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原生Android的人 實際體驗神了:流暢度/動效非國產UI能比

曾經非主流時期有一句話說得好:「江湖上沒有哥 但是有哥的傳說。」如今這句話用來形容原生Android系統在國人心中的形象簡直不能太貼切。

儘管原生Android系統從未被中國的廠商所搭載,但它卻一直讓中國相當一部分人都心心念念,以至於當我們在網上看到網友評價某家訂製系統的時候,裡面總能出現一句:「做得那麼花里胡俏,還不如用原生Android呢。」

所以它究竟是被神話了,還是說確實如此呢?相信這是很多沒接觸過原生Android的朋友心中的疑問,而這也是我們接下來所要探討的問題。

堅守原生Android的用戶 實際體驗神了:流暢度/動效非國產UI能比

優雅的動畫與設計

一眼望去,原生Android在設計上就與中國的訂製Android區別明顯,它與如今設計逐漸趨同的訂製Android系統相比顯得另類。

從Android5.0開始,原生Android便採用了名為「Material Design」的質感設計,這門獨特的設計語言基於現實中的紙張和油墨,以實體的表面和邊緣,搭配鮮艷的色調與陰影,凸顯畫面元素的質感。

但在Android9.0的時候,質感設計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改變,它徹底拋棄了實體感,轉而採用了大量留白、扁平化和圓角化的簡約風格,畫面元素由多樣趨於統一。

Android12堪稱Material Design的第二次重大變化,它脫胎換骨成了新面貌,身上再沒有任何別家的影子,系統各處都是統一與和諧的,它強調色彩與個性化,能通過吸取壁紙色來給手機的主題套上統一的配色,並作用於系統UI的各處。

值得一提的是,原生Android12的這套獨特的主題系統我們目前也能在一些訂製Android系統上能看到。

我們每個人對於美的認知總是各不相同,判斷系統UI設計的美醜其實是很主觀的一件事,這裡我們也不說原生Android與一眾訂製Android哪個更好看,只能說原生Android的UI設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做出了辨識度,要是它和一眾訂製Android系統放在一起,你很容易一眼就知道哪個是它。

堅守原生Android的用戶 實際體驗神了:流暢度/動效非國產UI能比

與很多人的一貫印象不同,原生Android的動畫還真的未必比一些訂製系統的要差,如今訂製Android系統的動畫都或多或少地在向iOS靠攏,這當然是不容易出錯的選擇,畢竟iOS的動畫是經過了市場口碑的一致認可的,但對消費者而言,趨同的體驗似乎缺乏了點新意。

原生Android12的APP打開與退出的動畫被網友戲稱為「拉麵條」,它的動畫比iOS更加靈動跳躍,單就穩定性而言,原生Android的這套動畫甚至是要強於一些自建動畫引擎的訂製Android系統的。

當習慣了中國訂製Android系統或者iOS的你,再用上原生Android的時候,它的設計與動畫能帶給你另一番的「風味」。

堅守原生Android的用戶 實際體驗神了:流暢度/動效非國產UI能比

無廣告

既然叫原生Android,那麼它在系統里塞的東西必定要比一眾訂製Android要少得多,這其中就包括了讓很多人深惡痛絕的廣告。

這裡說的無廣告可不是整個系統都沒有廣告,原生Android起碼能保證自帶的諸如計算器、天氣、日曆這樣的工具類APP沒廣告,其他Google類的APP就不一定了。

無廣告的Android系統就像是一塵不染的白襯衫那樣,時刻散發著乾淨與清爽,這點也是此前很多人對類原生系統青睞有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少的記憶體佔用

誠然,訂製Android系統能帶來很多功能上的便利,但凡事皆有兩面性,過度的訂製也會為手機系統自身帶來很多額外的負擔。

眾所周知,手機運行記憶體是決定手機系統流暢性的關鍵因素之一,而當手機廠商在系統上做過多的加法時(例如在系統里預裝不可卸載的APP,增添系統廣告和各種服務等),大量的多餘後台便會同時擠占手機的運行記憶體,若運行記憶體告急時就容易出現殺後台甚至卡頓等情況。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海外搭載原生或類原生Android的手機往往都用的是不大的運行記憶體,因為這對於它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APP更「聽話」

原生Android上下載以及安裝APP統一都得通過Google play,因此APP的上架都受到了相應的規範和管理,應用開發商也會保持得比較節制,這使得原生Android系統的整體環境更為簡單純凈,運行也會更加流暢。

反觀一眾訂製Android系統,情況是完全相反的,每一款訂製Android系統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彼此之間是割裂的,況且就規範和管控力度而言,它們還遠遠達不到Google play的水平。

因此,這也導致了訂製Android系統這邊總是亂象頻出,部分APP修改系統許可權,關聯喚醒以及添加惡意廣告等行為屢禁不止。

統一即時的推送機制

用iOS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明明後台已經沒有應用,為什麼還能收到通知推送呢?

原因主要是蘋果用iCloud統一了消息推送介面,所有APP都只能通過蘋果的伺服器來推送消息,這樣做的好處是APP不再需要常駐後台就能達到推送目的,減少了手機的運行記憶體佔用。

原生Android的GMS也是同樣效果,原生Android系統也並不需要APP常駐後台才能收到通知,而受限於訂製Android系統之間的各自為營,訂製Android系統是沒有統一的推送介面的,除了部分自建推送機制的廠商外,其餘只能通過常駐後台來確保通知的及時推送,這樣會無形中增加手機的耗電和處理器的負載。

不過好消息是,中國已經組建有統一推送聯盟來專門處理這個問題了,相信在不久之後,一眾訂製Android系統在這方面的體驗就會進一步提高。

堅守原生Android的用戶 實際體驗神了:流暢度/動效非國產UI能比

看到這,如果有朋友已經萌生了買原生Android的手機做主力機的想法,那我還是勸你冷靜些,因為原生Android在中國容易「水土不服」,它本就少得可憐的功能(相較於訂製Android)只會變得更少,而且它「單純」的後台管理策略是完全hold不住中國APP的,這會讓它僅存的流暢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對於原生Android系統,嘗鮮就好,不必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