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號外,《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又上新啦!《侏羅紀世界:統霸天下》最近上映,這是侏羅紀系列電影的第六部,也是完結篇。自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就成為了全球影迷心中的經典,也讓恐龍形象在現代人面前鮮活了起來。

(小小劇透一下)聽說《侏羅紀世界3》中各類人馬和各類恐龍都紛紛回歸,最後還來了個合家歡大亂斗。

《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影評來自豆瓣但是稍微有點遺憾的是,人氣王滄龍露臉的時間太少了,不夠過癮……

《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大家都希望多拍一點滄龍,甚至希望單獨拍一個滄龍系列,果然是恐龍中的頂流~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科學地講解一下,我們都愛的滄龍是什麼龍,它為何與別的龍長得不一樣?

1. 滄龍是什麼動物:蛇或蜥蜴?

滄龍究竟是什麼動物?目前已知的第一批滄龍化石材料(頭骨),1760年代發現於荷蘭馬斯特里赫特附近一座名為「聖彼得」的小山的地下採石場。幾經輾轉,最後收藏於荷蘭哈勒姆的泰勒斯博物館(編號TM7424)。

荷蘭退休陸軍醫生約翰·霍夫曼對TM7424特別感興趣,他早在1770年就收集過類似的化石,並認為這類動物這是鱷魚。但後世歷史學家認為,霍夫曼老兄在進行滄龍化石的復原時,歪曲地呈現了滄龍的部分趾骨,造成了其有「爪子」的假象,這個假象強化了霍夫曼老兄認為滄龍是鱷魚的認知。

荷蘭生物學家佩特魯斯·坎珀對霍夫曼的觀點表示強烈反對,他於1786年研究並得出結論,認為TM7424不是鱷魚,而是鯨魚,理由如下:

1、它有像抹香鯨般堅固的牙根;2、它頭骨中的「翼骨」是鱷魚沒有的,很多魚類卻有翼骨(當時坎珀錯誤地認為鯨魚是魚類哈哈哈);3、它的趾骨與鯨魚很相似;4、該化石點發現的都是海洋動物的化石,所以只能是鯨魚(可當時坎珀還不知道有鱷類也有海生的)。

約1770-1780年代,第二塊完整的滄龍頭骨化石重見天日,幾經周折,最終於1795年收藏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編號:MNHN AC 9648)。

1799年,法國偉大的博物學家喬治·居維葉研究了MNHN AC 9648,發現其解剖學特徵與現存的巨蜥類更為接近,於是認定這是一類已滅絕的大型海洋蜥蜴。

目前學界主流觀點認為,滄龍類屬於有鱗目動物,與現代蛇類、巨蜥類的親緣關係很近。小知識:182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William Daniel Conybeare以流經滄龍化石發現地馬斯特里赫特的默茲河,將其命名為「默茲河的蜥蜴」(Mosasaurus)。中文譯為滄龍的緣由已不可考。

2. 滄龍怎麼生孩子:卵胎生

滄龍是否也像大多數爬行動物一樣是卵生動物呢?

20世紀初,以美國古生物學家塞繆爾·溫德爾·威利斯頓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滄龍是卵生動物,生活在海洋里的成年滄龍可能是通過河流進入內陸產卵的,「滄龍卵生派」流行了很久。

1996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古生物學家Michael Wayne Caldwell等人在觀察一批南歐化石材料時,發現一具成年卡索龍(Carsosaurus,屬於滄龍類)化石的腹腔內,存在著不少於3件卡索龍幼體(注意:是幼體不是卵)化石,這是滄龍類卵胎生的重要例證。

2015年耶魯大學Adam Behlke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對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館內收藏多年的一件「古代海鳥」遺骸重新進行研究,發現這件所謂的「古代海鳥」除了體形(約0.66米)與古代海鳥符合外,其他特徵如頜骨、牙齒等均為滄龍所有,故而判定該化石應為滄龍幼體的遺骸。

另外,該化石出土點的沉積物顯示,這一帶原為「開闊海域」。「滄龍幼體出現在開闊海域」,說明成年滄龍很可能在深海直接生產,這是滄龍類卵胎生的又一例證。

3. 滄龍能長到多大?

根據目前的化石材料來看,滄龍家族中不乏體長超過10米的大傢伙,這裡舉3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首先是比利時古生物學家Louis Dollo於1889年描述的雷蒙尼耶滄龍(Mosasaurus lemonnieri),這種滄龍是比利時、荷蘭一帶的特有滄龍,外形纖細,猶如「大海蛇」,Louis Dollo據其頭骨推測其體長約7-10米,說明雷蒙尼耶滄龍的體長可能與現生虎鯨(又稱逆戟鯨)相當。

《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淺灰色為霍夫曼滄龍、橙色為雷蒙尼耶滄龍、藍色為密蘇里滄龍、紫色為博格滄龍(Slate Weasel 繪製)

海諾龍(Hainosaurus bernardi)則是Louis Dollo於1885年描述的,1967年Russell, D. A.初步估計其體長可達17米,1998年Lingham Soliar將這個數據修改為15米,2005年Johan Lindgren又將這個數據修改為12.2米。

雖然海諾龍的個頭被學者不斷「打折扣」,但綜合這三版數據,海諾龍的體長依然可能與現生的大翅鯨(又稱座頭鯨)這種龐然大物相當。還記得我們上面提到的「1770-1780年代發現的第二個滄龍頭骨」嗎?

到了1829年,它被英國古生物學家Gideon Mantell以那位霍夫曼老兄的名字命名為「霍夫曼滄龍」(Mosasaurus hoffmannii),霍夫曼滄龍亦成為滄龍屬的「模式種」。

霍夫曼滄龍的體形「傲視群龍」,Dimitry V. Grigoriev在2014年研究認為其體長可達17.1米。A.S. Schulp等人則在2013年給出了相對保守的數據:14米。綜合以上兩個數據,霍夫曼滄龍的體長與現生抹香鯨中的雄鯨大致相當(體長可超過20米的極端大雄鯨除外)。

【模式種】當學者建立一個屬時,必須指定一個種,以作為該屬成立的依據,而這個被指定的種,即為該屬的模式種,它代表了該屬的生物學特徵。

4. 「小個子」滄龍有多小?

骨灰級「海爬愛好者」可能會熟悉這樣一幅畫:「在白堊紀海洋中,幾條巨大的鯊魚正攻擊一條體形較小的滄龍」。

那幾條巨大的鯊魚就是白堊紀時期滄龍的「有力競爭者」——白堊刺甲鯊,又稱白堊尖吻鯊、金廚鯊等(Cretoxyrhina),英國學者C. mantelli認為其最大個體可達8米。而畫中可憐的「小滄龍」為硬椎龍屬(Clidastes),美國古生物學家Cope, E.D研究認為,硬椎龍屬平均長度僅有2-4米,最大個體也不過6米左右。

《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白堊刺甲鯊最大個體(紫)、北美最大個體(綠)、完整標本(紅)與人類體型對比(Macrophysete繪製)

比硬椎龍還要悲催。龍骨齒龍屬的體長僅約3.5米,與硬椎龍的一般個體相仿。但人家硬椎龍好歹有一口尖銳的牙齒,而龍骨齒龍卻長了一口圓形鈍齒,這牙口……基本就告別大快朵頤了。

Louis Dollo最早認為它以棘皮動物為食,Lingham-Soliar則提出,箭石類、鸚鵡螺類、雙殼類、腹足類、腕足類、腕足類、棘皮類和節肢動物等「小角色」都可能成為龍骨齒龍屬的獵物。

你可能正為體形小的滄龍擔心。但早期的滄龍就是從「小個頭」的辛酸中過來的啊!達拉斯龍屬(Dallasaurus) 又稱達拉斯蜥蜴屬,主要生存於9000多萬年前,是最原始的滄龍之一,半水生,被譽為滄龍的陸地祖先與完全水生的滄龍之間的「缺失環節」。

與後期完全水生的滄龍比,達拉斯龍的肱骨、橈骨、尺骨仍相當長,占前肢的比例超過50%,說明其仍可能回到陸地活動。達拉斯龍的化石2005年被發現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縣,從目前僅有的幾份達拉斯龍化石材料來看,它的身長居然不足1米,說不定你家金毛都能把它當點心吃了……

《侏羅紀世界3》上映:頂流滄龍出場太少被吐槽
達拉斯龍與人類體形對比(Conty繪製)

5. 淡水裡的滄龍:奇異潘諾尼亞龍

一說滄龍,很多人立刻聯想到「海怪」這個詞,好像「滄龍生活在大海中」是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別小看滄龍家族的統治範圍,可淡水中照樣有它們的魅影。

1999年匈牙利西部巴科尼山區一處煤礦廢料場發現的奇異潘諾尼亞龍(Pannoniasaurus inexpectatus)就是一種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滄龍。大約8500-8350萬年前,該地是古地中海群島中的島嶼之一,淡水河流從這裡流過,滋養了包括奇異潘諾尼亞龍在內的多種生物。奇異潘諾尼亞龍估計最長可達6米,很可能在淡水河流中處於食物鏈頂端。

2012年Makádi, Caldwell等學者研究認為,以前古生物學界也發現過所謂的「淡水滄龍」,但那些滄龍大多並不是真正的淡水棲滄龍,而是一些海棲滄龍季節性地「向上游」,通過河口從大海游到淡水環境里,因此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1999年發現於加拿大的一個扁掌龍屬(Plioplatecarpus)就是個例子。而奇異潘諾尼亞龍骨骼中的地球化學數據顯示,它們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河流中度過,是真正意義上的淡水棲滄龍。

以上5個冷知識可能覆蓋不到你的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