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銷量腰折 車企不該甩鍋給疫情
都知道4月銷量慘,但不知到底有多慘。
5月1日,又是每月一次,造車新勢力曬交付量成績的日子。就和學生考試一樣,總有那麼一兩個學生最早交卷,也總有那麼幾個同學壓哨交卷。最早交卷的是極氪,最晚交卷的是零跑。恰巧,這個4月交付量最高的是零跑,排在末尾的是極氪。
4月,新一波疫情對汽車工業重地的長三角地區造成了重創。不僅是上海這樣的終端銷量第一的城市,面臨車輛交付停擺的難題,供應鏈和物流的動蕩也讓很多車企「無車可造」。
據乘聯會最新的預計,4月乘用車零售量約為110萬輛,同比下降31.9%。在3月28日-4月24日這段時間,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終端上險數僅達到27萬輛左右,與3月份的44.45萬輛相比下跌近四成。部分車企,環比跌幅超過五成,堪稱腰折。
對於仍處在成長期、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造車新勢力來說,4月又來了一場「倒春寒」。
與往常的交付量比拼不同,4月比的已經不再是誰賣得更好,而是誰跌得更少。例如單月銷冠零跑汽車,環比增幅為-9.7%;排名下滑明顯的理想汽車和蔚來,環比都出現了交付量腰折的情況。但有個特例,3月交付量基數較低的極氪,甚至還錄得環比正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上海等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無車可造、無車可賣」的情況會逐步緩解。但是,這不禁讓人想起哈佛商學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的一句話:「21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
對新勢力們來說,不能總是等著風平浪靜,總該有一天要學會迎風而立。
五月會更好嗎?
上海,不僅是汽車產業重地,同樣也是乘用車銷量重地。
2021年全年上海乘用車市場整體實現68萬輛的規模,佔據全年城市終端銷量第一的水平。且近兩年乘用車產量月均保持近14萬輛的水平。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上海終端交付的停擺是一個噩耗。
比如,上海作為蔚來銷量最大的城市,佔據了蔚來2021年銷量的19%。以蔚來ES6為例,據蓋世汽車的統計顯示,1-12月蔚來ES6累計終端銷量41,127輛,這其中該車型賣得最好的上海市場,共計7777輛——占蔚來全國銷量的18.9%。
終端交付的停擺,就相當於4月,蔚來直接丟掉了近兩成的銷量。作為對比,小鵬在上海的銷量佔比約10%,理想則更少了,只有約7%——直接受到終端銷量停擺的影響較小。
蔚來在上海的門店
5月,是新的開始。在5月1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上海本輪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前,上海市已有6個區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這也就意味著,上海的終端門店會重新開啟,並逐步恢復賣車。
對造車新勢力來說,目前大家手上都攢了大量的訂單。因為從3月以來,新能源車市迎來一大波漲價潮,也衍生出消費前置,導致了很多消費者是趕在5月正式漲價前下訂。
以極氪為例,4月22日,官方宣布決定對極氪001車型價格及購車權益進行調整,最大漲幅為2.05萬元,從5月1日零時起生效。這才有了極氪方面透露的資訊:4月訂單量破萬。
再比如,合創汽車近日公布的4月訂單量為3,084台,主打性價比的合創Z03車型,開始逐步放量。
不過,這一波訂單消耗完之後,新勢力們會面臨「無新可上」的情況——原定於2022年4月21日-4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2022(第十七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AUTO CHINA 2022)將延期舉辦。這就直接導致了,後續新車發布、發售的計劃被完全打亂。
比如理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理想L9,原計劃是在北京車展進行亮相。但隨後又改為4月16日發布,不料理想汽車總部所在地北京再現本土疫情,發布會被迫再次改期。
還有,小鵬的第四款車型小鵬G9,原本是在北京車展進行預售,但目前官方給出的資訊是:「我們6月見」。
運氣較好的一些新勢力,現在還有新車型在賣。比如,蔚來ET7趕在這波疫情之前開始進行規模化交付,在4月交付量中,就有693台是ET7貢獻的。
但不過,由於疫情對物流、聚集性活動的限制,蔚來沒像以前ES6、ES8開始交付時那樣,組織全國範圍內的用戶試駕活動。
再比如上汽和阿里的合資品牌智己汽車,趕在疫情封控之前,把新一批試駕車造出來,運出上海。甚至還提前一個月時間,就錄製好了一整場線上發布會。但智己在全國多地的試駕活動,仍面臨諸多的現實困難。
全靠運氣,肯定不行。
還要坐以待斃嗎?
比「無車可賣」更難受的,是「無車可造」。據蓋世汽車的分析顯示:結合當前疫情管控下,車企停工停產時間和復工復產狀況,4月上海區域整車企業將減產12萬輛左右。
當然,目前沒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具備在上海進行整車製造的「資格」,幾乎都是在浙江、江蘇、安徽等省份建廠,共享長三角的產業資源。所以,新勢力的困境,更多的是受到上海及周邊地區供應鏈企業的停工、停運影響。
「自3月末以來,由於長三角疫情反彈,全行業的供應鏈、物流和生產出現了被嚴重擾亂的情況。理想汽車常州基地位於江蘇常州,處於長三角中心地帶,而理想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超過80%分布在長三角地區,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位於上海、江蘇崑山。」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坦言,受到長三角疫情的影響,位於上海和江蘇崑山等地區的部分供應商無法供貨,有些供應商甚至完全停工、停運,導致現有零部件庫存消化後無法繼續維持生產,這對理想汽車4月份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導致部分用戶的新車交付延期。
此前,理想汽車CEO李想在朋友圈提醒大家,除了要關注零部件供應問題,還要關注中小供應商的生存問題,及時止損。疫情當下,除了要關注零部件供應問題外,還要提前關注三級、四級、五級中小零部件供應商在此輪疫情中的生存問題,要及時分析與排查,該援助支援的就要果斷行動。
換而言之,找供應商替代方案。
早在去年「晶片慌」嚴重的時候,2021款理想ONE就找到了中國頭部毫米波雷達公司森思泰克,進行補充。這其實,在汽車行業里是一種常見的生產方式。
去年博世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出現短缺,大批車企都拿不到貨。而為了將供應鏈風險降到最低,大型汽車公司一般會選擇一家B點供應商作為備案。
比如,在ESP方面,豐田就有自家的電裝作為備選,大眾、奧迪和寶馬的備選是大陸特威斯,福特和通用的備選是天合,即便是協助博世發明ESP的Benz,也備選了大陸特威斯和德爾福兩家。
至於4月能夠逆襲,並成為交付量冠軍的零跑汽車,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基於零跑全域自研,在供應鏈的選擇多供應企業、多區域規劃,有效改善疫情對供應鏈保供的影響。」
除了供應商選擇,工廠選址也是一門玄學。
在「蔚小理」三家頭部新勢力車企中,只有小鵬汽車一家沒有宣布工廠停產。目前,小鵬主要的自建生產基地在廣東肇慶,也是新勢力中少數的「南派造車」。與之相反,蔚來的生產重心放在安徽合肥,理想汽車生產基地位於江蘇常州。
這意味著,蔚來和理想的整車和供應鏈重心,現階段都放在了長三角地區。這也恰巧是新一輪疫情爆發的中心,很快蔚來在4月9日宣布來整車生產暫停,理想在4月20日給出的說法比較委婉:位於江浙滬地區的供應鏈企業無法供貨,導致部分用戶的新車交付延期。
從後續的工廠布局來看,蔚來仍採取集群式的發展路徑,蔚來目前已投入試製生產的新工廠位於合肥新橋,與現在的江淮蔚來工廠相隔不到50公里,同屬長三角地區。
在供應鏈穩定的時候,可以最大限度得提高生產效率、減低運輸等方面的成本。一旦像現在這樣,在同一地區範圍內出現封控,那麼很快就會造成生產停擺,企業正常運轉也會受到影響。
而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目前都在進行跨地區建廠。像小鵬的第二座自建工廠則落地武漢,屆時將在華中、華南地區布局兩座工廠。理想的下一座工廠,則已經在北京順義區開始建設改造,屆時將形成華北、華東地區的兩座工廠。
在多地布局這方面,比亞迪的經驗就值得參考。此前有媒體公布了2022年4月上半月的中國汽車廠商上險數(截至4月17日)數據,比亞迪上險數為35743輛,是唯一一家實現增長的車企,89%的同比增長與其它汽車廠商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方面是,比亞迪進行大量關鍵零部件的垂直整合,保證相對穩定的產能,確保訂單及時轉化為銷量;另一方面,比亞迪的多地區布局,提高了抗風險能力。比如,比亞迪在中國現有九大生產基地:深圳寶龍、惠州坑梓、西安高新、青海西寧、貴州貴陽、重慶璧山、長沙寧鄉、安徽蚌埠、濟南基地。同時,在上述地區比亞迪還相應的配套建設了動力電池等零部件供應企業。
特斯拉也同是如此,在上海工廠面臨停工之時,其位於德國柏林的新工廠,已經開始投產德國製造的特斯拉車型。這也意味著,靠上海工廠出口歐洲市場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如果是擺在一年前,那馬斯克早就在社交媒體上訴苦了。
特斯拉和比亞迪們能有今天的成績,除了後天的努力之外,仍有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在政策扶持上,特斯拉往往能比新勢力們更先吃到甜頭。
像首批複工復產名單,特斯拉就位列其中。亦或是在供應鏈的話語權方面,眾多大型主機廠、跨國合資車企手裡有著更大的採購量,越是在危機時刻,越有資本去談價格、談產能,而體量較小的新勢力們,只能跟在後面等湯喝。
寫在最後
當然,備選供應商、多區域建廠等等方式都是後話,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讓企業活下來。
正如巴菲特近日在股東會上所說,「我們不知道疫情會發生什麼,我們不知道經濟會發生什麼。有很多事情會變,但有一件事情不變,就是我們總會持有很多現金,不是說商業票據,我們也沒有貨幣市場基金,我們相信應該持有大量現金。」
「非常相信現金,這就如同我們的氧氣。」
慶幸的是,「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手頭現金充足。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蔚來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結餘為554億元;理想汽車手頭的金儲備為501.6億元;小鵬汽車手頭的現金為435.44億元。
那些連交付量都沒敢公布的尾部新勢力,即將面臨新一輪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