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機巨頭ASML爆猛料:晶片太缺 都開始拆洗衣機了!
晶片不夠,洗衣機來湊。
沒開玩笑,這話可是光刻機巨頭ASML的CEO——Peter Wennick,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親口說的:
一家大型工業集團的高層告訴我,他們正在大量購買洗衣機,把裡面的半導體「抽出來」,放到自家的晶片模組里。
Peter還補充說:「這種事,到處都在發生。」
消息一出,立刻成為了半導體圈裡的「今日頭條」:
全球缺芯,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竟連巨頭ASML都能曝出這種猛料,現在晶片真的缺到這種地步了嗎?
以至於面對這種奇聞異事走入現實,有網友甚至都在懷疑ASML有炒作的嫌疑……
也有人從中發現新的機會。
那麼我們不妨從ASML財報入手,來看看這件事的原委。
中國大陸成ASML第一季度最大客戶
2022年第一季度,ASML凈銷售額35億歐元,凈利潤6.95億歐元,毛利率49.0%,相比上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交付至中國大陸的產品佔比從22%上升到34%,中國大陸成為本季度第一大客戶。
預訂情況來看,第一季度凈預定量70億歐元,其中25億來自EUV光刻機。
其中包括更先進的下一代EUV,採用0.55NA(數值孔徑)。
NA值越高,所製造晶片上的電路解析度也就越高。
首批高NA光刻機訂單由英特爾搶購成功,台積電甚至都沒拿到。
下一代EUV光刻機最快將在2024年底正式投產。
對於未來,ASML預計第二季度銷售額在51億-53億歐元之間,全年收入預計會增長20%。
在ASML眼中,2022財年的前景似乎相當穩定。
但在投資市場上,受宏觀經濟衰退的預期所影響,半導體行業似乎開始遇冷了。
有人在會議上向Wennink提出這樣的問題:
是投資人太悲觀了,還是你們太樂觀了?
Wennink認為從市場需求來看,足夠樂觀。
ASML今年能完成全部訂單的60%就已經很不錯了。
也就是在接下來的回答中,爆料了洗衣機的事情,試圖表達需求沒有減弱的跡象。
那麼,問題來了:
回收洗衣機晶片,真的靠譜嗎?
一台洗衣機,即使是非智慧不聯網的那種,用到晶片的地方還挺多的。
首先,要自動執行洗衣程式,各類感測器得有吧。
壓力感測器負責給衣服稱重、液面感測器控制水位。還得有測水溫的、通過光線透射率判斷是否洗乾淨了的……
要是再高端一點,還會用到自動檢測布料材質的。
接下來,所有這些感測器檢測到的數據,傳輸到處理器里去計算,通常是用單片機完成。
數據處理好之後,再給控制單元下達指令,執行轉速調整,進水放水等操作。
另外,操作面板上也得單獨來一塊負責人機交互的單片機,負責按鈕或觸摸操作,以及顯示器驅動等功能。
洗衣機還有兩個特點,內部環境潮濕,以及運行起來震動大,這就給晶片提出了額外的抗干擾、出錯後有能力複位等要求。
這些要求拉高了洗衣機所用晶片的品質,不過也給回收利用增加了一些難度。
為了防水,通常會灌注樹脂等材料把洗衣機電路板包裹起來,像這樣:
這要想批量處理掉,拆出裡面的半導體元件難度不小,成本恐怕也不低。
就這,也有公司要特意收購洗衣機來拆,足見缺芯情況之嚴重了。
甚至有人順著這個思路開始懷疑,ASML的CEO怕不是講了個段子?
回收洗衣機晶片的成本之高,只有用於生產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產品上才make sense。
但實際上,對洗衣機「下手」可能只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縮影。
ASML的CEO後面補充道,半導體回收技術15-25年前就有了,現在正在世界各地得到應用。
物聯網是主要應用方向。
物聯網設備數量大,所用的晶片又不那麼精密、複雜,使回收利用成為可能。
比如洗衣機常用的瑞薩電子RX系列單片機,就能同時用於各類家電,甚至工業設備和機器人。
就連ASML自己,也在2020年交付了一種復用舊感測器、舊零件生產的SMASH掃描設備。
全球缺芯愈演愈烈
雖說此次ASML首席執行官所爆料的半導體領域「搜刮洗衣機」事件,更像是一件奇聞趣事走入現實。
但其背後所影射出更深入的話題便是——全球晶片愈演愈烈。
正如Peter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中所透露出來的資訊,即便是像ASML這種段位的選手,自家的產能也只能滿足60%光刻機的訂單需求。
而且他還透露中國一家主要晶片製造商已經售罄了到2023年底的全部產能。
無獨有偶,美國半導體蝕刻機供應商泛林集團CEO,同樣是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
在需求方面整體環境仍然十分強勁。
而與供應相關的持續延誤,可能會限制今年年內有關晶圓設備的實際投入。
台積電方面,CEO魏哲家也強調供應商所面臨的挑戰,勞動力和晶片方面的限制導致交付時間延長,其產能在2022年仍然緊張。
除了半導體龍頭設備商發出的這些重要訊號之外,國外一些研究機構所發布的調研也是與缺芯現狀相契合。
例如Susquehannna金融集團的研究表明,3月份半導體交互等待周期上升,達到26.6周的新高。
而在2019年的時候,當時的正常「晶片交付周期」,還是停留在6至9周;到了2021年7月,晶片訂單的平均交付時間已延長至19周。
再具體到細分領域,汽車行業在「缺芯」浪潮中的體現可以說是最為直觀。
就在最近,三大汽車廠商紛紛下場對此表態:
豐田:本周將今年的產量目標下調了約10萬輛。
特斯拉:公司的生產仍受到晶片短缺和關鍵零部件漲價的影響。
大眾:缺芯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持續下去
……
之所以會出現「晶片荒」,一個主要的大原因便是全球疫情的爆發。
生產晶片離不開代工廠,不過晶片的正常運行,同樣需要上游化學產業的支援,例如氫氟酸、光刻膠、硅晶體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疫情的爆發不僅讓晶片代工廠出現停產,上游的產業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即使在疫情得到相應控制,代工廠逐步開始復工,但與之「配套」的其它產業似乎並沒有跟上步伐。
其次便是天災,光刻膠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去年受日本強地震的影響,市場近八成的光刻膠供應告急,像供貨商「信越」更是一度宣布關閉廠區。
除此之外,整體產業的需求失衡也是疫情帶來的一個「副作用」。
因為居家辦公、居家上學在疫情之下成為了人們生活工作的一種主流方式,隨之而來的便是對電子消費級產品的需求暴增。
這就使得原本根據需求環境劃分的軍工級、車規級、工業級和消費級晶片,其產能出現了「搶奪」的態勢。
……
然而,即便是主流晶片設備廠商、代工廠齊發聲將「持續缺芯」,但還有一些調研機構卻持反對意見。
例如Gartner的分析師Richard Gordon,針對此次ASML放出的「搜刮洗衣機」一事認為:
引用的例子似乎有些極端,不能代表現狀。
由於電動汽車、工業物聯網、5g等新應用的出現,半導體產業的長期前景看起來是樂觀的。
並且Gordon對近幾年半導體市場分析後表示——「我們已經度過了晶片短缺的高峰期」。
那麼對於缺芯還將持續多久,你持什麼觀點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