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龍辣條不香了?

1年內3次向聯交所發起衝擊,衛龍還是不想放棄成為辣條第一股。儘管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與資本聯姻之後,如何改善企業增收難增利的狀況,已是一件越來越棘手的事情。

盈利疲軟衛龍在新近更新的第三版招股書中,披露了去年整體經營狀況。

與前幾年相比,公司盈利能力疲軟。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億元,同比增長16.50%,年內利潤8.27億元,同比增長0.98%,遠低於2020年24.47%的增速。

去年公司凈利潤率17.2%,2019年-2020年分別為19.4%和19.9%。為什麼號稱中國辣條一哥的衛龍,也會走進增收難增利的困境?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訊來看,原材料、銷售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的上漲,影響了整體盈利水平。衛龍產品部分重要原材料主要包括大豆油、麵粉和海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9年至2021年,中國大豆油平均價格從5.9元/公斤增至9.6元/公斤,海帶價格指數從75.8升至99.8,只有麵粉的平均批發價格保持相對平穩。

今年以來,衛龍同樣承受成本壓力。僅以大豆油為例,6月中旬中國大豆油價格均價達12.68元/公斤,漲幅130%,連糧油巨頭金龍魚(300999.SZ)對旗下食用油產品已調價兩次,正考慮第三次調價。

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因素,經銷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支出大增,也是影響公司盈利的原因之一。

去年,公司經銷及銷售費用支出5.21億元,同比增長40.3%,高出2020年近10個百分點;管理費用3.59億元,同比增長78.6%。公司的魔性營銷讓費用增長,在經銷及銷售費用中,推廣及廣告費用增長較大,去年支出0.79億元,同比增長68.09%。

公司也曾試圖通過上調價格平抑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調味面製品銷售均價從2018年的13.9元/公斤增至2021年的15.1元/公斤,同期,豆製品從22.4元/公斤增至30.2元/公斤。

不過,這並未讓公司收入主力調味面製品產品毛利率得到改善,反而一路下滑,從2019年的37.2%降至2021年的35.9%。今年5月,公司決定對主要產品價格再次上調,以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

一個可能存在的風險是,辣條並非剛需,短時間內頻繁漲價,或會讓衛龍失去部分用戶。事實上,辣條產品在公司收入結構中佔比逐年下降,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辣條產品收入24.75億元、26.90億元和29.18億元,所佔收入比重分別為73.1%、65.3%和60.8%。

著急上市過去一年,衛龍登上資本市場的野心並未消散。2021年5月,公司首次披露招股書,11月更新招股書,直至日前再次更新。對於劉衛平、劉福平兩兄弟而言,企業上市不僅是他們20年異鄉創業的實力證明,更多的是對接上資本市場,企業蹚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公司為了建設廠房和其他經營需求亟待資金。2019年至2021年,借款規模從1.38億元增至4.60億元,截至今年4月末,借款已達9.13億元。這些借款渠道單一,大多是來自銀行的擔保貸款。

雖然,這些借款加權平均實際利率在 3-4%之間,但有3.96億元(截至去年底)須於一年內償還。

2021年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4.94億元。公司對經銷商的賬期越來越長,雖然公司一般要求經銷商先款後貨,最多授予90天的賬期,這些貿易應收貨款逐年增長,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1860萬元、4070萬元和5610萬元。同期,公司存貨周轉速度放緩,從60天升至70天,存貨規模從4億元增至6.04億元。

線下經銷商渠道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2021年收入佔比分別為92.6%、90.7%和88.5%。

從2019年開始,公司對線下經銷商大幅調整,導致經銷商數量驟減。2020年是對經銷群體動刀最狠的一年,當年被砍掉642家,經銷商數量降至1950家,去年末進一步降至1924家。公司三度衝刺聯交所,還有對產能擴張的野心。

截至去年,公司設計年產能合計34.67萬噸,產能實際利用率70.7%,公司四家工廠產能利用率均未飽和,其中。漯河衛來工廠產能利用率僅59.8%。

在招股書中,公司仍提出通過上市募資戰略性擴張產能,計劃將調味面製品、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年產能分別提升9萬噸、7.2萬噸和1.47萬噸。

衛龍辣條不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