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 國產顯示卡對NV老黃兵臨城下
國產GPU,這波發展勢頭有點猛啊。
先是芯動科技在去年底推出一顆「風華1號」,劍指高性能桌面級/伺服器級顯示卡市場。
現在摩爾執行緒僅用18個月時間,量產上市了一款全功能國產GPU。壁仞科技也緊跟著宣布首款通用GPU晶片點亮成功。
如此速度和成果,甚至引來外界驚嘆:
這是一夕之間就殺到了老黃城牆下的節奏?
大家最關心的,一是產品本身,性能、價格、啥時能買到。
再就是背後的行業突然火爆的原因,「怎麼就做到了?」、「專利咋就饒過了?」
熱議之中,「IP授權」一詞也逐漸浮出水面。
比如,在這輪討論中被反覆提及的,就有一家名為Imagination的晶片設計廠商。
坊間傳聞,這一波GPU頭部創企的新產品起勢,有不少與其脫不開關係……
中資背景的晶片設計公司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和大名鼎鼎的ARM一樣,這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晶片設計公司,依靠向其他廠商授權晶片IP,收取授權費盈利。
早年間,這家公司曾以「蘋果御用IP授權商」而聞名。
從第一代iPhone到iPhone 7 Plus,A系列晶片中的圖形處理器部分,都是基於Imagination的PowerVR的IP核設計開發。
事實上,不僅是蘋果,英特爾、三星、聯發科、華為海思等都是Imagination的客戶。
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年,全球售出了超過2.15億枚包含PowerVR技術的晶片。
2012年,Imagination在移動GPU IP授權市場佔比接近50%。
另外,據《金融時報》報道,英特爾和蘋果都曾大量持有這家晶片設計公司的股份,以至於該公司一度陷於兩強之間拉鋸戰。
2016年,還有媒體報道蘋果已經與Imagination就收購進行了「高級談判」。但最終這項收購案並沒有下文。
一個重大的轉折發生在2017年。
2017年4月,蘋果官宣與Imagination「分手」,開始自研GPU。
這使得Imagination的股價應聲暴跌,跌幅一度超過70%——據《金融時報》報道,在當時,Imagination有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蘋果。
而在此之前,Imagination的GPU業務本就已遭受來自ARM Mali的衝擊。
ARM為了拓展Mali GPU的市場份額,採取了「買CPU,送GPU」的策略,即購買CPU核授權,就能享GPU核折扣。
不少媒體評價認為,雖然Imagination在移動GPU技術上具有領先優勢,但ARM的「買一送一」策略還是讓不少手機晶片廠商選擇調轉陣營。
困境之下,最終是一家中資背景的私募基金抬了Imagination一手:主要資金來自國新基金的Canyon Bridge出資5.5億英鎊(約合4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值得一提的是,Imagination還曾將CPU晶片架構MIPS收入囊中,但在牽手Canyon Bridge時對該業務進行了拆分出售。
雖然如今的移動GPU一號位已經被ARM搶佔,但Imagination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又起來了。
尤其是其在移動光線追蹤技術上的投入,現在已經初見成效。
雖然除了芯動科技以外,官方沒有明確透露有哪些國產晶片廠商與Imagination達成了合作,但完美世界、騰訊遊戲、網易遊戲等遊戲公司都出面為PowerVR Photon這個「移動GPU領域最先進光線追蹤架構」站過台。
蘋果也已在2020年1月與Imagination重修舊好,達成了新的多年期授權協議。
IP授權是怎麼個玩法
說了這麼多,像Imagination這樣的IP供應商,到底在GPU設計開發的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首先要解釋的是,晶片領域說的IP就是知識產權的那個IP(Intellectual Property)。
已驗證的、可以重複使用的積體電路設計模組又稱作IP核。
在早期,晶片公司會把自己開發好的、能完成特定功能的電路做成模組復用,也就是常說的「不要重複造輪子」。
隨著積體電路規模越來越大,晶片功能越來越複雜,各類電子產品上市節奏也在加快。
一家晶片公司很難再獨立完成所有模組的設計,使用已驗證的成熟IP核就成了降低成本、縮短設計周期的必然選擇和行業慣例。
專門提供IP核授權的供應商也從產業鏈中分化出來。
這方面最大的公司就是ARM,像高通和聯發科等手機晶片CPU部分用的ARM Cortex-A710和X2等,就是以IP核形式授權的微架構。
根據授權形式,IP核又分軟核、固核和硬核三種。
軟核是用Verilog/VHDL等硬體描述語言描述的電路模組,只提供源程式碼不涉及硬體部分。
固核是在軟核基礎上完成了閘電路層面的設計和驗證,交付的是門級電路網表 (Gate-level Netlist)。
硬核進一步完成了物理上的布局布線、包括模擬驗證等步驟,提供設計階段的最終產品掩膜版圖。
從軟到硬,購買IP核後需要完成的工序越少,可調整空間也越小。
不過,即使可以從第三方購買IP核,完整的GPU設計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NVIDIA 最新發布的Hopper為例,一個全功能GPU架構,光是運算部分就包括用於影像渲染的串流處理器、用於數據計算的張量單元、再加上光柵化處理單元(ROPs)、光線追蹤單元等。
周邊還有顯示記憶體、快取、影片解碼、電源管理、PCIe匯流排介面等。
根據IBS統計,7nm製程下單顆晶片中可集成的IP核數量平均為178個,到5nm還會增長到218個。
要把這麼多IP核集成到一起,保證它們之間高效協作依舊困難重重。
對於軟IP需要做硬化、不同IP之間介面的統一、還有晶片整體的布局設計、整體驗證和測試等……
有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造成流片失敗,需要從頭再來,上億的流片費用和前期更多投入都血本無歸。
GPU IP核授權市場上,ARM、Imagination、芯原微電子目前佔有率排全球前三。
三家的風格和境遇也不盡相同。
ARM的Mali系列GPU主打移動端,被聯發科、三星、華為海思選用。不過海思前景不明,三星也開始著手在AMD架構授權下自研IP。
Imagination更專註於GPU,PowerVR早年性能領先於高通和ARM,但收入來源單一,失去大客戶蘋果後遭重大打擊,正在尋求開拓桌面、車載和高性能計算市場。
芯原微電子(VeriSilicon)是中國老牌IP供應商,同時提供一站式晶片設計服務,GPU業務收購自美國圖芯(Vivante)。現在是中國排名第1、全球排名第7的晶片IP授權服務商。
國產GPU最近一段時間藉助IP授權多點開花,紛紛流片成功或量產,算是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IP授權模式除了能減少投入加速回報,還能迅速積累經驗、逐步建立起人才隊伍。
有了積累之後,才可能像蘋果、三星一樣攀登架構授權+IP自研之路。
事實上,就連蘋果的自研IP也並非一帆風順,分手3年後又回頭重新與Imagination合作,據市場傳聞有專利方面的原因。
IP核供應商早已用技術優勢與專利權構築起護城河,晶片設計公司想繞過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如手機GPU搭載光線追蹤成為一大趨勢,Imagination與高通走在前面,蘋果如堅持自研,就要繞過已有專利提出新方法,如此則面臨跟不上產品更新換代節奏的風險。
最後,一款GPU能否成功走入市場也不光是硬體的事,配套的編程介面和軟體支援也很重要。
像NVIDIA 能成為GPU市場上的霸主,除了硬體性能強大,CUDA計算平台生態也是一大原因。
AMD對應推出的ROCm開放計算平台,短時間內也難以撼動CUDA的統治地位。
像摩爾執行緒、壁仞科技這樣的國產GPU創業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產GPU,為何是現在?
國產晶片創業上一輪爆發與AI熱潮同步,聚焦於數據計算,也就是各類DPU、NPU。
15年開始,誕生了地平線、寒武紀、燧原這一批AI晶片獨角獸,隨後BAT華為等大廠也紛紛親自下場。
20年下半年開始,資本市場上講出了包括圖形渲染在內的全功能GPU的新故事。
壁仞科技、摩爾執行緒先後成立並大筆融資,芯動科技、兆芯等老牌晶片公司的獨立顯示卡項目也在這附近官宣。
這段時間幾件大事,或許都有影響在其中。
首先要說的是,2020年國家全面推廣信創產業,其中涉及晶片、伺服器的國產替代、自主可控。
芯動科技就把「信創」列為風華1號的主要應用方向之一,還與國產作業系統統信達成生態合作,完成國產GPU與國產OS的適配。
另外,受全球晶片短缺和挖礦影響,GPU本身的價格也從2020年開始暴漲。
GPU挖礦主要挖的是以太坊,其價格在一年間增長了4.8倍。而在這之前,芯動科技的業務之一是生產挖比特幣用的ASIC礦機。
最後,元宇宙、數字人、AR/VR的火爆也把3D圖形計算需求抬到新高度。
壁仞科技在應用方向上透露過重點關注自動駕駛和元宇宙、摩爾執行緒還特別提出「元計算」。
如此看來,2020年中段開始創業或立項,不到2年紛紛拿出量產或流片的成果,就是國產GPU現在的速度。
其中芯動科技的風華1號明確表示使用了Imagination的IMG B系列GPU IP,另外幾家沒有透露具體情況。
PS. 針對Imagination IP授權一事,我們問了問相關頭部創企,對方未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