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之父突然出走:原因不詳、繼續鴻蒙
據多家媒體報道,華為鴻蒙負責人、華為終端 BG 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博士已經離開華為,個人微博修改了ID,官方華為認證也已經取消。
社交媒體上有多位科技行業部落客表示,王成錄已經加入深開鴻公司(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另外,有網友證實,在華為雲智慧工作平台WeLink上,已經搜不到王成錄的名字。
微博部落客鴻蒙釗哥表示,關於王成錄博士離開華為,大家有很多疑問,出於對王博的尊重,我不能公開太多的細節。只說幾句可以說的吧:
1、王博已經證明了其卓越的市場與技術能力,其在鴻蒙領域的地位無人能替代。
2、王博的下一站仍舊是鴻蒙,只不過換了一個組織,也許更適合他發揮。
3、王博的新去向得到了華為高層的認可。
不過,針對該離職傳聞,目前華為官方未證實其離職的消息,具體離職原因也不清楚。
事實上,王成錄的離開或早有跡象。
去年10月的華為2021開發者大會,龔體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首次公開亮相,王成錄的職位變成了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
但據了解,王成錄被曝即將入職的深開鴻,仍屬於華為系公司。深開鴻創始人陳宇紅,同時也是中軟國際創始人,目前為中軟國際首席執行官。
深開鴻公司人員,主要由原中軟國際鴻蒙生態業務部注入,核心團隊均有華為、阿里等頭部企業從業經歷。
中軟國際和深圳國資、華為合資成立深開鴻後,以內資公司的形式,承接了華為鴻蒙業務。
在深開鴻的股權穿透圖中,也可以看到華為控股全資公司哈勃科技的身影。
根據天眼查,深開鴻股東中包括深圳哈博科技投資合夥企業,是華為旗下的投資基金,股權為20%。而另一股東為深圳建信中軟國際投資合夥企業,股權穿透同樣為中軟國際。
2015年,中軟國際引入華為作為戰略股東,而華為也是中軟國際第一大客戶。
資料顯示,王成錄為華為技術元老,在華為22年,主導鴻蒙系統開發,是鴻蒙系統名副其實的掌舵人,也被稱為「鴻蒙之父」。
他1998年進入華為,曾擔任華為中央軟體院總裁。在中央軟體院工作期間,王成錄曾負責開發了華為軟體基礎設施1.0,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和編程框架等項目,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讓華為在硬體基礎設施之外,有能力向客戶提供一整套的軟體解決方案。
2015年,王成錄正式調崗到華為消費者業務,就任消費者BG軟體部總裁,並主導方舟編譯器和EMUI系統研發。
據深網報道,2015年國慶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王成錄應余承東邀請正式加入華為消費者業務。
王成錄曾表示,在中央軟體院期間,他已經有了要做鴻蒙的想法。「鴻蒙」二字出自《山海經》,原是2012實驗室內核團隊立項的一個技術項目名稱。
此後,王成錄到了消費者業務之後,就一直在推動一定要做華為自己的系統和生態。
2016年底,王成錄首次在消費者業務務虛會上分享了鴻蒙,但彼時的鴻蒙在內部的首秀並未引起太大波瀾。
2017年5月,鴻蒙內核1.0完成技術驗證。此時,華為內部對鴻蒙的看法依然平淡,「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可用的技術,這個技術用在我們的產品上會好一點,僅此而已」。
轉機出現在不久後,王成錄在華僑城的一次務虛會上首次展示了系統原型,華為內部開始感受到了鴻蒙的價值。
2018年3月,王成錄在北京向任正非彙報後不久,鴻蒙正式通過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立項。
近年來,有相當的數量的核心技術高層已從華為離職。
今年1月26日,原華為智慧駕駛總裁蘇箐被傳出離職的消息。華為方面表示,蘇箐確已離開華為車 BU,感謝蘇箐對車 BU 所做的貢獻。
隨後4月29日,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 BU 智慧車控領域總經理蔡建永也宣布從華為離職,並加入了電池企業公司寧德時代,任寧德時代CTC 電池底盤一體化業務負責人。
除王成錄、蘇菁、蔡建永外,2021年華為還流失了不少高層及核心技術人員。
比如:
原華為汽車業務副總裁、西歐企業業務部部長何利揚加盟小鵬汽車;
原華為自動駕駛團隊創始人、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陳奇已加入極氪汽車任自動駕駛副總裁;
原華為車BU首席功能安全專家佘曉麗加入蔚來汽車(NIO),擔任演算法研究的內部專家;
原華為智慧駕駛產品部項目群總監張曉洪加入蔚來汽車擔任高級產品經理。
另有原華為自動駕駛首席運營官姜軍、原華為融合感測負責人彭學明離職,去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