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比亞迪的品牌今非昔比。」

這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21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提出的最新觀點。3月29日,比亞迪公布了其2021年全年業績:全年營收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但在財務數據之外,比亞迪的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走向,更加引人注目。

「更高端的品牌,大概在10月份發布,用了比亞迪更高端的技術」,在業績說明會上,王傳福給出高端品牌的亮相時間節點。據了解,比亞迪高端品牌價格區間預計在50-100萬元以上。品牌、產品、銷售服務網路、運營方面均為全新且獨立的團隊,首款車型為硬派越野車。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疑問:比亞迪如何賣到100萬?

2021年錢花哪去了?

3月29日,比亞迪公布了其2021年全年業績:全年營收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但歸母凈利潤卻只有30.45億元,同比下降28.08%。

然而,放在自主品牌三強中去對比,「家大業大」的比亞迪營收規模最大,但凈利潤卻是最低的。2021年,長城汽車營收1364.05億元,凈利潤67.26億元;吉利汽車營收1016億元,凈利潤48.47億元。

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在比亞迪主營業務中,汽車業務佔比最高達52%;手機業務達40%,光伏業務達7.6%。三條業務線都有超30%的增長,但在成本方面,手機和汽車業務的增幅都高於收入的增幅,毛利率也均有所下滑。

2021年比亞迪汽車及相關產品的毛利率為17.39%,同比下滑近8個百分點。但其實以賣平價車發家的自主三強,毛利率都不太好看。長城汽車2021年的毛利率為16.16%,吉利為17.1%。其中,吉利的毛利率是這三家車企中,唯一錄得上漲的,主要是得益於車型架構升級等方面。

有意思的是,比亞迪的單車均價方面並不低,理論上應該更賺錢才對。尤其是像比亞迪漢這樣的高端車型,去年賣出了11.77萬輛,直接拉高了比亞迪的整體均價。此前威爾森數據,比亞迪乘用車的單車均價已經達到15萬元。作為參考,長城的平均單車售價超10.6萬元,而吉利則為8.8萬元。

那麼,為什麼比亞迪「不賺錢」呢?

盤子鋪得大,是一個原因。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眾多細分領域做了大量垂直整合,上到原材料,下到半導體。好處就在於產能和技術有較好的自主權,但因為沒有供應商在中間,原材料價格的波動等外部影響,會更快地反映在了財務數據里。

從內部因素來看,比亞迪確實有了危機感,開始砸更多錢在研發上面。從研發金額的漲幅,就不難看出,比亞迪在2021年里,努力地想要開闢一條新路。據財報顯示,2021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06.27億元——是吉利(55億元)與長城(44.89億)的研發金額之和。

要知道,在過往三年內,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始終穩定在80億元的「檔位」,比如2020年研發投入85.5億元,同比增幅就只有1.6%。但到了2021年,研發投入卻錄得了同比增長24.20%。

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比亞迪為何突然加大研發投入?今年多花的那幾十億去哪了呢?

王傳福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表達的觀點,似乎已經解釋了這一變化,他說:「電動車是上半場,智慧化是下半場。」此外,王傳福還提到了公司在研發上,會秉承「發布即上市」的風格,也說到「公司在智慧化方面儲備很多,未來會逐步把成熟的研究成果推向給廣大的消費者。」

你沒聽錯,比亞迪終於要在智慧化賽道上起跑了。

智慧化撐起高端化

與智慧化一起來的,還有比亞迪的高端化。

「後續更高端的品牌,大概在10月份發布,用了比亞迪更高端的技術,公司推廣一個品牌一定要基於一個很好的技術平台,技術要與眾不同,帶來了產品的與眾不同,再加上優秀的售後,才能是很好的體驗。」——從比亞迪的一貫作風不難看出,新的體驗是由新的技術和新的產品推動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中國的傳統車企,都在熱衷於建立全新的高端品牌。因為在過去的燃油車時代,技術和產品形態的固化,導致了駕乘體驗得不到本質上的改變。由馬力、尺寸等等參數決定的價值體系,被那些歷史悠久的汽車企業所牢牢掌控。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原有的體系被推倒重來。

「純電平台打造的新能源車型,完全可以集成當下甚至未來的前沿潮酷的設計理念,加上電動科技的屬性,豪華品牌的純電動車型,外觀和內飾的科技感相對於燃油車都要酷炫很多,備受年輕人推崇。」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提出這樣的觀點:「新能源車與傳統車相對來說還是有巨大的差異的,尤其是國產高端電動車品牌,它的崛起實際上面對的是傳統豪華的差異體驗。」

誠然,比亞迪也是以「新體驗」的概念核心去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從官方的表述來看,這將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端品牌。在業績說明會上,王傳福罕見的提及智慧化趨勢——「智慧化空間就像10年前的手機一樣,之前手機就是打電話發簡訊,但是今天手機就是一台電腦,以後汽車也是一樣。」

在他看來,汽車上所搭載的感測器超過300個,而手機才2、3個,並且汽車在電池容量、螢幕大小、座艙空間、音響等等方面都具備當今智慧手機無法比較的優勢。「所以手機的今天就是智慧汽車的明天。」這一趨勢已然明了,但從比亞迪目前的車型上看,確實找不到智慧化的影子。

因為與其他國產品牌,先放概念再造產品不同,比亞迪在智慧化上走的依舊是那條「發布即交付」的老路。所以從節奏上來看,必然是會有滯後性。

把智慧化拆開,目前主要就有兩大品類:智慧駕駛和智慧座艙,比亞迪在智慧駕駛領域有DiPilot,在智慧座艙領域有DiLink,都是比亞迪智慧網聯中心旗下的產品。

DiLink起步早,從2008年亮相至今,已發展到DiLink4.0。但DiLink從發展初期,就是利用消費級的晶片與底層Android系統訂製來解決智慧座艙的問題。好處就在於,可以直接套用Android生態,解決車端應用匱乏的問題。但短板就在於體驗和數據完全沒有跟車輛打通,就是一個Android平板。

DiPilot在智慧駕駛領域的整體策略也偏保守。因為很多造車新勢力在智慧駕駛上,走的是「硬體先行,軟體後迭代」的思路,並且提倡「常用常新」的全新用戶體驗。但比亞迪又不願意「賣期貨」,所以以往車型中,輔助駕駛會相對安全、穩定,對於超前用戶體驗的追求不會高。

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對於比亞迪現有的消費群體來說,智慧化體驗或許不是那麼重要。但要做一個全新高端品牌,去吸引到現在BBA,以及蔚來理想和高合所處的高端電動車的用戶群,那麼比亞迪勢必是需要拿出更新的用戶體驗,否者也支撐其50-100萬元的售價。

這背後還有一個邏輯是:未來的智慧駕駛將儘可能多的時間內讓系統去接管車輛,讓人在座艙內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並且更便捷、更輕鬆的與車輛產生交互——這樣的體驗,是傳統汽車無法比擬的。

比亞迪想要衝擊高端品牌,智慧化必不可少。

2022年必走的自研之路

在智慧駕駛領域,比亞迪的加速勢頭明顯。從最近幾次戰略合作,就不難看出比亞迪目前一條較為清晰的路線:在智慧駕駛路上,比亞迪會先靠供應商的來補缺口,然後逐步把自研團隊推向台前。

今年2月,有媒體報道,百度將向比亞迪提供行泊一體的ANP智駕產品與人機共駕地圖。虎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百度的ANP產品將率先搭載在比亞迪宋系列車型上。緊接著3月底,比亞迪又宣布了與NVIDIA 合作,從2023年上半年起,在部分車型上搭載NVIDIA DRIVE Hyperion平台。大概率會率先在比亞迪的高端車型唐、漢系列上進行搭載。

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短期內,採購百度的成熟技術來補智慧駕駛的短板,是比亞迪的絕佳之選。目前,百度的ANP2.0產品幾乎類似於「即插即用」,可實現停車場、高速公路場景下的一些智慧駕駛功能。然而ANP3.0產品,則對標特斯拉FSD,增加了城市道路的智慧駕駛能力,但首款上車車型為百度自己的集度汽車。

然而,把自己的「靈魂」全部交給供應商,顯然不是比亞迪的作風,況且百度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向虎嗅透露,「百度Apollo高層的OKR,是保證集度汽車的智慧駕駛功能順利交付。」所以供應商方案採購的模式,對比亞迪來說並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自己既不能掌握核心演算法,也不能自己上手優化;另一方面,還把最重要的用戶體驗交給了供應商。

從供應商方案過渡到全棧自研,大概率會是比亞迪今年開始要邁出去的第一大步。

NVIDIA 的Hyperion平台,是一個能夠快速幫助比亞迪邁上自研道路的參考架構。同時,採用Hyperion平台相比直接採購百度的ANP,比亞迪能夠掌控更多的主動權。

不過,採用NVIDIA Hyperion平台,只能說是降低了研發難度,但並不能直接實現智慧駕駛功能,仍然需要比亞迪自己去「攢硬體、寫軟體」。但比亞迪早有準備,2021年12月,比亞迪與Momenta官宣成立智慧駕駛合資公司;2022年2月,速騰聚創宣布獲新一輪戰略融資,投資方就包括了比亞迪。

Momenta在演算法、地圖方面有諸多優勢;速騰聚創是中國頭部光學雷達製造商,同時又兼容了NVIDIA 的Hyperion平台。中長期來看,在藉助開放型供應商的幫助下,比亞迪是有潛力把智慧駕駛的水平追到行業前列的。從長期來看,比亞迪還得是全棧自研。

在2021年2月,比亞迪就參投了地平線C3輪融資,幾天後雙方敲定合作。在地平線此前的合作案例中,有像理想汽車這樣的新勢力,基於地平線的征程3晶片,完成了輔助駕駛功能的全棧自研。

而自研人才儲備方面,比亞迪似乎也逐步積累中。

根據此前比亞迪發布的招聘資訊看,智慧網聯開發中心在大量招聘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語音三個方向的人才。其中,智慧駕駛的崗位和涉及領域最多。

除了總部所在地深圳之外,比亞迪在上海也在招聘智慧駕駛相關的演算法開發、演算法應用、融合定位、軟體開發等細分領域的崗位,在西安也招聘與硬體開發、功能安全相關的崗位。另外,在公開的招聘網站上,目前仍可以搜到一些關於比亞迪智慧駕駛的崗位招聘資訊。

比亞迪如何把一輛車賣到100萬元?

而官方招聘海報對智慧駕駛部門的描述是這樣,「智慧駕駛開發部,是比亞迪乘用車智慧駕駛系統研究及開發部門,負責公司智慧駕駛發展規劃、戰略布局、開發流程建設、智駕關聯能力搭建、公司所有乘用車品牌智駕產品開發及量產。」

可見,比亞迪的智慧駕駛全棧自研之路逐漸清晰。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再多給它一點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