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根雪糕45?你曾為哪個雪糕咬牙買單過?
如今到便利店隨便抄起一根雪糕,價格可能都是10元左右,甚至更貴。
某抖音影片里,一男子隨手拿兩支雪糕,結賬時就是36元,如果回去換兩支新的,結賬時變成了45元…….
圖片來自抖音(的一個段子手拍的段子)
這也引得蝌蚪君十分好奇,什麼雪糕22.5元一支?好吃嗎,值得嗎?
回想以前的夏天,雖然不及現在雪糕有這麼多花樣,但是勝在便宜,如今雪糕的款式越來多,但價格卻蹭蹭往上漲,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即使經常吃的巧樂茲、小布丁也都是越來越貴。難怪大家各種花式吐槽:
甚至有網友很貼心地總結出2022年各種雪糕價格表,告誡大家趕快收藏,下次買雪糕的時候看看,就不會被價格驚到了。
對於消費者能接受的雪糕價格,艾瑞網2021年的《雪糕行業數據分析》顯示,大部分網民接受雪糕的價格在10元以下的,其中5-10元佔比最高,達到37.8%;3-5元佔比31.8%;1-3元佔比12.2%。而接受30元以上的消費者較少,其中30-50元的只有0.5%,50元以上的有0.2%。
價格影響消費選擇,但一款雪糕能否得到消費者的心,味道才是關鍵。
白皮書統計了一個5806人的樣本,發現96.6%的人喜歡雪糕的原因是味道/口感好,47.1%人關注價格便宜與否,30.7%的人傾向於用料好。
關於雪糕口味,超過六成的人選擇了香香軟軟的牛奶味,還有超過四成消費者偏愛巧克力味,其餘的是堅果豆類、茶類、水果類、咖啡類、香料香草類……
而總有一些人喜歡嘗試小眾口味,其中收穫喜愛最多的是鹹蛋黃味,其次是海鹽味。
通過網友提供和主動搜集,我們還找到了各種各樣奇葩味道的雪糕,真是大開眼界。
比如熟食界的:豬腳米線雪糕、北京刷羊肉冰激凌、螺獅粉味冰激凌、醬油撈飯冰激凌。
香辣界的:油潑辣子冰激凌、辣椒桑葚巧克力味雪糕、藤椒巧克力味雪糕。
調料界的:芥末味雪糕、老陳醋冰激凌、芝麻醬雪糕、八角味雪糕、醬油味雪糕。
奇葩口味雪糕調查中:11.2%的人表示難吃,生理或心理上產生排斥;46.2%的人表示不太好吃,不會有下一次;只有16.4%的人感覺口味新鮮、好吃上頭。
在口味上選擇上多數人還是喜歡經典口味,當然嘗試奇葩口味的人們還是圖新鮮。
用料很大程度決定了雪糕的品質。不過普通人只知道看包裝上的宣傳,一不小心就踩了坑。
一般來說,乳製品都是最關鍵的原料。乳脂賦予雪糕濃郁的香味,它在配料表中越靠前,用料就更好。
浪潮工作室在不久前就選用了2022年線下線上最熱門的16款雪糕(價格在4.98-39元不等),進行了配料對比:
發現網紅X拉拉擰巴香蕉牛奶口味冰淇淋,配料排名第一的是「飲用水」,乳製品排在第7位後。
而X薛高配料前兩位的是牛奶和稀奶油,最貴的X根達斯配料表第一的是稀奶油,也算不糊弄。三款相對來說,X薛高的用料最實在。
我們知道乳製品的添加量與蛋白質指標密切相關,對比16款選品雪糕的實測蛋白和配料表中的標稱蛋白,發現16款選品的數據基本吻合,其中X根達斯以及網紅款的實測值比標稱值要低,而X薛高的實測蛋白要高於標測。
無論實測還是標測,X薛高的蛋白質都比其他選品高不少,用料最為紮實。(只是數據對比,不打廣告)
除蛋白質外,雪糕中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指標是脂肪(含量在7%-16%)。
至於大家關注的反式脂肪酸當然出自脂肪,科學認為,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危害很大,容易形成血栓,影響發育、生育,降低記憶,更容易使人發胖,世界各國對它都是嚴格控制。
反式脂肪酸有天然和人造兩種。天然反式脂肪酸在牛羊肉、牛奶及其製品中少量存在,對人體無害;人造反式脂肪酸來源於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對人危害較大的就是這部分。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里規定:每百克或每百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若低於0.3克,可以標為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
劃重點:即使食物包裝標籤中顯示反式脂肪酸為0,也並不代表不含反式脂肪酸。
為避免反式脂肪酸的「隱形」積累,我們並不推薦含有反式脂肪酸(含代可可脂、植脂末、人造奶油、植物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香精等)的雪糕,可以從營養成分表中看是否有標註。
另外,如果追求品質,最好優先選擇在配料表中牛奶/生牛乳、稀奶油靠前,而不是糖、植物油靠前的雪糕。
雪糕作為一個獲取多巴胺的休閑食品,吃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瘦身,如果在好吃之餘,能夠健康一點,那就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