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常見賣方銷售搶客戶,好的研究標的如今也成為分析師團隊競相搶奪的「獵物」?

5月25日,海通證券有色首席施毅在朋友圈公開發文覆蓋比亞迪引發關注,而同樣在網路上傳出的還有海通證券電新首席張一馳的與施毅的對話,施毅轉發了「比亞迪與華為合作自動駕駛電動化與智慧化方向研判」的主題海報後,張一馳公開在多個賣方微信群中專門@了施毅,當面懟稱「不需要你轉發哈」。

同時流出的,還有張一馳的聊天「比亞迪在我們組覆蓋,雖然被某些組無恥的鑽了漏洞,但是我們會繼續堅定覆蓋」、「為有這樣沒有底線的同事感到羞恥」、「我們很早發了比亞迪深度報告,4月也上傳了年報點評,說估值太高讓調整還沒回復,就被好事者搶了覆蓋。」、「這種人也配做產業鏈負責人?」

不過,據爆料人最新透露,兩人當下已冰釋爭議。吃瓜群眾調侃:分析師都搶了,你買嗎?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作為深市權重股、基金重倉票、新能源車企代表,比亞迪一向不缺乏關注度。在A股中,貴州茅台、寧德時代與比亞迪的動向也一直引人注目。

與寧德時代不同,比亞迪的產業鏈更全面,大眾似乎與比亞迪更近能直接體驗各類產品,甚至你戴著的口罩可能就是比亞迪生產。有很多部落客更是放出豪言「比亞迪低於280元值得買入」,那各分析師對比亞迪的估值又是怎樣的呢?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分析師為何「爭搶」比亞迪?

在電新研究領域,張一馳已算得上是較為資深的分析師。張一馳自2014年起加入海通證券,後於2016年獲取分析師執業資格,目前擔任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從業年限近8年。

曾獲2017年新財富電力、煤氣及水等公用事業最佳分析師第4名,2019年新財富電力設備與新能源最佳分析師第4名,第一屆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師新能源第7名。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記者注意到,張一弛關於比亞迪的研報還停留在4月4日,研報中預計比亞迪2021-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5.60、71.06億元,對應EPS為1.94、2.48元/股。

考慮到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整車的龍頭地位,以及中國第2大動力電池生廠商的競爭優勢,疊加手機部件及組裝的增量,結合可比公司PE估值,給予2021年85-105XPE,合理價值區間為164.9-203.7元,給予「優於大市」評級。

而從公開資料來看,海通有色首席施毅近期曾圍繞比亞迪發布研報,研報中認為比亞迪營收有望大幅增長。

預計隨著漢系列以及海豹等車型陸續發布,2022年公司新能源車銷量預計繼續大幅提升,預計產銷在160萬輛以上;公司手機板塊預計整體保持穩定;同時公司電池及光伏板塊隨著電池產能擴張未來營收有望不斷增長。

在5月25日公開發表的比亞迪研報《4月銷售數據亮眼,新車型推出有望繼續引領增長》中,施毅表示,比亞迪前4月銷量保持高位,產品競爭力顯現,「漢」引爆市場,後續車型陸續推出有望繼續引領增長,並預測比亞迪營收將繼續大幅增長。

而5月以來,張一弛公開發表了多篇研究報告中,覆蓋個股主要有容百科技(688005)、科達利(002850)、思源電氣(002028)、林洋能源(601222)、璞泰來(603659)、寧德時代(300750)、中偉股份、震裕科技和隆基股份(601012)等,並未見有關比亞迪的公開研報。

在2012年就加入海通證券的施毅,在有色領域有10多年的研究經驗,記者根據公開資訊,除了能查詢到其2015年和2017年分別曾榮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有色研究冠軍和第3名,「2018同花順iFinD最佳分析師」中有色金屬行業最佳分析師第2名,第三屆新浪財經金麒麟有色金融行業最佳分析師第3名外,更是在2017年7月30日至9月19日期間,其團隊發布的4篇關於「江特電機」的研報因估值倍數調整依據不充分、不審慎被上海證監局監管處罰。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兩名分析師皆一直在海通從業,在跳槽挖角較頻繁的賣方研究中從未有執業資訊變更。對於此次事件,記者聯繫到被爆吃瓜的長江建材分析師董超,其表示不方便發表看法,建議媒體不要再關注此事,相關情況無可奉告。

記者也諮詢了業內分析師對此事的看法,知情人事表示,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往往好的標的分倉傭金會更多,不排除爭搶標的的可能。

而根據Choice數據最新研報排名,比亞迪近三個月研報數達113篇,排名第二,研報數量僅次於貴州茅台,在研報數排名前15的標的中漲幅第一高達15.66%,而以130篇研報數排名第一的貴州茅台近三個月收益則為-3.13%,是目前當之無愧的「汽茅」。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

多券商看好比亞迪,銷量確定性最高的民族品牌

雖然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一直高歌猛進,但根據比亞迪最新財報數據,比亞迪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668.25億元,同比增長63.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08億元,同比增長240.59%,毛利率為12.40%,比去年第一季度的12.59%低一些,迎來五個季度的新低。

而海通證券張一馳在4月的研報中統計到,2020年歸母凈利+162%,Q1業績環比承壓。2020年收入1566億元,同比+23%,歸母凈利42億元,同比+162%,主要源於汽車、電池、手機業務收入分別實現33%、15%、12%的增長。

Q4歸母凈利8.2億元,同比+1944%,環比-53%。主要源於Q4確認資產減值損失4.7億元,信用減值損失5.3億元。

預告21Q1業績,歸母凈利2~3億元,同比+78~166%,環比下滑63~76%,推測主要源於口罩業務的縮減、電池上游原材料漲價以及2月春節Q1銷量環比下滑。其綜合毛利率提升至19%,或源於口罩業務。

中信證券則認為,比亞迪近期發布騰勢D9和海豹兩款爆款車型,價格均為20萬元以上,高於之前約15萬元單車均價。

短期看,兩款新車型性能強勁,搭載多項創新技術,車型競爭力強,有望形成爆款,提升單車盈利水平、實現品牌向上。

復盤了汽車、手機行業高端品牌的塑造過程,技術領先是科技產品打造品牌的本源。中長期看,高產的技術「魚池」料將充分發揮平台化可擴展性和技術複利迭代能力,通過e平台3.0、DMi、CTB、iTAC等諸多領先自研技術的推陳出新,保證後續新車型競爭力,助力品牌力持續向上。

此外,比亞迪中性化戰略穩步推進,比亞迪半導體上市申請已過會。動力電池外供加速、儲能電池出貨提升,供應鏈價值凸顯。對應A/H股目標價375.6元/462.9港元,維持A+H「買入」評級,繼續重點推薦。

國元證券港股團隊表示,「智慧化」是新能源車的下半場。比亞迪在硬體方面深耕IGBT,通過IDM垂直運作模式將設計與製造製程、封裝製程、系統級應用緊密結合,構建起完整的車規級半導體應用生態;

在軟體方面推出全球首個開放式車載智慧網聯繫統DiLink和自研DiPilot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積累疊加公司在經驗和投入上的規模優勢成為公司向「智慧化」發展的潛在優勢。

領先的核心製造技術帶來高度的品牌辨識度,產品中的「中國情懷」與當今國人呼喚民族品牌崛起的精神訴求形成共振。

強烈的消費者認同是公司品牌力不斷向上突破的堅實基礎。富有遠見的戰略定位和長期保持的戰略穩定性使得公司能夠在寬廣的賽道上提前與競爭對手進行長期的積累並最終取得巨大的領先優勢。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393.8港元。

長江證券認為,比亞迪新車獲得市場高度認可的核心原因是技術領先,同時具備打造最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能力。純電方面3.0平台繼承2.0優勢,關鍵部件集成化程度更高、體積更小、性能更優。

比亞迪DM-i混動系統中動力系統及控制系統全自主研發,核心零部件實現了自給自足,有效控制成本,和同類燃油車相比平價、油耗更低、靜謐平順。技術驅動新產品周期,新能源龍頭再騰飛。

基於中性假設,預計2022-2024年比亞迪純電銷量分別達到68、99、130萬輛,混動銷量分別達到90、121、142萬輛,合計達到158、220、272萬輛。動力電池方面,技術和成本優勢領先,外供空間大,取得多個乘用車客戶配套資格。

國泰君安指出,新款車型「海豹」發布,當晚10點海豹訂單已超2萬輛,有望成為20萬以上的爆款車型。

比亞迪是不受市場擾動,全年銷量確定性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品牌。2022年1-4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39.2萬輛,佔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比重25%,較2021年全年17%的比重提升8%。

海豚、漢DMi系列、元plus、海豹訂單充足,全年預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50萬輛,同比超過150%,佔中國新能源車有望提升至27%以上。

22年1-4月比亞迪裝機量中國市場份額達到23%,1-3月全球市佔率達到11.1%,較21年均有顯著提升;隨著給外部車企客戶電池的供應,且電池業務市場地位和市佔率將進一步提升,有望重塑。

維持增持評級。參考2022年行業平均估值3.2XPS,上調公司目標價至371.2元(原目標價320元)。

為爭搶比亞迪研報 同家券商兩首席群內互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