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寧王」成過去式 寧德時代5個月蒸發6000億:到底咋了
寧德時代 14 萬股東,不淡定了。
最近,寧德時代在二級市場正遭遇「退燒」,市值跌破萬億。4 月 24 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原定於 4 月 28 日披露的一季報,推遲至 4 月 30 日。4 月 25 日收盤,寧德時代的股價下跌 6.08% 到 390.1 元/股,總市值為 9092 億元。
過去 5 個月里,寧德時代的股價已經從高點下跌了 4 成,市值「蒸發」超過 6000 億元。
此前即便發布了一份堪稱行業天花板的「答卷」,寧德時代的股價依然沒能得到提振。
根據財報,2021 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收 1303.6 億元,同比增 159%;實現歸母凈利潤 159 億元,同比增 185%,相當於 5 個比亞迪(凈利潤為 30.45 億元);毛利率為 26.3%,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用率降低至 11.3%,較 2020 年的 13.6%,下降 2.3pct;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 120.7 億元,餘額為 755 億元。
股價和業務冰火兩重天,信徒們不禁要問:寧王到底怎麼了?
如果說,處於龍頭地位的動力電池行業,是支撐寧德時代萬億市值的基石。那尚未完全放量的儲能業務,則是寧德時代「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1動力電池盡享「紅利」
支撐起寧德時代市值快速成長的基礎,是其營收與業績的爆髮式增長。從 2014 年到 2021 年,寧德時代的營業總收入從 8.67 億提升至 1303.6 億元,增長近 150 倍。
在寧德時代的三大業務中,動力電池系統是最重要的業務,市場也最為關注。財報數據顯示,2021 年,動力電池系統的營收是 914.9 億元,同比增長 132%,佔總營收比例為 70.19%。
這主要得益於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持續增長,帶動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銷售快速提升。2021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銷量 116.71GWh,同比增長 162.6%。這不僅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也高於世界平均增速。
據了解,2021 年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 81GWh,同比增 143%;根據 SNE Research 的數據,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 296.8GWGWh,同比增 102%。
寧德時代不僅享受行業發展增速,市佔率更是進一步提升。2021 年,寧德時代在中國的市佔率為 52%,同比提升 2pct;在全球市場的市佔率也達到 32.6%,同比提升 6pct,進一步拉大與 LG 新能(全球份額 20.3%)和松下(全球份額 12.2%)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的海外市場持續發力。數據顯示,2021 年,寧德時代海外市場的營收為 279 億元,同比增長 252%,遠高於中國市場的 142%;營收佔比也從 15.71% 提升到 21.38%,增加了 5.67pct。
此前,寧德時代一直被詬病過於依賴中國市場。2019 年,中國市場占寧德時代總營收比例為 95.63%,海外市場的營收僅有 20 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也只有 4.37%。隨著海外市場的發展,寧德市場也開始積極布局。2020 年,寧德時代海外市場同比增長 295%,營收達到了 79 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也達到了 15.71%。
除了出貨量和營收,毛利率也是衡量電池企業的重要指標。2021 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的毛利率是 22%,相比 2020 年的 26.56% 下滑了 4.56pct。
其實,最近幾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毛利率在持續下滑。從 2017 年開始,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毛利率,已經從最早的 35.3% 逐步下滑如今的 22%。
對此,寧德時代此前表示,動力電池毛利率下降是個長期趨勢。這裡既有以碳酸鋰為代表的原材料漲價的原因,也有市場競爭加劇的原因。寧德時代和客戶的目標都是要降價,但受制於目前上游鈷、鋰等原材料的大幅漲價,以及主機廠商的強勢,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受到擠壓。
不過,即便寧德時代的毛利率下滑,但還是處於行業頭部水平。目前,很多電池公司的年報還尚未發布。以 2021 年半年報舉例,當時寧德時代的毛利率為 23%,環比下降 3.56 pcts;相比之下,億緯鋰能鋰離子電池業務毛利率為 22.95%,環比下滑 3.18pcts;國軒高科的動力鋰電池業務毛利率是 19.27%,環比下滑 5.45pcts。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21 年底,寧德時代的產能為 170GWh,較 2020 年的 69.1GWh 提升了 101GWh,並根據市場需求布局了廣東肇慶、江西宜春、貴州貴陽等生產基地;同時,產能利用率達到了 95%,接近滿產。這些都有助於有助於寧德時代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攤銷成本。
在新能源滲透率走出陡峭曲線的時刻,產能即是王道,代表了市場佔有率。所以,寧德時代開始加速擴張產能,2021 年底在建產能達到 140GWh,較 2021 年 6 月底增加近 50GWh。巨大的產能,無疑成為寧王保持交付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強有力的護城河。
如果說,處於龍頭地位的動力電池行業,是支撐寧德時代萬億市值的基石。那尚未完全放量的儲能業務,則是寧德時代「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儲能和電池材料:爆炸增長和豪華朋友圈
如果說,處於龍頭地位的動力電池行業,是支撐寧德時代萬億市值的基石。那尚未完全放量的儲能業務,則是寧德時代「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財報顯示,2021 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銷量為 16.7GWh,實現銷售收入 136 億元,同比暴增 601%;同時,儲能系統佔總營收比例為 10.45%,增長了 6.59pct。
這遠遠高於世界平均增速。據了解,2021 年全球市場發電側和電網側儲能需求增長,根據鑫欏鋰電的數據,2021 年全球儲能電池產量 87GWh,同比增 149%,寧德時代在全球儲能電池市場的佔有率是第一位。
翻閱年報發現,寧德時代擁有豪華「朋友圈」,比如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能建、中國華電、三峽集團、華能集團等電力央企,以及晶科能源、東方日升、陽光電源、阿特斯等的風光新能源企業。
在毛利率方面,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達到了 28.5%,雖然同比下滑 7.5 個 pct,但仍然是三項業務中最高的,超過了 26.3% 的平均毛利率。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也極為看好儲能業務的未來潛力。在寧德時代提及的三大戰略發展方向中,「電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發電」被放在首位,以此實現對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擺脫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其後才是「動力電池+新能源車」和「電動化+智慧化」。
國信證券研報分析稱,2020 年是「風光+儲能」平價的關鍵時間節點,確定了未來 40 年能源結構調整的主線——電化學儲能未來 40 年將呈從 0→1→N 的爆髮式增長。寧德時代卡位儲能賽道,隨電化學儲能市場放量,儲能業務有望復刻動力電池成為其第二條「增長曲線」。
相比動力電池和儲能業務的毛利下滑,鋰電池材料業務是唯一實現提升的,2021 年達到了 25%,同比提升 4.7 個 pct;銷售收入 154.57 億元,同比增長 350%。
這主要是受下游新能源車需求拉動,客戶對電池材料需求旺盛,寧德時代鋰電池材料銷量隨之增長。同時,主要金屬市場價格上漲,寧德時代產品售價隨金屬市場價格波動,帶動收入增長。
有意思的是,伴隨著產能和銷量的提升,寧德時代 2021 年底電池正極及相關材料的存貨量也達到 6.09 萬噸,可以滿足 30GWh 的電池生產需求。考慮到當前原材料漲價,如此巨大的存貨可以幫助寧德時代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
如果說,處於龍頭地位的動力電池行業,是支撐寧德時代萬億市值的基石。那尚未完全放量的儲能業務,則是寧德時代「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
挑戰和隱憂
雖然 2021 年的寧德時代足夠光鮮,但它的未來發展並非高枕無憂,也充滿了焦慮和挑戰。
從中國市場來看,各家電池廠商都在擴產能,車企業也著手「去寧德化」。由於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大幅增長,電池成為稀缺資源,寧德時代在中國已市場一家獨大(佔比在 5 成左右),在供應鏈中佔據主動地位,也左右著很多主機廠的交付情況。同時,隨著電池技術差距已經越拉越近了,很多主機廠培植自己的備用動力電池供應商,這勢必會對寧德時代產生一定衝擊。
2022 年 2 月剛完成融資的欣旺達旗下電池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了解,此次融資規模為 24.3 億元,共有 19 個投資方,不僅囊括了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等傳統汽車廠商,還包括了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它們大多是寧德時代的客戶。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的第一大客戶——特斯拉,可能也會把訂單分散。據了解,2021 年,特斯拉為寧德時代貢獻營收 130.4 億元,占其總營收的 10%,成為寧德時代蟬聯冠軍的關鍵。
目前,特斯拉產品的動力電池正切換成 4680 規格,松下將在 2023 年量產,首批將供應特斯拉;與此同時,比亞迪將為特斯拉提供刀片電池的消息頻頻傳出。雖然這個消息一直未經證實,但據業內人士介紹,特斯拉和比亞迪確實已經開始接觸。
相比在中國的強勢,寧德時代遇到的更大挑戰是在海外。據了解,在中國之外的海外市場,LG 新能源和松下分別以 54.5GWh 和 34GWh,位列裝機量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寧德時代則以 19.1GWh 的裝機量位居第三。在美歐大力發展動力電池及電動車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海外市場的需求必然隨之上漲,如何迅速打開海外市場成為寧德時代急需解決的問題。
他們似乎也意識到這樣的問題。寧德時代管理層曾表示,公司的成長速度、組織能力與人員的國際化能力是最大的挑戰。基於極限制造體系的可複製性,寧德時代截至 2021 年年底已累計布局了 10 大生產基地,未來公司擬加強海外基地布局,完善包括境外員工培訓等體系建設,也面臨更多挑戰。
短期來看,寧德時代的出貨量和行業地位不會有太大變化。市場更關注的是,寧德時代能否平穩傳導上游原材料的漲價。長期來看,它遠沒有到地位穩固的程度,技術更迭、產能擴張以及與車企的合作,都考驗著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