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蘋果 進軍AR 退網後的老羅整起了新活
老羅這個網,退了又好像沒有完全退。
一個月前,老羅在微博宣布正式退網。作為少有的至今仍保持著極高熱度的「初代網紅」,老羅就這樣毫無徵兆地主動退網、決定全身心投入AR領域埋頭創業,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更何況微博一直是老羅營銷產品、發(ji)表(qing)言(dui)論(xian)的重要平台。
羅永浩微博已正式改名「交個朋友直播間」好在老羅很快向大家透漏了創業的新進展。7月10日,他在交個朋友直播間中透漏了新創業公司的命名:「Thin Red Line」(直譯為細紅線,暫無官方中文名)。同時也對未來的「子公司」蘋果發表了銳評:「在平台革命時,新世界的霸主永遠不是之前舊世界的霸主,所以並不看好蘋果在AR領域的發展。」
不僅是銳評,老羅一如既往的驕傲也體現在它新公司的官網thinredline.com.cn中,首頁標語「AN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DIRECTLY IN THE PLATFORM-LEVEL REVOLUTION」(一個直接參与平台級革命的機會)直指定義下一代計算平台。
之前關注過鎚子科技手機產品的人可能對這個「細紅線」並不陌生。在堅果Pro系列手機上,就曾推出過細紅線版本的機型,意為致敬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排成一排英勇擊退俄軍的英軍士兵,也藉以表現鎚子手機要在彼時的市場中以寡敵眾的態度。
在手機業務潰敗後,老羅選擇再次用細紅線向未知的AR領域發起進攻。
怎麼AR就能有讓他「戒網癮」的魔力?
風輕輕吹
雷軍有言:「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如果要說現在互聯網領域最火熱的風口,「元宇宙」一定是其中之一。
元宇宙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不管是AR、VR、XR,還是WEB3.0、4.0、5.0,在互聯網領域現有故事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人人都想搭上這班通向未知未來的順風車。而在這之中,AR或許是最有想像力的那一個。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強顯示技術,和我們現在接觸的更多的VR虛擬現實技術不同,AR意在將虛擬資訊通過模擬處理後與現實世界進行結合,最終打造一個「增強」版的現實世界,電影《頭號玩家》中主角佩戴的眼鏡就結合了一些AR特性。
在現實世界中,各大廠商近年推出的也大多是以眼鏡形態為載體的AR設備,比如Google的Google Glass、微軟的HoLoLens和OPPO前段時間
推出的OPPO Air Glass等。
微軟HoLoLens 2宣傳頁面
可惜產品不少,真正實用的卻不多。現有的AR眼鏡產品受制於晶片算力、產品重量等問題,仍只能在某些特定領域發揮輔助作用,或者作為一個「玩具」供普通消費者想像未來。想要像戴一副普通眼鏡一樣戴上它,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現有產品都相差甚遠。
硬體未到,軟體先行。相比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廣泛應用前景的AR眼鏡,AR在遊戲領域的應用更讓人驚喜,比如現象級的AR手游《Pokémon GO》。
通過調用手機攝影機,實時渲染虛擬影像,它讓寶可夢在出現在了實景之中,擴寬了手游的新玩法,也讓大眾在遊戲中體驗到了AR技術的樂趣與魅力。這款遊戲在上線之初便憑藉讓人眼前一亮的AR玩法,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寶可夢熱潮。
老羅的野望
老羅的野心當然不止於做個遊戲,至少終極目標不是。他已經不止一次提到過,下一次創業的目標是:在下一代計算平台的牌局上佔據一席。
從需要佔地170平方米的第一台通用電子電腦「埃尼阿克」,到書桌上就能輕鬆擺放的個人電腦,再到衣服口袋裡就能裝下的智慧手機,更輕、更強、更好用是過去的70年里計算平台迭代的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平台進化的方向。
世界第一台通用電子電腦「埃尼阿克」其中更輕和更強考驗的是材料和晶片上的研發水平,這並不是老羅擅長的領域。
但說到更好用:一步、大爆炸、閃念膠囊、無限螢幕、……雖然沒有像晶片行業的創新成果那樣讓人心潮澎湃,但不得不承認,在改善軟體交互和提升易用性上,他確實「有點東西」。
相較於管理者,老羅給自己的定位其實更偏向於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他對如今這個蘋果一是不屑,二是惋惜。在喬布斯走後,蘋果能拿得出手的創新產品似乎只有AirPods,在這樣的創新環境下,蘋果難以再造出革命性的AR產品。
所以老羅對蘋果的「銳評」看似略顯傲慢,但細想來也確有個中道理,現今的電動汽車行業也許就是佐證。
在汽車行業巨頭林立的境況下,所有人都覺得電動汽車的革命會由傳統車企巨頭打響,但事實並非如此,現如今引領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是以特斯拉、「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貴,行業霸主在上個時代的紅利則成為了向下個時代變革的阻力。
這也是老羅敢於從零開始在AR領域的戰場上與巨頭開戰的底氣之一。
一個叫羅永浩的中年胖子決定去創業
「真還傳」還沒徹底結局,老羅已經等不及了,創業的鬥志在這個50歲,曾欠下六億債務,起身鞠躬時還會略顯禿頂的男人身上絲毫未減。
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剛剛過去的四打頭的十年里,他找到了自己熱愛並願意為止奮鬥的事業,但事與願違,手機業務被拆分收購,最終慘淡收場。而在五十歲的開始,他「逆天」地跳出了「抖音帶貨一哥」的舒適圈,親手選擇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困難開局。
或許是因為在他心中,「盡人事」永遠排在「知天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