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鵬、理想毀約說起 車企毀約是終點還是一個開始?

在你還是在校生的時候,你是否想過畢業後的「歸宿」?在你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是否擠破頭地想進大廠?在你混跡社會多年時,是否還有一個「大廠夢」?很多應屆生收到大廠的offer時,肯定對以後的職場生活充滿期待,但最近卻接連發生讓人「寒心」的事情。

從小鵬毀約說起 車企毀約是為了什麼?

近段時間,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毀約校招應屆生的事件衝上微博熱搜,引發了大眾關注。

眾所周知,在校生畢業即「失業」,再加上目前就業形勢困難,5月春招也已經基本結束,畢業前能找到一份優質offer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事」,這時候被解約很難再找到心儀的工作,甚至可以稱之為「毀人前途」。

毀約風波從何而起

5月18日,廣州一名大四畢業生向媒體反映稱,此前自己通過校招途徑獲得小鵬汽車的offer並簽訂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三方協議)後,卻被小鵬汽車單方面毀約,並將按照就業協議賠償違約金5000元,被毀約的學生還有20多名。5月20日,小鵬汽車對此表示,由於部分部門崗位調整與績效優化,涉及了少量應屆畢業生和相關員工的調整。

從小鵬、理想毀約說起 車企毀約是終點還是一個開始?

除了小鵬外,5月11日,理想汽車開始取消部分2022年畢業生的聘約或對其轉崗,一些與理想汽車簽訂了三方協議的畢業大學生被告知,自己準備入職的崗位已被取消,並將提供一個月工資作為賠償。

一位被調崗的員工透露,P4職級的應屆生是轉崗,同崗位P3職級的多數是解約。理想汽車對此回應:近期理想汽車進行了業務調整,部分崗位被關閉,涉及部分今年尚未入職的校招生夥伴。

車企毀約背後的原因是啥

理想和小鵬汽車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同時,也反映出來今年整個汽車行業的艱難。準確來說,近一年來,汽車行業都深陷寒冬,一方面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反覆爆發的疫情有關。對於中國車企來說,國際形勢造成了零部件原材料成本上漲,再加上物流運輸受阻,導致零部件生產成本暴增。

從小鵬、理想毀約說起 車企毀約是終點還是一個開始?

此外,疫情也是影響整個汽車行業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上海為例,大部分零部件巨頭都在上海設有生產基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4月以來便宣布停產,華晨寶馬、上汽通用、上汽大眾、長城坦克品牌等車企也宣布停工減產。據不完全統計,超過1000家上海的汽車產業鏈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停產減產。

蔚來汽車CEO李斌發文表示:「受長春和河北疫情影響,3月中旬我們有些零部件就斷供了,靠著一些零部件庫存勉強支援到上周。

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蘇等地疫情,很多合作夥伴供不了貨,只能暫停生產。」同時華為CEO余承東也認為,上海如果不能復工復產,5月份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是汽車產業。

4月14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發文表示,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復工復產,5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

可以看出,疫情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自去年以來,互聯網企業「裁員潮」頻發,現在似乎逐漸波及到了汽車行業。車企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得不做出應對手段。

去年9月的校園秋招會上,小鵬、蔚來、理想等車企上演了一出「搶人大戰」,各大車企接連嚮應屆生拋出股權激勵、薪酬翻倍等「橄欖枝」,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能源車企,在進入2022年以來卻接連受挫,「瘦身過冬」成了活下去的第一要義。

車企毀約是終點還是起點

汽車行業的困境到底有多嚴重?中汽協表示,4月汽車產銷呈現明顯下降,當月銷量跌破120萬輛,為近十年以來同期月度新低,乘用車和商用車環比和同比均呈現大幅下降。數據顯示,4月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下降46.2%和47.1%,換而言之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將近一半,足以看出汽車行業面臨的窘境。

從小鵬、理想毀約說起 車企毀約是終點還是一個開始?

從財報數據來看,小鵬、蔚來、理想在2021年分別凈虧損48.63億元、40.169億元、3.21億元,雖然目前毛利率均已轉正,但仍沒有實現盈利。今年4月,「蔚小理」的交付數量均不過萬台,這些頭部造車新勢力都如此艱難,其它的中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相比新能源車企,傳統車企的處境雖然沒有那麼艱難,但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隨著汽車智慧化、電動化的發展,新造車行業目前仍然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但車企的營收卻「供不起」大量人才,尷尬的境地不言而喻。目前,汽車零部件供應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車企「毀約」校招生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如果形勢不能得以好轉,那麼未來還將進行更多階段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