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組全屋2.5G高速網+NAS
前言
隨著配套 2.5G 高速網口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加上 2.5G 多口交換機價格十分合理,路由器也配套了 2.5G 高速網口與 WiFi6 ,NAS 也全面普及 2.5G 高速網口,至此 2.5G 高速區域網的生態鏈正式補齊。
個人十分推薦新裝修的朋友們布局 2.5G 區域網。網線跟介面、水晶頭用好點的話,甚至可以像我一樣,為未來的 10Ge 萬兆網路做準備。
對於很多追求性價比的用戶而言,我不太推薦目前上光纖區域網,雖然光纖區域網的速度更快,但是需要更多的預算去投入網路設備,比如路由器就只能選 AX89X 或者盛世之方,盛世之方目前還有點小問題。總而言之,光纖區域網屬於高端用戶。
10Ge 萬兆區域網目前最大的問題是:
1、 萬兆交換機較貴,交換機功率大、發熱高、噪音大,部分早期型號的 10Ge 萬兆交換機不兼容 2.5G 介面,只能運行千兆模式。
2、 萬兆網卡設備貴,發熱較高,在目前這階段,萬兆區域網這一整套下來比光纖區域網還貴。
3、 未來發展的趨勢肯定是光進銅退,一般家庭如無特別必要,無需強上萬兆區域網。
網線、水晶頭、面板
▲ 如果家裡戶型較大,且想要多預留網口的話,且有興趣自己打網線的話,可以考慮 305m 的六類非屏蔽線。
注意是 非屏蔽線! 非屏蔽線! 非屏蔽線!只要單條布線長度不超過 30m 萬兆都是毫無問題的。
▲ 一般家庭只需 7 個網路布線口的話,我推薦買一至兩份,後續的網線直接淘寶買 6 類非屏蔽成品線,比自己打線會更穩定省時省力。
▲ 水晶頭一定不要摳門,一定要買對應的六類非屏蔽水晶頭,目前主流是 RJ45 介面,買它不會錯。
▲ 面板跟網路模組可以分開買,個人的經驗是,購買上方的旋轉類網路模組會比較好安裝,成功率跟損耗會比較小。
▲ 面板推薦買這種帶彈性防塵門的面板,京東自營上面有4口、2口、1口,淘寶上還有三口、五口、六口,不喜歡藍色可以換紅色、黑色,這個看個人使用需求。
布局區域網經驗分享
1、 一定要交代水電師傅最多只能兩條網線在同一 PVC 管里,寧願多掏錢也不要三條線一管,後期你想抽網線的時候,抽都抽不出來,那就悲劇了。
2、 水電師傅只是負責布線,網口、面板的打線是需要你自己動手或者專業人員。我說下我的情況,我自己打線 11 口,用了差不多 12個小時,手還特疼,弄得還特丑,中途真的好想放棄,但是怕人家坐地起價,只能含淚做完。真的不要捨不得花錢,特別是六類線,非專業人士花錢保平安吧,聘請監控安裝調試人員幫你打線,他們手法嫻熟、做得美觀漂亮、明明白白,價格也還行,你在旁邊做監工是上上之選。熟練工是大概一天時間打 11 口並做測試交接。
交換機
▲ 目前最具性價比的就是 TP-LINK 的 8口 2.5G 交換機。京東售價 659 。8口的 SH1008 實際使用發熱不高,使用很靜音。
普聯(TP-LINK)TL-SH1008 8口2.5Gbps千兆桌面型金屬機身無風扇網路分流器企業級交換機京東:¥615.00去看看我在拼多多買的,用券-20, 479 元入手京東售價 659 的 SH1008。
▲ 用了這些天,把它封閉在薄薄的弱電箱里,沒有任何問題。線是我自己手打的,實話實說,我很後悔,我當初應該花 300~400 請人幫我安裝、調試這 12 條網線,真的費時費力,術業有專攻,還是交給專業人士。
▲ 拼多多買 TL-SH1008 的是有正規包裝的盒子,疫情原因嘛…..我把外包裝直接處理了。
▲ 外觀是藍色鋁合金盒子。有些分量,不過我這種窄的弱電箱都可以收入。正面有指示燈。
▲ 全靠被動散熱,持續封閉運行一天多,用手摸,只比手略微燙一點。
▲ 背部是8個 2.5G / 1G / 100M / 10M 自適應口,跟路由器即插即用,路由器自動託管,除去一個接入路由器的口,最大可以接入 7個 2.5G 高速網口。
▲ 目前看上去跟行貨沒有差距,售後肯定比京東差,京東最好的是售後。
路由器
▲ 可選的有點多,看你們自己的選擇了,不過目前我比較推薦華碩 AX86U、ROG GT-AX6000、或者 TP-LINK 的盛事系列,不過盛事系列的 WiFi6E 6GHz,在境內好像不過審,配套的 AX210 網卡很多廠家都不用了,所以絕大部分強狂下當做 WiFi6 使用。
ROG GT-AX6000 是擁有目前最強的博通 SOC,可以刷梅林,兩個 2.5G 口,之前鏈路聚合(實際用處不大)。
至於小米…….沒用過,沒去深入了解,紙面參數非常不錯,能搭配小米全家桶是非常不錯的加分項。
可以用 2.5G 高速網口的設備
▲ 追求 AMD 性價比平台的朋友們,msi 的 B550 迫擊炮系列跟華碩的 B550 重炮手系列都有自帶 2.5G 高速網口。
▲ intel 平台這邊 B660 迫擊炮 與 B660 重炮手也是都有 2.5G 高速網口的,大家只要認準這兩個系列買就可以了。
什麼你想要 Z690 / X570 ? 那一般都有了啊。此外還有最新的 NUC 、高端筆記型電腦競技電腦也都配備了 2.5G 高速網口了。
分享我使用的雙 2.5G 高速網口 NAS
▲ 市面上目前有很多2.5G 高速網口的 NAS 可以選擇,但是雙 2.5G 口,又支援鏈路聚合的 4 盤位 NAS ,一般都很貴。
目前最具性價比的就是我買的這款——萬由 U-NAS HS-401P,我購買的是 8G 記憶體版本,4+1 盤位,2 個 2.5G 高速網口,J4125 的 SOC,2048 的入手價格,4G 記憶體版會便宜一些,1888 元。
萬由U-NAS HS-401P四盤位 J4125 NAS文件存儲伺服器私有雲NAS存儲設備照片文件 酒紅色 記憶體4GB京東:¥1888.00去看看外層套箱去除後,可以看到這個 NAS 的內內箱,十分簡單的外包裝。
▲ 這款 NAS , U-NAS HS-401P,可以支援 4個 SATA 3.5英寸硬碟位 + 1 個 M.2 PCIe 3.0 X2 的 M.2 硬碟位,可以支援 SSD 加速,也可以單獨做盤,自帶萬由 NAS 系統,自帶 U-Anywhere 內網穿透功能,最新萬由 os 支援 Docker、app 市場與虛擬機。
▲ 全新的 U-NAS NS401P 在外殼四周有保護膜,甚至需要退除背後螺絲才能把保護膜弄乾凈。我選擇的是酒紅色,強燈光照射+底部倒影板反光,會變得更紅,實際上偏暗一些。
▲ 四四方方的結構,不過整體還是很緊湊的,比自己組裝的會更加緊湊,底部有腳墊,可以從底部吸氣。主板在左側,所以右側蓋板沒有開孔。
NAS 機箱表面採用鋁合金拉絲面板,製程出色,
▲ 前置面板的側面有電源鍵跟 USB 3.0 介面,可以支援外接讀卡器與 U 盤。電源鍵旁邊還有兩個指示燈。這一部分靠近主板部分,因此在左側面進行開孔。
▲ USB 與電源鍵特寫。電源鍵開機點按即可,關機的話,需要長按 5 秒,才能關閉 NAS。
▲ NAS 的招牌快速拔插硬碟架需要輕輕拆除前置面板才可以看到,防止小盆友在 NAS 運行過程中突然把硬碟拔出,造成設備損壞。
▲ 開機鍵與 USB 3.0 介面集成在這個 PCB 子板上,所以前置面板可以放心的拆除。
▲ 前置面板在電源鍵與 USB 位置的特寫,大家裝回去也不必太關注這裡,只需把定位孔對準裝入即可。前面板會自動磁吸到機箱本體上。
▲ 4 個 SATA 硬碟口的 PCB 子板。
▲ 背後有個 12CM 的 PWM 智慧溫控風扇。背部還有兩個 USB 3.0 介面,以及一個 HDMI 顯示輸出介面,兩個 2.5G 高速網口,支援鏈路聚合與 VLAN 模式。底部有電源適配器連介面,適配器介面的下方有內嵌的複位按鈕。最底部有鎖扣孔。
▲ 這兩個 LAN 口實測是 2.5G 高速網口,並且支援全雙工模式,也支援 VLAN (需要路由器/交換機支援)。
雖然萬由 HS-401P 的雙 2.5G 高速網口支援鏈路聚合,目前僅有華碩的 ROG GT-AX6000 支援 2.5G 高速網口鏈路聚合。但是 ROG GT-AX6000 僅有兩個 2.5G 口,一旦開啟這個功能,在目前的情況下無法實現 2.5G 區域網閉環…..
所以這個功能更多是面向未來了。或者等以後華碩韌體升級,支援交換機擴展鏈路聚合功能吧。
▲ 不過在默認模式下,LAN1 口 開啟,LAN 2 口關閉,需要通過「控制中心」對 LAN 2 口進行開啟。
▲ 拆開包裹的一體式鋁合金護罩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萬由 HS-401P 的內部結構。內有兩個筆記型電腦電腦記憶體條插槽,已經預裝了一條,此外還有一個 M.2 NVMe 介面,上面還預留兩組 USB 2.0 * 2 的插針介面。
硬碟架採用耐用的鐵金屬材質,硬碟盒本體也是金屬材質,機箱主體上也有多個 EMC 屏蔽點,通過這些金屬五金件形成一個屏蔽網與接地網,可以保護內部的元器件與主板。
▲ 主板 PCB 的背部有一塊體積巨大的被動式散熱片覆蓋,下方就是 intel 賽揚 J4125 四核心 CPU ,此外,背部還有 16G 的 EMMC 存儲單元,用來預裝萬由 U-NAS OS 系統。
▲ 把 PDD 之前花 699 元買的海康威視 C2000Pro 1T 給拿出來用,不過考慮到 HS-401P 內置的 M.2 只支援 PCIe 3.0 X2,感覺用它有點浪費。
▲ 把 C2000Pro 1T 安裝上去,可以看到預裝的記憶體條是來自 SK 海力士的 DDR4 2667 8G。
▲ 配件包裡面十分緊湊的放下螺絲刀一把,2.5 英寸 / 3.5 英寸螺絲以及電源適配器套裝,束線帶,說明書、質保卡、六類網線。
▲ 電源是來自僑威代工的產品。輸出功率為 12V 7.5A 90W 。
裝上準備的 NAS 專用硬碟
▲ 我掏出了我之前購買的東芝 N300 8T NAS 專用硬碟。這是專門為 NAS 7*24 小時不間斷運行的情況而開發並優化的硬碟。
▲ 它擁有眾多優點,3.5 英寸盤體尺寸,7200 RPM 的轉速但卻擁有極低的運轉雜訊,N300 整個系列採用 PMR 垂直磁記錄技術,可靠性極高。
內置 8 向震動感測器,使用 stable platter Technology盤面穩定技術,同時頂部和底部均有額外的附加馬達進行震動補償,確保7*24小時工況下的穩定性。
▲ 把 N300 8T 安裝到硬碟架上,同時把之前掛載到 PC 上已經 NTFS 分區並存儲資料的另一塊 N300 8T 也安裝到硬碟架上。
組建 2.5G 高速私有雲掛載 EXT4 / XTS 格式硬碟
▲ 萬由的 NAS 有個專門的啟動器 U-Finder,可以找尋同一區域網的萬由 NAS ,可以看到我的 MAS 的區域網 ip 是 192.168.1.43.可以雙擊圖中的 NAS 那一排,會自動跳轉默認瀏覽器,不過官方推薦使用最新的火狐/Google瀏覽器。
▲ 在瀏覽器進入登錄介面後,輸入默認帳號 admin 與 默認密碼 password 之後,就可以進入萬由 OS 5 。進入 NAS 修改密碼後,我們就需要創建邏輯卷組。
之所以要創立邏輯卷組,是因為萬由 OS 是單獨安裝在主板上的 16G EMMC 里,使得 NAS OS 系統與硬碟分開,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硬碟平常讀寫,保護硬碟,同時方便單盤模式下增減硬碟。
按照圖中的順序打開「控制中心」——「邏輯卷管理」——「創建卷組」——「為新卷組命名」——選擇卷組的設備——創建即可實現創建卷組。
從圖中可以看到 M.2 SSD 可以作為單獨的邏輯卷組運行。
▲ 也可以作為 SSD 快取為 HDD 卷組加速,不過考慮到個人並沒有那麼多熱數據,加上不是 10Ge 萬兆網卡,以及容易磨損 SSD 並且白白浪費 SSD 的容量,因此不太推薦個人用戶使用 SSD 作為 HDD 卷組的快取,作為單獨的 m.2 NVMe SSD 卷組用來存儲常用數據是最佳選擇。
▲ 因為萬由的 OS 跟掛載的硬碟是單獨分開的,可以這麼理解,萬由的 NAS 就算不裝硬碟,本身就是個可以運行的小系統,而掛載硬碟之後,建立卷組並且建立邏輯卷,就代表它可以作為區域網雲使用了。
建立完卷組之後,我們就需要建立「邏輯卷」。
▲ 點擊箭頭指向的「創建卷」,我們就能建立邏輯卷了。一般推薦「普通卷」這一邏輯卷模式,文件系統類型有多種類型可以選擇,個人比較推薦「EXT4」或者「XTS」,這兩種兼容性較高。
▲ 區域網私有雲嘛,就是要把邏輯卷共享出去。依照順序點擊「控制中心」——「共享文件夾」——我們建立的邏輯卷——箭頭指向的「編輯」——「 SMB 許可權」——開啟共享許可權——命名,以方便在區域網上可以識別——最後點擊應用,即可在區域網上看到共享的邏輯卷組。
▲ 訪問 NAS 的網路憑據就是你的用戶名跟密碼啦,一般用戶名是「admin」。
▲ 輸入正確之後就可以見到你之前通過 SMB 許可權共享的邏輯卷。
通過萬由 HS-401P 輕鬆掛載並共享 NTFS 格式硬碟
▲ NAS 的 OS 主要依託於開源的 Linux,所以一直無法完美掛載 win10 / win11 系統常用的 NTFS 硬碟,導致兩者硬碟無法完美通用,不過這次萬由 OS 5 可以十分輕鬆掛載並且無損的共享 NTFS 格式的硬碟啦。
在裝入 NTFS 硬碟到萬由 HS-401P 後,依次點擊「控制中心」——「共享文件夾」——「外接硬碟文件夾」,就可以看到掛載的 NTFS 格式硬碟,點擊「掛載」。
▲ 接著點擊箭頭指向的「共享」,開啟 NTFS 格式硬碟無損共享到區域網。
▲ 共享方式跟 EXT4 / XFS 格式硬碟的 SMB 許可權共享方式類似。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 我們可以用過 win10 / win11 的「映射網路驅動器」功能,將 HS-401P 共享的 NTFS 格式硬碟映射到電腦上,成為一個邏輯網路硬碟。
▲ 映射之後的操作方式跟電腦上的硬碟操作方式一致。我之前那塊在 PC 上使用的東芝 N300 8T 不用再轉移轉移資料,直接可以無損使用啦。
通過掛載 NTFS 格式的硬碟,我們可以將電腦上沒有足夠位置存放的硬碟暫時移動到萬由 NAS 上,並通過它無損的將資料在區域網上共享,以實現電腦硬碟容量與資料的無損擴展、共享。
區域網測速
▲ 將萬由 HS-401P 共享的邏輯卷都映射到電腦上後,我們可以按照平常操作電腦硬碟的方式對其進行操作。這也為測速提供了可能。
▲ 接下來我對 M.2 NVMe 盤的共享網速進行測試。用 Crystal Disk Mark 將測試位置定位到 HS-401P 的 M.2 NVMe 盤上,用連續文件項目進行測試。
▲ 測試結果比較有趣,寫入速度極限能達到 295.98MB/s,但是極限讀取速度只能達到 254.35MB/S,後續萬由 OS 升級之後,應該能完美釋放 M.2 硬碟的全部讀取速度能力。
▲ 直接對萬由 HS-401P 掛載的 N300 8T 硬碟(單盤)進行大文件寫入操作。在整個過程中略有波動,在最低 200MB/S 到最高 283 MB/S 之間波動,平均傳輸速度在 220MB/S 以上,能將 2.5G 高速區域網的全部性能釋放出來。連續寫入時,硬碟跟 NAS 都非常安靜。
利用 NAS 的 Docker 迅雷滿速下載
▲ 萬由 NAS 自帶的 OS 很有特色,不過上手的確有難度,萬幸可以通過旺旺、QQ群、QQ聯繫、電話聯繫客服進行諮詢,並且可以通過官方論壇進行交流學習,我的 Docker 就是通過論壇的 「ljdyw」大神分享的教程實現迅雷滿速下載的。
▲ 首先在萬由 OS 里的 「app 應用商店」找到 「Docker」功能 app 並進行安裝。
▲ 選擇好安裝地址後,點擊「應用」,進入 Docker 介面。
注意 Docker 介面的帳號是 admin ,密碼是 password 。
▲ 按照「ljdyw」大神分享的教程,拉取 Docker 鏡像,在「拉取鏡像」介面的搜索框輸入「ljdyw」,找到大神分享的多合一全能下載容器,就是名字比較長的那個。
▲ 下載鏡像完畢後,我們選擇「創建容器」。進入容器創建頁面
▲ 創建容器時,我們要命名容器名稱,這個可以輸入個人易懂的拼音、英文之類的。
特別提醒,22 埠會導致容器無法安裝,請一定要刪除,刪除之後,所有功能都能安裝並且正確使用!!!
先別點確定!先別點確定!先別點確定!
▲ 切換到「其他設置」——「重啟策略」——「改變為 總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以安裝多合一全能下載容器了。
▲ 接著我們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之前創建 Docker 開啟的埠,比如 6080,我們就需要輸入 192.168.1.43:6080 ,進入全能下載容器介面。此時點擊螢幕中間的「連接」,輸入密碼 「root333」。
▲ 這個全能下載容器裡面有迅雷、QB,可以滿足很多人利用 NAS 進行下載了。我選擇下載 Win11 鏡像來測試 Docker 迅雷的下載速度,達到了我 200M光纖的最高下載速度了!!!!從此我就可以利用萬由 HS-401P 實現簡單、滿速的下載啦!東芝的 N300 8T 的安靜又可以讓我有非常安靜的下載環境,nice!
輕鬆免費的外網訪問 NAS
▲ 在「app 商店」里找到「 U-anywhere」,下載並安裝啟用它。設置你熟悉想要的域名,點擊應用,下方會出現外網訪問 NAS 的域名,記錄下來。
▲ 我在公司的電腦,訪問我的外網訪問地址,就可以進入萬由 OS 的登陸介面。
此時輸入你的 NAS 賬戶名,以及自己設立的密碼,即可進入熟悉的 OS 5 介面。
▲ 可以通過資源管理器找到自己想要的文件並點擊下載,我們可以看到下載速度大概是 145KB/s 也就是 1Mb 的頻寬,足以應付很多緊急情況的使用。手機可以利用瀏覽器登陸這個網址,進行一樣的操作,但是沒有電腦端方便,手機端推薦使用萬由的 U-Cloud 進行登陸、訪問。
網盤式分享定向資料
▲ 朋友間總會分享一些資料,比如有些時候我會跟朋友分享已經絕版的驅動,或者新拍攝的硬體圖片,這些資料存在 NAS 里,我又不想公布我的 NAS 帳號、密碼,那怎麼辦?萬由最新 OS 5 在資源管理器里提供一種非常獨特的單獨文件夾/文件定向內網穿透的分享形式。
比如我要將 intel 網卡的驅動分享給朋友,因為 NAS 身處區域網,我又身處外面,那此時怎麼辦?
簡單首先右鍵要分享的文件/文件夾,開啟右鍵菜單,找到「分享下載鏈接」。
▲ 在彈出的頁面設置密碼,並設置分享文件的有效天數,並可以添加適當的資訊。點擊「應用」後會出現一串鏈接。
點擊複製,或者點擊方框里的鏈接,都會跳轉到區域網下的 NAS 這個文件的分享路徑。
比如,這是我複製出來的分享路徑
192.168.1.43/apps/ufileexplorer/download/?a=079142c8a1ae86de096f8ec65c7953056db24c86
▲ 上面那個路徑只是我區域網內訪問的路徑,那要怎麼才能分享給朋友們呢?只需將前面的區域網地址 192.168.1.43 改成之前 U-anywhere 的地址就可以啦。比如下面加粗的部分
//ceshiplus.myunas.cn/apps/ufileexplorer/download/download.html?a=079142c8a1ae86de096f8ec65c7953056db24c86&sender=admin
這種分享介面跟我們常見的百度網盤分享內容的方式十分相近,只需輸入密碼即可訪問內容。(展示完成,我已關閉此鏈接。)
▲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泄露帳號、密碼的情況下,安全的給朋友分享資料啦。當然這個方法適合人在外面的情況下,如果人在 NAS 所在的區域網內,最簡單、快速的方法還是從 NAS 取得資料,通過 QQ、微信、QQ郵箱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