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這招絕 Android廠商怎麼也學不來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iPhone換個前置攝影機、改個充電介面、甚至提高電池容量都能被那麼多人關注?!
要知道Android早在2018年就已經推出了第一款打孔屏手機(三星Galaxy A8s),很多功能和性能Android陣營都玩爛了,但在蘋果上重新推出,感覺卻完全不一樣。
不可否認,蘋果品牌基本成了高端的代名詞,兩者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尤其在手機領域,蘋果牢牢佔領著整個行業的高端市場大部分份額。那麼,蘋果到底高級在哪呢?為什麼Android陣營明明那麼努力卻依然很難趕上蘋果呢?
會講故事
這個世界上凡是偉大的企業都會配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品牌故事,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蘋果,從喬布斯時代就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列的精彩絕倫的故事,從喬布斯的個人經歷到蘋果產品研發的初衷和理念,蘋果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傳遞著自己的品牌理念和蘋果哲學。
在回過頭來看看Android手機的發布會,無一例外的在形式上抄襲了蘋果經典的發布會形式,甚至很多細節是直接照搬,但類似於蘋果創始人故事和品牌故事Android陣營幾乎沒有人去講。
這就導致了雙方所處的層次落差較大。Android陣營無論發布會形式如何學習照搬蘋果,但他們只是停留在產品層面,而更進階的品牌形式是應該向用戶灌輸產品理念。
認同感
有了之前喬幫主打下的良好根基,蘋果的品牌理念和蘋果品牌深入人心。即便喬幫主不在了,消費者和同行依然對蘋果產品的認同,即便有很多果黑,但罵的越凶,銷量越好,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品牌的認同感。
每年Android旗艦新品必拿iPhone做對比,而且是毫無懸念的碾壓式獲勝,嘴上說著iPhone不行,但背地裡卻都在抄抄抄(四等邊框、三攝鏡頭、石墨烯散熱(最早由iPhone4首次搭載)、相機操作介面、不附送耳機/充電器)。可以說蘋果每一次推出新品多少都會被同行拿來借鑒。
價值感
價值這件事吧,具化看應該就是產品的定價,但更深度的延伸應該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能夠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產品價值延伸,這才是蘋果產品和其他同類產品的不同之處。
無論你是剛剛入手,還是出手專賣,蘋果的產品保值率還是相當高的,而且圍繞蘋果產品的蘋果生態以及門店的天才吧等活動,都能賦予用戶1+1>2的價值,這也是其他品牌很難給與的,可能門店的裝修風格和商品的陳列擺設你們能學到,但更深層次的價值感和服務就很難模仿。
體驗感
蘋果從喬布斯時代起就從很少宣傳產品規格參數,除了核心參數之外,蘋果更多的在強調「用戶體驗」。
他們不會說我們為了大家能爽玩《原神》加入大面積散熱系統,為了觀感上的體驗iPhone螢幕採用四等邊框設計,講真的蘋果其實是個堆料狂魔,但他們對外宣傳的只是點到即止的直白告訴你用起來如何。
而不是強調用了什麼樣的硬體,提升了多少多少的跑分,更不不會與其他廠家聯合調教某些功能或性能。蘋果的產品理念都是緊密圍繞用戶體驗而生的。
寫在最後
不可否認,蘋果的產品即便到現在依然並不完美,甚至還有很多飽受詬病的致命缺陷,比如iPhone的訊號弱,沒快充;Apple Watch一天一充的續航;
iPad生產力定位模糊;Macbook的遊戲性太差;AirPods白開水音質等問題依然存在,但其旗下各條產品線放在自己的領域內依然是和高級感高度關聯的。
Android陣營這幾年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但時至今日依然和蘋果相去甚遠,Android手機廠家還在談產品聊生態的時候,蘋果已經玩起了環保和個人隱私。
而眾所周知蘋果最強的是對供應鏈的把控,三星專供的螢幕,台積電專供的先進位程晶片,索尼訂製的CMOS,自研的A系列處理器和iOS/iPadOS/MacOS等系統。
雖然同樣都是組裝貨,無論是蘋果還是Android,誰能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水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