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強:歐元日元英鎊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在經濟衰退預期以及全球動蕩不安的背景下,美元指數持續走強,近日一度突破109關口,續刷近20年高位,年內漲幅達到了驚人的12%以上。目前華爾街一致認為,美元將延續漲勢,且此番漲勢短期看不到盡頭。
與美元走強相對應的是,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非美貨幣持續貶值,可謂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近期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一度跌破了1:1的平價關口;日元匯率暴貶至近140附近,跌至20世紀末以來的最低水平;英鎊兌美元匯率已貶值至1.2下方。
美元指數作為一籃子貨幣指數,反映的是美元與其他貨幣比價的綜合情況。目前美元指數中的非美貨幣權重主要依次為: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因此,美元指數的走強也等同於歐元、日元、英鎊等非美貨幣的貶值。
與美元持續走強同步發生的事,就是持續走高的通脹。美國勞工部公布6月份美國CPI同比漲幅已超過9%,為1981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通脹能否被遏制在10%以內,目前還尚未可知。
美聯儲官員已經暗示,可能在本月晚些時候連續第二次加息0.75個百分點,以積極行動遏制高通脹。美聯儲決策者也沒有排除在7月26-27日的會議上採取更大力度行動、即加息整整一個百分點的可能性。雖然一些官員在最近的採訪和公開表態中給這種想法潑了冷水。
與美聯儲的積極行動相比,其他央行的政策利率遠遠落後了,這推動了美元的走強。歐元區6月份的年度通脹率達8.6%,但歐洲央行政策利率仍在0%;日本央行政策利率還維持在-0.1%,且該央行反覆強調不會調整政策利率。
歐元「纏綿病榻」
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權重超過一半,但在能源危機、經濟危機、政治危機的困境下,歐元短期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分析人士認為,受美聯儲貨幣政策溢出效應影響,歐元兌美元貶值正加劇歐元區經濟困境;美元升值使歐洲進口能源更加昂貴,對歐洲出口利好的效果有限。
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歐盟也下調了明年經濟增長預期。歐盟委員會近日發布的夏季經濟預測報告說,歐盟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化石燃料,經濟易受能源市場發展影響,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也影響了外部需求,預計今年內經濟活動將較為低迷。
新一輪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抑制經濟增長。同時,不能排除新冠疫情在歐洲捲土重來給經濟帶來破壞的可能性。
對沖基金正在大舉做空歐元和歐股。BMO資本市場外匯策略歐洲主管Stephen Gallo指出:「外匯市場正在消化歐洲經濟嚴重衰退的影響。」
加拿大豐業銀行外匯策略師Shaun Osborne表示:「預計日本央行不會很快就利率或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採取行動,日元的表現將取決於美債收益率的走勢。」
英國政治不穩定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給英鎊帶來壓力。貝倫貝格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Kallum Pickering在份報告中表示,英國未來幾個月的政治形勢很難預測;金融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會出現動蕩,很可能會持續到秋季,近期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英鎊的下行壓力。
華爾街分析師預計,隨著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美元將繼續走高。摩根士丹利上周全面調高美元預期,預計9月底前歐元兌美元將下跌0.97。「美聯儲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抑制通脹,為了恢復價格穩定,可能必須犧牲經濟增長,但這是他們願意付出的代價。」
美銀預計,隨著美聯儲提高利率以對抗幾十年來最火熱的通脹,美元走強的趨勢將持續到今年年底。美銀策略師Adarsh Sinha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在2022年第四季度之前,阻力最小的路徑仍然是美元走強。
外溢影響
美元走強對美國消費者和美國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這能夠起到促進中國消費的作用,但是對美國跨國公司的盈利增長構成壓力。
微軟在6月份下調了盈利預期,此前該公司在4月份曾表示,美元走強導致其今年前三個月的收入減少了約3億美元。
本周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包括高盛集團、特斯拉和美國鋁業在內的多家公司的二季度財報。市場情報公司Vital Knowledge的創始人Adam Crisafulli表示:「強勢美元肯定會成為企業盈利的阻力。」
美元升值還打擊了從石油到銅等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損害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利益。當美元走強時,這些國家以美元計價債務的償還成本也會變得更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Gita Gopinath認為,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意味著,美元走強可能導致全球金融狀況收緊,並對實際投資造成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