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立首家「糞便銀行」:生病時取出移植、比抗生素好

你覺得糞便除了衝進廁所,還能有什麼用?

據@互因科技 消息,近日新加坡成立了第一家糞便銀行,致力於研究和收集人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組。

樣本存放的最初10年,所有者需支付5500美元(約3.7萬人民幣),採用與臍帶血幾乎同款的冷凍技術,確保糞便不會大變樣。

據了解,糞便中所含的微生物群能夠起到「治療」作用,傳統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疾病,可能會導致人們對其產生依賴,停用抗生素後有可能複發。

而在人的糞便中,存在著大量有益菌,因此糞便移植成為治療的新選擇。

新加坡成立第一家糞便銀行:生病時取出移植、比抗生素好
提取的糞便

此前有專家介紹,捐獻糞便實際上跟骨髓移植、肝移植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把一個健康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體內,然後使病人身體的疾病得到一定緩解。不過這次移植的不是器官,移植的是一個內環境。

醫生會將捐獻的糞便進行特殊處理,提取裡面的健康菌群,再植入到患者的腸道中。通常患有腸道疾病的患者體內菌群很紊亂,如果能有一個完整的健康菌群被植入,就可以重建平衡。

新加坡成立第一家糞便銀行:生病時取出移植、比抗生素好
糞便內菌群能建立體內平衡

同時,提煉出的糞菌不僅要經過機器的提煉,還要再經過三次以上的洗滌,糞便中的很多雜質都已經被去除了,其安全性可以跟生理鹽水相媲美。

這次新加坡新成立的糞便銀行,鼓勵人們在年輕或健康時先存一部分自己的糞便進來,等到腸胃出問題,可以用自己糞便移植。

你能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