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撤稿大盤點:科研界還有多少灌水SCI?
- 2020 年 2 月 12 日
- 筆記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近期,義大利SCI期刊《ACTA MEDICA MEDITERRANEA》一口氣撤下了17篇論文,並且同時開除3名雜誌社編委會成員。撤回的17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巴勒莫大學的 Agata Maltese。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ACTA MEDICA MEDITERRANEA》文章的撤回發生在 2017 年和 2018 年,14 位研究人員大致上是同一批神經科學家,而其中的 3 位作者來自相同機構的不同作者。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究其原因,期刊在內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嚴重的不當引用,大多存在重複引用。
除了這起撤稿事件,其實科研界一直都有期刊撤稿事件發生,在這要求發文量的時代,一些學者為了學術榮譽渾水摸魚,部分科研者對文章大量灌水,甚至是學術造假,但同時「打假」也就應允而生。
Retraction Watch網站,專門針對全球歷年來發生的撤稿事件通報全世界的非營利性機構,過去幾年經常和pubpeer配合打假,揭露了很多起咱們科研圈重大的學術造假事件(Yoshitaka Fujii、小保方晴子、韓春雨等)。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通過更新後的《全球撤稿資料庫》發現,目前撤稿的文獻數量已超過18000篇。研究者們可以藉助retractiondatabase.org網址進入網站對可疑的文獻進行查詢檢索。

圖片來源:retractiondatabase.org網站
下面筆者為大家進行近期撤稿盤點。
01
2018年10月,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心肌幹細胞發現者Piero Anversa教授被一次性撤稿31篇文章。作為心肌細胞再生領域的開創者,這一撤稿事件無疑是對整個研究領域的毀滅。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02
2019年9月,美國芝加哥的病理學家Yashpal Kanwar因偽造實驗影像及其他學術不端問題被撤稿5篇SCI論文。
Yashpal Kanwar是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的病理學教授。目前,Yashpal Kanwar已參與發表268篇論文,包括225篇研究性論文、16篇綜述論文及其他類型文章,總引文數為11508次。H-Index高達56,說明他在該研究領域的貢獻較大。而這類大佬一旦造假,引發的惡劣影響也不小。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03
2019年10月,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的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教授Carlos Lopez-Otin因圖片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已被《Nature Cell Biolog》雜誌撤稿1篇,《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撤稿8篇,還有多篇被指造假尚待處理的文章。Carlos Lopez-Otin及其科研團隊主攻衰老、腫瘤等相關領域,已在國際期刊上發表400多篇論文,被引超過44000次,H指數更是超出100。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04
2019年11月,義大利馬爾凱理工大學(Università Politecnica Delle Marche)醫學中心消化內科的Gianluca Svegliati Baroni教授,最近身陷學術造假輿論風波。

圖片來源:網路
Gianluca 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肝病學和胃腸病學,兼任消化領域多本國際專業SCI期刊的審稿人。從PubMed的檢索結果來看,Gianluca 已發表了81篇論文,高引文章也不少,多篇被引400+次的專業文章,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可見不低。
目前還沒有被撤稿的消息,但是學術造假的新聞一出,也或多或少會對他的科研生涯產生影響的吧。
05
2019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被前斯坦福大學助理研究員Elisabeth M.Bik博士在Twitter發布長文質疑多篇論文存在圖片問題,被質疑的論文數量高達52篇,時間跨度長達17年。目前事件還在調查過程中。

圖片來源:人物周刊
筆者在Retraction Watch官網查詢最新更新的撤稿排行榜。排在前10名的,竟然有5名都是生物、醫學領域的大佬。

圖片來源:網路
其中,來自日本Mitate醫院的帕金森病學家Yoshihiro Stato,2018年官網公布的撤稿數量是46篇,排名第5,目前已經上升至87篇,位列前三。Stato的欺騙是科研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之一,上千名患者參與了以他偽造論文為基礎的臨床試驗。
而穩居第一名的仍然是日本麻醉醫生Yoshitaka Fujii。其研究領域是用於治療手術後經常發生噁心嘔吐的藥物臨床試驗。截止目前已撤稿183篇,日本研究者所有被撤稿的數量為820篇,這個傢伙一個人就佔了1/4。牛還是他牛。

圖片來源:Retraction Watch官網
其實,撤稿的原因有多種。「學術造假」不同於「學術過失」,它對於研究者的影響是極大的,很有可能就直接斷送了學術生涯。
除了刻意的學術造假之外,被撤稿可能還包括科學錯誤、剽竊、無法重複、重複出版等多種原因。筆者想說,一名真正的研究者,不會過多在意名利的誘惑,踏踏實實搞學術,避免旁門左道才是根本。
希望在學術科研的道路上,即便荊棘叢生,道路坎坷,但每個人都能問心無愧。奧利給!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