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幹細胞製備技術重要突破:有望治療惡性腫瘤等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線了一篇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的重磅研究。

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領銜的團隊在幹細胞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在國際上報道使用化學小分子誘導人成體細胞轉變為多能幹細胞。

多能幹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能夠分化為生物體所有功能細胞類型。

不過,多能幹細胞只在人類等哺乳動物胚胎髮育的早期階段短暫存在,隨後它們會分化為各種類型的成體細胞。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卻逆轉了這一過程。

早在2013年,研究團隊在《科學》上發表原創成果,在小鼠上實現了化學重編程,將小鼠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化學重編程誘導多能幹細胞,簡稱CiPS)。

此後,研究團隊與多個合作者逐步闡明了化學重編程的獨特機制,並對體系做出大幅優化,最終向製備人多能幹細胞開發新途徑。

基於原有的iPSC技術,未來有望用於治療糖尿病、重症肝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

鄧宏魁教授表示,現在我們有了原創的新一代人多能幹細胞製備技術,不僅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細胞命運決定和轉變機制,而且為未來再生醫學治療重大疾病帶來新的可能。

中國幹細胞製備技術重要突破:有望治療惡性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