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除屍體還研究啥?看這篇就夠了

這幾年,關於法醫的影視劇如雨後春筍。最近綜藝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更是拉滿了喜歡懸疑的朋友們的期待值。

接觸腐屍、浮屍、碎屍,分析刀口、槍傷、打擊傷,抽絲剝繭尋找真相……

真實的法醫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2021年出版的《高級法醫學》(第三版)對法醫學的定義是:「法醫學是研究並解決與法律有關的人身損害、死亡、身份鑒識等問題,為刑事偵查提供線索,為審判提供證據的醫學學科。」從這一對法醫學的定義中可以看出,現代的法醫學是「應法律的需要而產生,並為法律服務的一門醫學科學」。

宋慈是世界法醫學之父。看過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的小夥伴們對宋慈時代的法醫們的日常工作有了一定了解。現代法醫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

法醫的研究對象之一:屍體

屍體是經典的法醫學研究對象,這是小夥伴們最為好奇的領域。

法醫病理學是研究人體損傷、死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損傷及死亡的機制、過程及現象,如各種沒有發生在醫院中的死亡或者發生在醫院中但存在爭議的死亡事件。

小夥伴們拿來嚇唬人或者被人嚇唬的各種所謂的恐怖名詞或圖片,如屍僵、屍冷、巨人觀、死後分娩、八字不交、溺死手套、反常脫衣現象等等,就是法醫病理學的範疇。

如果某個死亡事件又與某種毒物的作用機制相關,那麼這種毒物及其引起的死亡就屬於法醫毒理學的研究對象,如近年來不斷刷屏的百草枯、甲基苯丙胺(MSD,就是冰毒)、麥角醯二乙胺(LSD),還有引起不同顏色屍斑的氰化物、一氧化碳、亞硝酸鹽等等。

我們看電視經常看到一些詭異離奇現象,但有些卻有科學解釋。比如:

-屍體屹立不倒:由於屍僵導致關節固定,不能打彎;

-根據屍體就可以判斷人死了多長時間:根據屍體溫度、屍斑消退等在死亡發生後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可以推斷死亡發生的時間;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也能反映出最後一次進食距離死亡的時間。

法醫的研究對象之二:活體

法醫的研究對象不僅僅包括屍體,更包括活著的人!這也是關於法醫最大的誤解。

法醫臨床學重點關注與法律有關的人體傷、殘及其他病理或病理生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法醫臨床學家負責評估下圖中的各種成本。

法醫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除了屍體 還研究什麼?

當與法律有關的損傷屬於精神上的損傷,這就屬於法醫精神病學的研究對象。

此外,法醫精神病學家們還會關注當犯罪行為發生時相關人員的精神狀態、行為能力等問題,其最終目的在於確保司法實踐的公平、公正。

法醫的研究對象之三:

屍體或活體的一部分

在犯罪現場,屍體或者活體的一部分往往更為常見,如掉落的頭髮、牆上的血痕、煙頭上的唾液斑、剪掉的指甲、內衣褲上的斑痕。這些來自屍體或活體的生物物證往往會對案件的偵破或者爭議的解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屬於法醫物證學(法醫遺傳學或法醫生物學)的研究內容。

法醫物證學家主要好奇兩大問題:第一,頭髮是誰的(個體識別);第二,孩子是誰的(親子鑒定)。

法醫毒物分析學則關注在可疑中毒的死亡事件中,死者的胃內容物是否存在某種毒物,以及這種毒物的量有多少。

法醫人類學和法醫牙科學會關注骸骨和牙齒,因為骨骼和牙齒也會告訴法醫學家,TA來自哪裡。

法醫的其他研究對象

從宋慈的時代到今天,法醫學的研究對象也在不斷增加,如——

法醫現場學研究犯罪事件、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造成人員傷亡的現場,如空難、恐怖事件等現場的勘驗、調查;

法醫昆蟲學和法醫微生物學分別利用昆蟲和微生物種類、分布及生長、演替的變化規律,可以分析屍體的來源、死亡發生的時間;

法庭獸醫學,下面這則消息直接說明了法庭獸醫學的研究領域。除了小水牛,還可以是小狗、小貓。

法醫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除了屍體 還研究什麼?
來源:楚天都市報

基於不同個體間遺傳自同一個體的DNA片段的分析的法醫系譜學,可以實現對自稱「幾百年前是一家」的兩個體親緣關係的認定或排除。2018年美國的「金州殺手案」順利偵破,使這一技術被《科學》雜誌評為2018 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之一。

法醫的工作到底有多刺激?除了屍體 還研究什麼?

//vis.sciencemag.org/breakthrough2018/

隨著科技水平的繼續進步,相信法醫的研究領域還會不斷擴展。

法醫對大多數人的價值就在於,通過不斷擴大在生活中的研究領域,給我們這個「未知生,焉知死」的社會提供更多思考死亡的機會。對死亡思考得越多,對生活思考得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