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肆虐農村的惡病怎麼突然消失了?全世界都要感謝中國人
由於人體恆定的體溫給許多病原體提供可靠的「居住」條件,所以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可怕的傳染病,甚至人類向全球遷徙的驅動因素都是這些傳染病。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同時衛生條件有限,這給傳染病提供了良好的傳播條件,所以在當時,許多人類歷史上最古老、可怕的傳染病都開始肆虐,其中就包括沙眼——人類最普遍致盲的眼部疾病之一。
據信,當時在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得病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即便是衛生條件很好的上海,沙眼的得病率也是達到了50%左右,所以當時流傳著「十人九沙」的說法。
沙眼最容易感染的群體是兒童,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只要眼睛稍微紅腫一下,家裡人就會驚恐地以為我得了沙眼。
我記得當時許多人認為沙眼可以通過互相對視傳播,所以眼睛紅腫的人就會被當作異類,沒人敢跟他對視;
更有趣的是,大家還都認為拔掉眼睫毛就可以治療沙眼,所以眼睛一紅起來就瘋狂拔眼睫毛。
沙眼給幾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在2014年的時候,中國就對外宣布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根治致盲性沙眼的要求,而到了今年3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已確認中國消除沙眼。
那麼,沙眼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中國又是如何成功清除沙眼的呢?
沙眼:人類史上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
雖然中國已經完全清除沙眼,但是在世界範圍內,沙眼至今還在肆虐,目前至少還有1.57億人生活在沙眼風險地區,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非洲國家。
大約還有190萬人因為沙眼而致盲或者視力下降,總的來說,目前沙眼依然是全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沙眼是已知人類最古老的傳染病之一,目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的沙眼病例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澳大利亞一個原住民的眼部骨骼上有明顯的沙眼留下的後遺症特徵。
沙眼患者的眼皮內部會出現濾泡,然後患者的眼睛會像進了沙子一樣難受,這可能就是「沙眼」叫法的由來吧。
一個人一旦得了沙眼,基本上很難自行痊癒,沙眼會伴隨患者一生,無時無刻給患者眼睛帶來痛苦,直到完全失眠也不會罷休。
在感染的初期,眼部會有較強烈的反應,眼睛會充血且伴有分泌物,同時會很痛、很癢。
不過,在急性癥狀之後癥狀就會減輕,這是因為形成了瘢痕組織,許多人可能以為是痊癒了,其實只是進入了一個慢性瘢痕性過程。
在瘢痕性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永久性的傷害,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眼瞼內翻,沙眼致盲的原因就是眼瞼內翻導致眼睫毛刮到眼角膜,最終導致眼角膜受損——這是一個不可逆的失明過程。
一般人每天需要眨眼15000多次,對於沙眼患者來說,每一次眨眼都十分痛苦,都在磨損自己的眼角膜。
可能也正是因為沙眼患者的睫毛老刮到眼角膜帶來疼痛,所以我們許多人會認為拔掉眼睫毛可以治療沙眼(我看到其它國家也都有這樣的說法),畢竟沒有眼睫毛確實可以減輕這種痛苦。
其實,除了拔掉眼睫毛外,還有很多奇怪的沙眼 「民間療法」,在中國一些地區,醫生甚至會用刀伸進眼睛去刮掉沙眼的濾泡,以試圖治療沙眼(想想都可怕)。
出現這些奇怪的沙眼治療方案的原因很簡單,當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沙眼。
第一個分離出沙眼病原體的是中國的科學家——湯飛凡,而且是在科研條件非常惡劣的情況下完成這一壯舉的,在當時真的非常了不起。
沙眼病原體
在20世紀初,科學界其實是非常急功近利的,因為當時的世界就像一個剛剛被打開的「魔盒」,有許多顛覆性的事實等著人們去發現。
許多科研人員生怕自己辛苦研究的項目被別人搶先發表,於是會在還沒有充分數據的時候就直接發表論文,所以當時出了很多烏龍。
像沙眼這種世界性的疾病,研究的人很多,競爭非常激烈,當時日本的科研人員——野口英世就在沒有太多事實支撐的情況下宣布自己團隊已經分離出沙眼病原體。
湯飛凡覺得野口英世的方法無法得到沙眼病原體,他個人以1929年春回到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按照野口英世的方法分離了沙眼病原體。
然後,他將分離出來的「病原體」用猴子做實驗,結果猴子在7個月後依然沒有出現沙眼癥狀,所以他斷定日本科學家的方法根本沒法分離出沙眼病原體。
然而,當時中國的科研能力根本不被世界認可,否定日本科學家的做法一下子把湯飛凡推到了風口浪尖。
即便在科學界受到了許多非議,同時當時的中國局勢也十分不穩定,但這些都沒有讓湯飛凡停止對沙眼病原體的研究。
直到1955年,在經歷了7次失敗之後,湯飛凡和他的團隊總算在第8次實驗中成功分離出一株「病毒」(當時以為是病毒),並命名為TE8。
現在我們知道沙眼的病原體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細菌,它是衣原體,被沙眼患者瞪一眼,衣原體不會飛到別人的眼睛,拔睫毛也無法清除衣原體。
衣原體和細菌一樣也是原核生物,但是相較於細菌它無法自行合成ATP,其生命過程的所有能量都由宿主細胞提供。
另一面,衣原體的大小,以及生存模式都更像是病毒,但是相較於病毒,衣原體又擁有DNA和RNA兩種核酸、以及一個近似細胞壁的膜。
由於衣原體在結構上更像細菌,所以在抗生素已經普及的當時,這種疾病還是很好治療的,只要使用廣譜抗生素就能治好。
另外,知道了沙眼的致病因素之後,阻斷沙眼傳播方案也就非常明顯了,只要勤洗手、少揉眼,毛巾這些衛生用品分開使用就好了。
所以在之後的幾年裡,沙眼的得病率就下降得非常明顯,到了21世紀,沙眼已經基本從中國消失了。
最後
其實,在湯飛凡質疑日本科學家之後,世界上有許多科學團隊都致力於尋找新方法分離出沙眼病原體,但都一無所獲。
湯飛凡是第一個分離出衣原體的科學家,所以他是世界公認的「衣原體之父」。
事實上,在得到沙眼衣原體之後,他還拿自己的眼睛做了實驗,以此得到最寶貴的臨床數據。
另外,作為中國最早的微生物研究人員,湯飛凡的成就遠不只是沙眼衣原體,他還是中國的「疫苗之父」。
我們前面提到過,他在1929年回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沙眼的研究,但直到1955年才得到沙眼衣原體,其實中間的這些時間,他還成功分離出青黴素,以及牛痘疫苗,都是中國首次。
在湯飛凡的推動下,新中國的防疫「裝備」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至關重要的青黴素,以及各種疫苗,讓可怕的天花、麻疹、狂犬病等可怕疾病提前在中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