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互聯網思維的健康日曆是如何煉成的?

  • 2020 年 2 月 13 日
  • 筆記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時間觀念與健康理念的碰撞,讓互聯網醫學科普找到打通線下的路徑。

日前,騰訊醫典與花城出版社聯合推出2020年騰訊健康日曆。與普通的日曆有所不同,健康日曆主要以健康打卡的形式向大眾傳播專業科普資訊,其中更有每日健康提示、每周一問的趣味科普,等等形式來傳遞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理念。

作為騰訊旗下專業的醫學科普資訊平台,騰訊醫典具有天然的互聯網屬性,如今走向線下,做健康日曆,自然也是能從中看到其一貫的互聯網思維的運用。儘管做健康日曆的形式與做線上內容平台有所不同,但是本質還是想大眾用戶普及醫學科普,核心邏輯還是不變的。

以不變應對變化,在健康日曆上,便能總結出3點互聯網思維的運用。

1.用戶思維,圍繞用戶為核心建立新體驗

做醫學科普,形式多種多樣,為什麼騰訊醫典選擇以日曆的形式來展開呢?原因不難想像,恰是因為時間與健康的結合,最為妥帖,在醫學上由來已久。

醫學上講究因時而治,見時而葯,在什麼時節做什麼,或是吃什麼,最符合人的體質調養都有所講究,國際社會也設有諸多與健康相關的節日,以提醒人們注重身體,聚焦健康。可見,時令與醫學科普具有天然的鏈接性,以時間為主導的科普日曆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切入用戶場景的方式。正是這種息息相關,使得用戶在體驗上便具有較為自然的場景參與感。

其次,用戶的參與感不僅僅來源於場景,更體現在產品本身。要看一款產品是否做到用戶至上,便能看其是否留給用戶足夠的參與空間。

在騰訊健康日曆上,我們可以看到,精心留白的趣味手賬設計、心情分享貼等等自定義區域,用戶參與其中,自行書寫自己的專屬日曆本。類似於「千人千面」的感覺,日曆雖然一樣,但心情不同,每個人的日曆本都是專屬,而這也正需要產品圍繞用戶為中心來展開的。

2. 簡約思維,由面及點的開展科普

作為專業的醫學科普資訊平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騰訊醫典所聚合的科普內容已經非常豐富。對於互聯網時代的用戶而言,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因而用戶不僅需要專業、豐富的內容,更要精準、優化的體驗。

在互聯網思維下,簡約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騰訊醫典推出健康日曆,本身便是在對浩瀚的醫學科普內容做減法,通過專業醫生篩選出用戶最關注的健康生活資訊,將其拆解,一天只講一點,向用戶傳播。

如此以來,用戶接受醫學科普,便由面分散為了點,在內容獲取與接受渠道方面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精簡,正是騰訊醫典向線下探索科普路徑的一大特點。

3. 平台思維,連接作用打造醫學生態

騰訊醫典在成立之初,便致力於打造一個專業化、可持續、可信賴的平台,連接醫生與患者,緩解現實生活中醫療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這樣的平台理念,同樣被應用在了線下發展。首先,健康日曆上的專業科普知識正是來源於騰訊醫典,這是由一個平台延伸出來的內容。若用戶對其他的科普資訊感興趣,還能通過騰訊醫典的產品端了解更多體系化、圖譜化的內容,完成科普知識獲取的半徑。

總結下來,打通線上線下閉環的醫學科普,有兩大好處。

一是線上與線下雙向結合,擴展科普與品牌傳播的渠道,建立用戶的科普認知;二是線下的場景融合,促進醫學科普可以更加深入影響用戶群體,達到科普效果。

騰訊醫典在線上與線下不斷發力,打造生態閉環,以線下場景融合的趨勢也正在逐漸佔領用戶心智,由此可見騰訊醫典在醫學科普事業上的決心,未來或許也能看到更多與用戶息息相關的科普周邊產品推出,繼續強化線上線下結合的科普生態。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