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一百多種病毒的蝙蝠為何自己不得病?原因在此

  • 2020 年 2 月 15 日
  • 資訊

新冠病毒的出現,再次將蝙蝠重新拉回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堪稱“病毒庫”的蝙蝠自己攜帶了如此多的病毒,自己不發病呢?

今日,中國科院之聲對此進行了科普。據悉,目前在蝙蝠身上成功分離的病毒至少有上百種。蝙蝠自己也會得病,只不過它們與人類溝通很少,有沒有不適、死亡,人類並不是很清楚。

此外,蝙蝠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小規模的損失不為人知。比如狂犬病毒會讓蝙蝠發瘋,塔卡里伯病毒曾經對蝙蝠造成重創。

但總體而言,蝙蝠因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確實不太常見,比如在人類中引起大規模流行甚至致死的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等等,當初在蝙蝠身上沒有顯露出這麼恐怖的一面。

據了解,蝙蝠主要有高體溫和特殊的免疫系統,來對抗、壓制病毒。

作為目前唯一一種可以持續飛行的哺乳動物,蝙蝠的體溫和鳥類相似,平時基本在38-41℃,相當於人類高燒的狀態高體溫讓蝙蝠的機體免疫代謝速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能夠快速有效地響應細菌病毒入侵,將危險扼殺在初級階段。而人類一般是受到感染時才決定開啟免疫應答,會有延遲。

值得一提的是,蝙蝠體內的免疫應答活性,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候也不會被過度激發。其免疫能力靶向性非常好,專門抵抗病毒,從不發生過度的應激自殘行為。

而殺死人類患者的往往不是病毒,而是自身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為了清除這些頑固的病毒可能會反應過激,過度攻擊自身細胞和器官,殃及到病毒感染少甚至尚未感染的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除了超強的抗病毒能力外,有意思的是,蝙蝠還不容易得癌症。

此外,蝙蝠是群居性動物,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持續性高溫也會促進病毒變異,多年下來,蝙蝠和病毒形成了共生關係,各取所需,互不傷害。

雖然攜帶很多病毒,蝙蝠本身卻並無害,它們選擇夜間出行,平時很難接觸到人類,吃的東西也一般是植物和昆蟲。而且可以促進生態平衡,比如捕捉蚊蟲,控制昆蟲的數量,也可以承擔一部分傳播花粉的職責。

身上一百多種病毒的蝙蝠為何自己不得病?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