任正非:鴻蒙系統已經上網,即將應用到全系產品
- 2020 年 2 月 21 日
- 筆記
任正非:鴻蒙系統已經上網,即將應用到全系產品
據新浪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 2020 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鴻蒙系統已經上網,未來會應用到華為旗下手機、平板、電視等系列產品。

華為於去年 8 月公布了自研作業系統鴻蒙,希望未來將其運用到旗下各產品當中,以減輕對 Google 的依賴。另外,在談到關於今年美國又會升級技術來打擊華為的話題時,任正非認為華為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鴻蒙系統究竟怎麼樣?
目前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主要分為ios和Android這兩大陣營,其中ios為蘋果設備專屬系統,而Android則是除iPhone之外的其餘大多數手機品牌的首選系統。當然,少數手機品牌會搭載其他作業系統,但Android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並沒有因此而動搖。
眾所周知,一個品牌壟斷全球,對於需要其產品的企業來講並非好事,因此近年來有實力有資源的科技巨頭一直在試圖打破當前Android壟斷全球的局面。華為便是其中之一,雖說鴻蒙系統在某種程度上並非為了打破Android的壟斷局面而生,但鴻蒙的出現依舊為Android帶來了壓力。
2019年8月9日,在華為開發者大會(HDC.2019)上,華為鴻蒙系統(HarmonyOS)正式發布。鴻蒙系統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散式OS,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於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

余承東表示,系統將向全球開發者開源,讓全球開發者的力量一起參與,共同推動鴻蒙的發展,旨在打造面向下一代的全球最領先的作業系統。可以看到,鴻蒙系統一經曝光,便具有巨大的關注度,而作為全球首款基於微內核、面向全場景的分散式作業系統,「鴻蒙」的名字必將越來越頻繁地被提起。
鴻蒙OS的四大技術特性
1.分散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鴻蒙OS的「分散式OS架構」和「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通過公共通訊平台,分散式數據管理,分散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散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散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2. 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鴻蒙 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順序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訊)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訊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3. 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儘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訊等。
鴻蒙OS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傳統驗證方法如功能驗證,模擬攻擊等只能在選擇的有限場景進行驗證,而形式化方法可通過數據模型驗證所有軟體運行路徑。鴻蒙OS首次將形式化方法用於終端TEE,顯著提升安全等級。同時由於鴻蒙OS微內核的程式碼量只有Linux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幾率也大幅降低。
4. 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鴻蒙OS憑藉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散式架構Kit提供螢幕布局控制項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援控制項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Android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此外,方舟編譯器未來將支援多語言統一編譯,可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鴻蒙系統進展
2019年8月,鴻蒙系統首發應用於榮耀智慧屏上,搭載華為自研的鴻鵠818智慧晶片,支援4K。用戶可通過智慧手機操控大屏,聯控智慧家居。符合華為在全場景層面的「1+8+N」的戰略布局,「1」即手機,將成為核心入口;「8」即PC、平板、智慧大屏、車機4個大屏入口,以及耳機、音箱、手錶、眼鏡4個非大屏入口;「N」即智慧冰箱、智慧空調系統等泛物聯網設備。

11月底,Wi-Fi聯盟認證官網顯示,華為新款智慧屏產品已通過Wi-Fi聯盟認證,系統仍是「鴻蒙」。
未來,鴻蒙系統將應用於可穿戴設備、車機設備,工業自動化控制、無人駕駛等,橫跨手機、平板、電視、物聯網等多個平台。
鴻蒙生態早期入局者
鴻蒙未來成功與否,關鍵在於鴻蒙生態的建立,早期入局者具有先發優勢 。2019年以來, 華為與多個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覆蓋大數據、人工智慧、安全、雲計算等多個領域。
中國軟體:公司作為國產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絕對領軍,是 CEC 網路安全與資訊 化板塊的核心企業,承擔著「軟體行業國家隊」的責任和使命。公司打造了完整的從操 作系統、資料庫、中間件、安全產品到應用系統的產品鏈條,在全國稅務、黨政、交通、 知識產權、金融、能源、醫衛、安監、信訪、應急、工商、公用事業等國民經濟重要領 域積累了上萬家客戶群體,緊隨 IT 行業發展趨勢,著力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 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鴻蒙作為華為自研打造的作業系統,有望與公司的各類安 全可控產品進行有機結合。
北信源:公司依託多年技術積累開發了信源豆豆,一個基於私有伺服器的安全可信即時 通訊平台,通過搭載開放平台,添加雲盤應用、郵件系統、考勤系統、審批、日程管理、 影片會議、會議直播等多款高品質的標準辦公應用,快速實現移動化辦公。此外,今年 5 月,公司獲邀加入華為安全商業聯盟,並於 6 月與華為旗下的子公司鼎橋通訊簽署了 戰略合作協議,在產品集成、安可研發以及服務等多方位達成合作,為國產化作業系統 提供終端安全、即時通訊以及企業協作應用,共同推動安全移動應用生態的建設與發展。7 月,公司與華為進一步加深在雲計算層面的合作,以信源豆豆和終端安全產品為合作 切入點,共同為企業級用戶提供更加安全可信的通訊、辦公等相關服務。
東方通:公司核心業務是為企業級用戶提供基礎軟體中的中間件產品與服務,並不斷完 善在網路資訊安全、大數據等領域的布局,於 2018 年 10 月加入了華為的政務大數據聯 盟,2019 年受邀出席了華為的智慧數據解決方案 FusionData 的發布會,並在華為生態 夥伴大會上加入金融開放創新聯盟。此外華為雲平台使用了東方通的中間件及大數據產 品,雙方在政務大數據、智慧城市、全國地市政府雲平台建設上均有深度合作。
潤和軟體:華為是潤和 HiHope 最重要的生態合作夥伴,雙方已聯合發布了 HiKey960、 HiKey970、Poplar、HiHope-Hi3559A 等數款廣泛應用於諸多物聯網領域的高性能AI 計 算平台,與此同時,公司深度參與了華為海思系列晶片的研發。
科大訊飛:2018 年 5 月底,科大訊飛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從局部合作上升為全面 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公有雲服務、ICT 基礎設施產品、智慧終端、以及辦公 IT 四大 領域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基於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訊飛聽見、訊飛翻譯等 語音 AI 技術和能力,圍繞手機等智慧終端產品以及終端雲服務進行合作探討。
神州數碼:公司於 2016 年 11 月與華為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宣布在雲計算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且公司還發布了「大華為」戰略,建立了華為事業群,並於 2018 年 3 月成為華為第九家全球總經銷商。2018年起,華為消費業務合作有較大增長,特別是與華為雲業務以及智慧安平業務等方 面的合作取得了新突破。總的來說,公司與華為的合作關係長期而穩定,未來有望在鴻 蒙生態中取得先機。
四維圖新:公司於 2019 年 4 月 17 日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計劃在雲服務 平台、智慧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國際業務拓展等五個方面開展合作,打造「華為 +四維」智慧汽車科技整體解決方案。
中科創達:公司面向智慧物聯網市場推出 TurboX 智慧大腦平台產品以及 TurboX Cloud 智慧物聯網雲平台產品,並以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為基礎,與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 智慧儀錶盤、車載通訊系統相融合,面向汽車廠商及一級供應商提供智慧駕駛艙平台產 品,擁有從平台層、演算法層到產品層的完整的智慧視覺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完美支援華 為 AI 引擎,研發人員佔比接近 90%。
夢網集團:公司目前全力打造的 IM 雲 2.0(富信)平台,是以富媒體消息為載體,將企 業升級成集通訊、媒體、互動於一體的全新服務平台,滿足企業大容量、多媒體、強交 互資訊內容發布等應用需求,公司的富信業務具有強大的國產手機廠商資源卡位優勢,5G 未來將帶來傳統簡訊業務向 IM 雲 2.0(富信)業務的轉變。
【投稿】
歡迎SDN、NFV、邊緣計算、SD-WAN、TSN、5G 網路切片等網路方向的觀點類、新聞類、技術類稿件。
聯繫人:04&07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詳情請參考:SDNLAB原創文章獎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