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精講影片》第6章 時間管理
- 2020 年 2 月 17 日
- 筆記
第6章 時間管理
1 進度模型
時間的特徵
- 時間不等人
- 投入有上限
- 對誰都公平
時間管理的過程
- 6個過程
6.1 規划進度管理:輸出進度管理計劃,進度管理計劃不是進度計劃,包含怎麼編製進度的工具,使用的方法,時間是什麼單位(天、小時)等 6.2 定義活動:WBS最低層次的元素是工作包,工作包還要進一步分解成活動 6.3 排列活動順序:活動順序,活動間可能會有一些約束 6.4 估算活動持續時間 6.5 制度進度計劃:項目怎麼編製項目進度計劃 6.6 控制進度

敏捷開發
- 具有未完項的迭代進度計劃
敏捷發布規劃

- 敏捷發布有點像坐地鐵,趕上就坐,趕不上就坐下一趟
滾動式規劃(Rolling Plan)
- 近期:要完成的工作詳細規劃
- 中期:漸進明細 從粗到細
- 遠期:只做概要性規劃(規劃包)
2 緊前關係繪圖法PDM
緊前關係繪圖法(PDM)中的四種邏輯關係
- 活動之間邏輯有可能同時滿足兩種關係,選擇一種最主要,我們最看重的邏輯
- FS(Finish-Start):淘寶購物,先支付才發貨
- SS(Start-Start):煎餅果子,攤麵糊和打雞蛋
- FF(Finish-Finish):拍電影,拍攝–剪輯
- SF(Start-Finish):系統升級,新系統先上線,舊系統才能關閉;上班的交接班,你同事來上班你才能下班
依賴關係
- 內部依賴:如上面的四種邏輯關係
- 外部依賴:外界政策、條件,如想生二胎,幾年前還不允許
- 選擇性依賴:先穿衣服還是先穿褲子
- 強制依賴:如必須先穿襪再穿鞋
3 滯後量與提前量
滯後量(Lag)
- 裝修時先鋪地毯再擺傢具,有時候鋪完地毯故意等3天,這3天就叫作滯後量,這3天給我們的計劃帶來彈性,抵禦更多的不確定性、應對更多的風險。如果項目允許 ,盡量在活動之間增加一些滯後量

提前量(Lead)
- 提前開始並行的時間(FS-2),提前量是壓縮工期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前導圖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PDM)
- 把活動之間各種關係畫在一張圖上就是前導圖,前導圖是關鍵路徑法學習網路圖的基礎,

4 估算資源
- 估算活動需要多少時間很大的因素取決於有多少資源(人手)
- 評估資源需要考慮兩個因素
學習曲線
- 對一個工作從熟悉到不熟悉的一個過程,每干出一件事情(一個單位)產出所需要消耗的時間其實是在降低的
- 定義:隨著產出數量增多,單位產出所需勞動時間會減少,單位生產成本會降低
- 有經驗的人完成一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和新手是不一樣的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 剛開始增加成本收益會增加很多,隨著成本繼續增加收益越來越緩,甚至最後趨於水平,還要繼續增加成本,它的收益會遞減(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

資源日曆Resource Calendar
- 資源日曆:識別了每種具體資源可用時的工作日、班次、正常上下班時間、周末和公共假期。在規劃活動期間,潛在的可用資源資訊用於估算資源可用性。還規定了在項目期間確定的團隊和實物資源何時可用、可用多久。

- 作為項目經理,需要知道項目上每個人的資源日曆,有些人全職,有些人兼著做幾個項目,才能評估有多少資源,從而評估工作需要多長時間
5 專家判斷、類比估算、參數估算
專家判斷法
- 請教項目里資深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通常有好幾個好基友(公司內或公司外的),請教老司機總是能帶來一些意外的收穫
- 可能存在偏見,可能判斷失誤

類比估算
- 找兩個相似的項目對比一下
- 優點:省錢省事,經濟高效
- 缺點:可能不準,經常估得不準,每個人經驗和水平不一樣
- 只能作為粗略量級的估算

參數估算
- 該項目大量出現,整理成模型或一個經驗公式,就可以評估做這個工作的時間
- 優點:模型成熟,參數準確。參數估算價值很大!又省事又準確
6 三點估算(上)
期望值公式
- 橫軸是時間軸T,豎軸是概率P
- 最理想的時間(3天)
- 最可能幹完的時間(6天)
- 各種困難都發生干這活最保守(15天)
- 根據這3點可以得出一個貝塔曲線,符合貝塔分布的規律,由貝塔曲線就可以得出期望值是多少
期望值Te=(O+4M+P)/6:(1倍樂觀估計+4倍最可能估計+1倍悲觀估計)/6 (3+4*6+15)/6=7

三點估演算法例題
從家到公司路上需要的時間
- 最快30分鐘
- 一般45分鐘
- 最快2個半小時
請問:9點上班,幾點出門 答:(30+4*45+150)/6=60

- 貝塔曲線的面積是百分之百,達到期望值的概率只有是
50%
,其實原因還有一種最悲觀的估計拖了後腿,我們不能接受50%,希望提高到80%的把握不遲到,在現在時間的基礎上再增加安全時間,得更早一點出來,灰色的時間叫安全時間(Buffer,或叫時間儲備,項目經理管理時間儲備叫應急儲備) - 增加安全時間:增加這段時間能夠提高完成工作的可靠性和概率

7 三點估算(中)
西格瑪Sigma:標準差
- 大寫:∑,小寫:σ
- 西格瑪曲線是衡量概率曲線的的胖瘦,西格瑪小表示得到30分的概率非常穩定
衡量概率分布的集中程度,西格瑪小曲線瘦意味著什麼可能都離這個期望值不遠,標準差大麴線胖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公式:希格瑪=(P-O)/6 (悲觀-樂觀)/6,(15-3)/6=2


8 三點估算(下)
三點估演算法例題
從家到公司路上需要的時間
- 最快30分鐘
- 一般45分鐘
- 最快2個半小時
請問:9點上班,幾點出門 答:(30+4*45+150)/6=60 再問:想把現有50%
概率提高到85%
需要多長時間出來?

三角分布
- 用直接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求面積就簡單多了
期望值 Te=(O+M+P)/3,(3+6+15)/3=8

- 貝塔分布算的值 是7天,它和三角分布是有一定誤差的,貝塔分布更准,只不過我們為了簡化,這個誤差就接受了,對於一個項目而言活動估算的精度不需要那麼准,三角分布其實是用來簡化計算的常用工具

- 貝塔曲線是一個非對稱的曲線,如果讓它對稱起來就簡單多了,對稱起來的曲線叫正態分布曲線,期望值和概率值兩點是重合的,
考題一般會告訴你期望值和標準差是多少
。

P(5-7d)=68.26%,標準差+正負1個標準差=
68.26%
P(4-8d)=95.46%,標準差+正負2個標準差=95.46%
P(3-9d)=99.73%,標準差+正負3個標準差=99.73%
記住這3個值 ,考試都能考對
考題
- 一個標準差


- 兩個標準差

貝塔分布三點估算公式、正態分布的三個百分比是
考試的重點
9 自下而上估算,五種估算方法對比
-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在考試中經常出現,針對的都是範圍管理WBS工作分解結構
- 根據做項目的邏輯,拿到項目後
- 首先項目經理要進行分解,把項目分成一個個子項目
- 子項目還要分成一個個控制賬戶
- 控制賬戶下面的工作包還要到幹活地團隊要把它分成一個個活動
- 讓幹活的人評估這個活動需要多長時間
- 逐級往上匯總,得到工作包需要的時間,這裡不是簡單的相加,要考慮活動之間的邏輯關係,就可以得到工作包的時間,幾個工作包匯總就得到控制賬戶的時間,控制賬戶一匯總就是子項目,子項目加一起就是項目
- WBS就是從上把一個項目逐級分解成一個個子項目,所謂自下而上是由最小的估算單元來估算它的活動時間、然後往上匯總,如生產汽車,不好估算時間,如果由零件生產的時間來推算會更準確一些
自下而上估算
優點:估算精確度高
,不僅可以估算項目工期,也可以用在成本估算上,如估算整個項目的成本

- 缺點:周期長成本高
五種估算方法對比
- 適合場景不一樣,有些適合整塊的估算,有些適合比較細粒度的估算
- 如類比估算既可估算單個活動、工作包或項目
- 參數估算適合大顆粒度
- 專家判斷適合小顆粒度具體事情的估算,項目包含方方面面比較廣,沒有一個專家無什麼無所不知的,專家只對某個專業非常資深,只僅於評估某個專業
- 三點估算適應性比較強
- 自下而上其實是前四種方法的一種匯總結合,某個方面用三點估算,而項目用自下而上匯總起來的,適合於整個大項目,至少一個工作包才用這種方式

10 儲備分析(上)
儲備分析
- 進度儲備
- 安全時間
- 緩衝Buffer
- 超市裡的雞蛋盒,雞蛋之間有一些空隙,撞一下只會碎一顆,原因就是雞蛋之間的個空隙,活動之間需要增加一些空隙,這個空隙就叫
進度儲備
。

- 項目工期=期望值+安全時間

- 如期望值50%的概率(面積),想增加30%的概率(面積),應該增加多少時間呢?(使用積分計算)
- 使用儲備的目的就一個:應對風險(不確定性)
項目風險分類
- 已知風險:既知道風險是什麼,也知道這個風險發生的概率,造成的損失也能評估
- 未知風險
- 已知-未知風險:知道風險是什麼,發生概率不知道,影響多大也不能評估,如果概率或影響有一樣做不到就是已知-未知風險
- 不知道概率和影響,連風險也沒聽過,沒考慮過,也沒遇到過
風險兩個屬性
- 概率:發生可能性
- 影響:造成的損失,如工期延誤多少,造成多少損失
風險就是研究概率和損失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風險方面的考題很多,就考我們風險到底是已知還是未知
11 儲備分析(下)
- 已知風險:已知發生概率和影響,做好多個準備
- 已知-未知風險:做好Plan B
- 未知-未知風險:發起人不能認可或不能識別的風險
- 應急儲備歸項目經理管,屬於考核範圍,應該在成本基準里,成本基準是管理績效的一把尺子和衡量標準,專款專用,不能挪用

12 關鍵路徑法CPM(1)
非常重要的技術,PMP考試重點、難點

- 活動網路圖,上面兩個
EF=ES+DU,LS=LF-DU

- 浮動時間
TF=LF-EF,或者TF=LS-ES


13 關鍵路徑法CPM(2)
案例(辦公室裝修項目)
- 先做WBS分解

- 第1天用的是0還是1呢?從下面圖來看,寫0用的是刻度值 ,寫1表示第1天,但是用哪個刻度就得堅持用哪個單位,保持始終統一,寫0更好一些,在推算過程中比較簡單

- 多個緊前關係中,選擇最大的(右上角)


- 多個緊後活動時選擇最小的


- 總浮動時間為0描出來的路徑就叫關鍵路徑

14 關鍵路徑法CPM(3)
具備什麼特徵的活動在關鍵路徑上?
- 浮動時間=0的活動
- 浮動時間<=0的活動
- 浮動時間>0的活動
以上均有可能
浮動時間<0?
- C工作幹完才能有F,後面工作G工期是死的,實際項目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得想辦法壓縮工期

浮動時間>0?
- 原本估計工期有10天,但領導說這項目不用著急,2周內完成就可以了
15 關鍵路徑法CPM(4)
以下關於「關鍵路徑」的表述是正確的嗎?
關鍵路徑決定了項目的總工期❎✅ 關鍵路徑所需要的時間最長 ✅ 關鍵路徑上的浮動時間最少 ✅ 一個項目關鍵路徑只能有一條 ❌ 關鍵路徑上的活動技術含量高 ❌ 活動延誤可能導致關鍵路徑變化 ✅ 關鍵路徑上的工期無法壓縮 ❌(就有可能會導致非關鍵路徑變成了關鍵路徑)
❌✅
一個項目關鍵路徑只能有一條
- 如果安裝傢具活動活動時間和關鍵路徑一樣的話,就變成兩個關鍵路徑 了

16 資源優化
資源平衡Resource Level
資源平衡前的活動

資源平衡後的活動
- 解決了資源過載(Overload)的問題解決了,但資源平衡可能會導致工期的延長

資源平滑Resource Smooth

- 雙代號網路圖

- 資源直方圖

- 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做完A工作需要打發2人走,做完B工作需要打發3人走,那怎麼樣保持人員的穩定呢?那就要利用到非關鍵路徑上的浮動時間
- 讓A、B在一起,不同時工作,這種就叫作資源的平滑,讓非關鍵路徑上的活動前、後挪動


17 進度壓縮技術
- 只有這兩種計劃
快速跟進Fast tracking
- 可以讓B工作早點開始,連刷邊鋪,不一定要粉刷完再鋪地毯,經驗告訴我們是可以的,並行的時間就是快速跟進的時間
成本沒有增加、品質沒有直接影響 缺點:增加後續返工的風險 返工風險——》時間

趕工Crashing
- 15天工作要9天完成,如增加人手或加班(增加資源)
缺點:增加成本、品質可能變差 錢——》時間 無論是趕工還是快速跟進首先考慮關鍵路徑上的工作


18 進度計劃(上)
里程碑——領導關心
- 里程碑:時間是死的,輕易不能改,對於長期的項目無法hold得住它的進度,通過里程碑切分成階段性的目標

- 中國大飛機C 919里程碑計劃

里程碑作用
- 計劃:分解為階段性目標
- 控制:強制約束,控制各階段目標實現
- 溝通:與管理層、干係人良好溝通
- 責任:明確規定了項目各方的責任義務
- 報告:簡明、生動、通俗、實用
橫道圖(甘特圖)——對於項目經理來說更重要
- 優點:直觀形象通俗易懂
- 如中間的豎線,看到最下面的任務大概在40%左右,如果問具體負責人不是在40%的時候就知道項目進度落後了


19 進度計劃(下)
- 不擅長的地方:有很多工作,其實決定整個工期是關鍵路徑上的,甘特圖不是容易識別關鍵路徑,非關鍵路徑上也有浮動時間,每個活動有幾天浮動時間,可以用網路圖解決
網路圖
單代號網路圖(AON)
4種邏輯關係
- 出自於前資本主義國家,如英美等國,PMP考試是美國出的題
- 每個方塊代表一個工作,活動之間使用箭頭連接,代表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

雙代號網路圖(AOA)
僅FS一種邏輯關係
- 圓圈中的數字不代表活動,代表活動連接點的編號,3-4箭頭連接的C工作,C工作也可以用3-4表示
- 出自於前社會主義國家,如前蘇聯

- 上面單代號網路圖和這裡的雙代號網路圖其實是一個系統,由此可見,雙代號網路圖看起來更簡潔一些,因為雙代號網路只能表達FS一種關係,如下圖所示
- 虛箭頭(虛工作):不耗時間,不佔資源,僅表示邏輯關係

時標網路圖
- 進度計劃工具,它的本質是雙代號網路圖。A工作需要4天,B工作需要3天,E工作需要2天,後面波浪線7天表示浮動時間
- 既兼具網路圖(邏輯關係非常清晰和完整)、橫道圖的優點(表示的時間關係非常明了和直觀),在優化我們的工期、成本、資源的時候會經常使用到,但是PMP考試不會考得那麼深,大家只作為了解就可以了

20 項目的3種浮動時間
- 自由浮動時間
- 總浮動時間
- 項目浮動時間
自由浮動時間
- A工作(5天)在9天當中,哪5天完成都是可以的,所以說4d是自由浮動時間
- 定義:
不影響後續工作
最早可以開始時間的前提下,這項工作可以拖延的時間叫自由浮動時間

總浮動時間
- A工作把B工作的浮動時間一起用上了
定義:
不影響項目總工期
的前提下,活動可以拖延的總時間

項目浮動時間
- 在項目排期基礎上,領導又多出給的幾天

21 關鍵鏈法CCM(上)
- 艾利 高德拉特——以色列物理學家、TOC約束理論,對管理學非常感興趣,同時又是個作家,下面出的每本小說都是他對管理學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自己所開發出來的管理理論
《目標》 《抉擇》 《絕不是靠運氣》 《仍然不足夠》 《關鍵鏈》 《醒悟》

- 總共計劃15天完成

- A工作如果能5天完成,一般是後5天完成的,學生綜合症(作業總是拖到最後完成)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w Law)
- 工作會自動膨脹,佔滿所有可用時間

22 關鍵鏈法CCM(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工作全都比你估計的時間要長! 你越擔心的事情,越可能發生!
關鍵鏈法Critical Chain Method
- 就按3點估演算法估算活動時間

路徑匯聚Path Convergence
- 如果A、B、C三個工作都是按照50%的把握報的工期,D工作能夠按計劃開始的把握是多大呢?12.5%

- 怎麼解決路徑匯聚問題?如下面A、C、G活動都匯聚到活動F上,路徑匯聚之前,可以給非關鍵鏈上活動增加一些緩衝
- 接駁緩衝:主動增加上去的時間
- 除了接駁緩衝以外所有的緩衝都由項目經理來支配

理論上用關鍵鏈法排工期比關鍵路徑法省出25%甚至更多的時間,現實中時間能不能省出來呢?
23 關鍵鏈法與關鍵路徑法的區別——電影票怎麼分
- 應急儲備:你手上可掌握的資源
- 管理儲備:領導手上掌握的資源
- 關鍵路徑法:事先把資源(時間、錢)分配到各個活動,每個都打出富餘
- 關鍵鏈法: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到儲備池裡,誰有特殊情況再分配資源
24 燃盡圖Burn-down Chart
- 在敏捷開發中非常常用也非常有效的工具
- 實際燃盡線一直在基準上面,說明進度嚴重落後,反之,則說明進度太保守了,資源使用效率不高,理想狀況是重合或波動
時間管理學習要點
- 三點估演算法(PERT計劃評審技術):用公式算出期望值 ,期望值代表50%概率
- 正態分布的3個百分比:68.26(一倍標準差)、95.46%(兩倍標準差)、99.73%(三倍標準差),左右各
- 活動之間的依賴關係:FS、SS、SF、FF
- 2種進度壓縮技術及其代價:壓縮工期Fast tracking、趕工Crashing,這兩種壓縮原理以及對應代價
- 關鍵路徑法CPM的參數計算:重點當中重點,不止一題,參數計算,給管理進度當中帶來哪些啟發
- 自由浮動時間和總浮動時間:它們之間區別,以及它們怎麼算出來的
- 資源優化的2種思路:資源平衡Resource leveled和資源平滑Resource Smooth,區別,哪個會導致工期延長
- 應急儲備、管理儲備對應的風險和責任人:這兩種儲備的負責人,分別應對哪種風險
- 關鍵鏈法CCM:CCM和CPM原理上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