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經驗

一 前言

作為19年成功上岸南方某211大學的師兄,我有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總原則……方向永遠比努力更重要!

例子……在選擇學校時,一定結合自己情況(學習能力、個性、健康狀況),定合適目標!

比如,對於我本科通訊工程的學生而言,若選擇電子科技大學,明顯是很不合適的,第一是自己本科情況,沒有參賽獲獎經歷和論文,四年基本沒拿過獎學金,而且英語和數學,以及專業課,並不是很優秀!可以參考,高中時成績!

  第二是,個性,我一直都喜歡定一個很好的目標,執行能力卻差,比如要考班上前幾名,卻並未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鑽研!

所以適合,詢問別人參考意見,選擇一個自己覺得低得就合適,自己都覺得好,那就是很難!

  下面我講講對於考研總的時間規劃還有作息規律等:

一是考研時間:對於2019考研,那麼準備就應該提前一年,即在2018年四月份開始準備,直到2019年四月的複試結束,整個考研才算結束,整整一年時間。對於2021和2022考研也需要提前一年做好準備。

  二是作息規律:從四月份開始,到考研複試結束的四月,我一直都是早七晚十一。即整整一年時間裡,我都是早上七點起床,在吃完早飯後去圖書館學習,直到晚上十一點半,每天都是如此,只有每周星期六晚上,我才會給自己放假,躺在操場上休息放鬆或跑步。

還有就是各科的複習經驗:

  數學:第一階段先把大學高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教材的課後題認真做一遍,做完後認真核對答案,標記自己做錯的題方便後面複習。第二階段在做完課本的教材後,可以買一套數學輔導書,如張宇的高數十八講、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九講等再配合他的數學初級影片,看完一個影片就做輔導書的相應試題。用兩個月的時間把數學的基礎階段打紮實了,第三階段進入強化階段,可以買一本複習全書,裡面有很多真題的拓展題目,刷完複習全書後,再認真把近十年的真題做三遍,基本上數學就沒多大問題。

專業課:我開始複習是從九月份開始的,華師電路初試考的數電,第一階段我買了華師初始大綱的參考教材。買回來後,先看一章知識點,然後做後面的章節習題,用一個筆記型電腦把每道題認真完成,並記下自己不會的題和同學討論。第二階段通過在網上搜索華師真題或者在淘寶上買數電真題的相應資料,搜集了數電的很多資料後,認真把它做一遍,主要是找出和書本上對應的重點和易錯點,把它認真記錄下來,留到考試的前一個月認真看。第三階段,通過前期在教材和網上收集的重要試題,判斷出考試的重點和易錯點,再反覆認真做幾遍,直到掌握些題的解題方法。專業課考試的真題有十道左右,每道題基本上都是十分左右,題型特點就是每章都有設計,以簡答題和計算題為主。前面兩道題是進位轉換,如十進位轉二進位,八進位轉十六進位。第三道第四道題是38解碼器,第五道題可能是卡洛圖化簡,第六道是可編程邏輯器件,第七道題可能是同步置數法設計N進位數,第八道可能是JK 和D觸發器,第九道題可能是根據需求設計邏輯表達式,第十道題用邏輯與或非化簡邏輯表達式到最簡。

  英語:前期看大量的影片,如新東方的唐遲的閱讀逆襲班、朱偉的戀戀有詞、語法等,邊看影片便把知識點記在筆記型電腦上。到十月份後,就開始專註於閱讀,可以每天練習兩篇,如上午做一篇,下午六點再做一篇,並且在做新閱讀前認真分析選錯的原因。在十一月分開始準備寫作了,可以先背模板範文,這個直接在閑魚或淘寶上購買有很多。買下後,自己選兩三篇,把這些範文背熟。

政治:在前期,我是看的濤哥的政治影片,在十月份後,我買了肖秀榮的一千題,主要是每天認真做選擇題,至於材料題前期背了也記不住,所以剛開始只要不斷提升選擇題的準確率。在十一月份後,可以背一些熱點和材料分析題,在十二月,要開始瘋狂背肖四。

  最後,我講講心態的問題:

一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考研的日子是很枯燥的,每天可能都是坐在圖書館,天天和數學題打交道,在草稿紙上寫著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想破腦袋去解決微積分,這會讓你的心情煩躁。這個時候,你需要告訴自己生活就是如此,就是每天認真做數學真題、看英語閱讀、做政治選擇題、看專業書。生活有時候可能會缺少遊戲,缺少在校園裡的歡聲笑語,缺少和朋友玩耍的時間。可你選擇了啥,總的付出啥。考研成功都是靠這些平凡的日子積累起來的。

  二是堅持。說實話,考研的戰線確實很長,整整一年呀,有多少人可以堅持到最後了,很多人目標早已換了幾個,有的人中途選擇找工作,還有可能情侶分手,在這一年裡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可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問心無愧了,那麼幸福終究會青睞我們。堅持的最好辦法:選擇一個堅定的人一起學習到最後,我當時就是和室友一起相伴到考研複試結束,他是一個有很強信念的人,他2018年四月開始說了考雲南大學,直到接收雲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 的心從為改變。在一年裡,我們一起起床,一起在圖書館學習,一起吃飯,一起回寢室睡覺,至始至終從未變。

三是腳踏實地。即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人想走捷徑,想一下子搞定數學,一下子做完英語閱讀真題,一下子看完整本專業書。可一份收穫一分耕耘,要想干好一件事,成一件事,總歸一步步走,循序漸進,慢慢直到實現心愿,一切都是急不來的。就比如數學,先要把基礎的教材吃透,在開始看高數輔導書,在看考研老師的影片,最後一步才是自己做真題。每一個過程,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要妄想跳過,得一步步得把每一個環節做好,最後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