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2012年,在非洲土地上3隻雄獅流浪期間偶爾認識了彼此,於是結成聯盟一起捕獵。它們發現了一頭河馬,由於數量上有優勢,雄獅聯盟一開始只出動2名成員,上去就是一頓猛啃和猛抓!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由於皮糙肉厚的,河馬也就表皮遍體鱗傷,最後躲到了水裡。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獅子不習慣在水裡獵殺,並沒有追上去,反而埋伏在水池邊上,等待好時機。一等就是2小時,等到小河馬再次上岸時,雄獅聯盟才發動進攻,和小河馬扭打在一起。

最終,河馬在淺水區斷了氣,獅子們將河馬拖上岸,飽餐了一頓!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獅子是會河馬的,不過是在數量上有明顯優勢的情況下,圍捕策略是非常有效地捕殺河馬方式。

但若一定要比個高低,那麼在1對1的情況下,河馬的勝算大很多,三隻雄獅,幾個小時才殺死一頭小河馬,那如果1隻雄獅對1隻成年河馬,結果又是如何呢?

現實中,確實很少有動物敢對成年雄性河馬下手,一般獅子都捕獵未成年落單的河馬。

那麼問題來了,河馬究竟有什麼本事呢?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1、陸地第三大動物

繼大象和犀牛之後,河馬是陸地上第三大的動物。

圓筒形的身材,粗壯的四肢,很多人覺得河馬應該和豬是一類的,但事實上,河馬的近親是鯨類。如此看來,河馬重達兩三噸的體型,似乎也不覺得怪異。

在動物世界,體型這麼大,一般動物都會敬而遠之,即使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也會再三思索,只有在成功率很高的情況下,才會冒險捕獵,瞎忙一場太浪費體力划不來。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與此同時,河馬還配備40千米/小時的速度,衝擊力就像是一輛行駛的小汽車,力量不容小覷。

體型大,唯一缺點就是耐力差,但河馬有下面這個優勢。

 

2、半水生的群居動物

大部分時間,河馬都待在水裡,這種習慣在它們同一類型的動物中,還是很奇特的。細究其中緣由,一方面是它離不開水,另一方面則是水能保護它遠離危險動物。

河馬皮厚但也嬌嫩,經不起太陽曝晒,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下水滋潤皮膚,防止乾裂。陽光曬太久,河馬還會產生一種粉紅色的油脂,也是天然的防晒霜,用來保護身體免受紫外線過度照射。

河馬天生沒有盲腸,需要經常喝水,待在水裡更方便。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河馬最大的敵人應該就是獅子,在陸地上,若是任由獅子追捕,河馬耐力差,很快就會成為「挨啃小天使」,即使有厚厚的皮膚,面對群獅,死亡也就是時間問題。如果到了水裡,結局就完全不同,習慣於陸地的獅子,往往會因為水生環境而放棄捕獵河馬。

不僅如此,河馬還會利用水來殺死犀牛。犀牛比河馬體型大,雙方實力相當,但在真實戰鬥中,河馬將犀牛拖入水中淹死的案例,也是存在的。

 

3、素食掩蓋了吃肉的本性

「憨憨」、「蠢萌」、「圓滾滾」、「吃草的素食主義者」……

這些詞只描述了河馬最表面的生活,事實上,河馬也會吃肉,獅子、鱷魚,甚至同類小河馬也會下手。

河馬有吃肉的潛力。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長達40厘米的牙齒,咬合力在獅子之上,可達1800psi,而獅子則在650-1000psi,嘴巴開合度可達180度,這意味著一口一個大西瓜非常容易,即使是獅子,整個腦袋卡在河馬嘴巴里,也很難逃脫。

最為關鍵的是,河馬脾氣比較暴躁,尤其是雄性河馬。

每一個河馬家族都包含一頭雄性河馬頭領、一群雌性河馬和小河馬,它們佔據著一小段水域作為它們的「家」,河馬極具領地意識,一旦有其他小動物闖入,會瞬間變得極具攻擊力。

也有科學家認為,河馬的脾氣是最難捉摸的,它們會因爭奪領土或者伴侶大打出手,也有可能因為其他的原因瞬間暴躁,非常難以預測。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4、具有入侵能力

從最初的四隻,到後來的幾十隻,甚至被當地列為入侵物種,埃斯科巴的4隻河馬完美體現了河馬的入侵能力。

埃斯科巴是哥倫比亞的一位富豪,同時也是一個犯罪團伙的老大,他最喜歡收集動物,於是自己弄了一個私人動物園,其中就有4隻河馬。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後來埃斯科巴犯罪團伙整個被端了,私人動物園的動物被重新安置到了其他地方,唯獨留下了河馬。

原本屬於非洲的動物,來到哥倫比亞後,如同來到了天堂,不久就發展成了至少50隻以上的規模。雖然對人類傷害比較小,但河馬吃得多,拉得多,直接影響了當地生態。

為了解決河馬泛濫問題,當地居民也是很頭疼,不能直接打死,體型太大也不好重新安置,建立保護區也不現實,需要大量時間和金錢,最終只能通過絕育來緩解。

三頭雄獅能拿下一隻河馬不?

最後

總的來說,成年河馬是非常兇猛的,它有先天的體型優勢,再加上自己本身也好鬥,單打獨鬥的情況下,獅子打不過。

但是,並不意味著獅子不吃河馬,它們還是會捕食一些小河馬的。

而獅子,若是團伙行動,也是能捕食河馬的,只是過程比較艱辛,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