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箱油多32元、一輛電動車貴6000元 那對混動意味著什麼?

3月17日夜裡,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排隊加油的景象,這已經是進入2022年以來的第五次油價漲上,有車主算了下,加一箱油要多花32元。

在油價上漲期間,因為受原材料上漲影響,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紛紛宣布電動車漲價,加上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因素的疊加,一輛電動車的漲幅6000元到上萬元不等。

到底哪個更划算的算術題,就在消費者之間開始了。

在市場衡量著燃油車和電動車哪個更划算時,號稱又能解決里程焦慮又省油的混動汽車已經在市場上活躍一段日子了。

混動車型能否平衡掉飛漲的燃油成本?電動車原材料上漲,是否會影響混動車型的價格?

最近,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微博上表示,還沒漲價的,大部分是與電池廠商漲幅還沒談妥的。理想、嵐圖這些增程式電動車,雖然還沒有宣布漲價,但也都面臨著漲價的困擾。

每箱油多32元、一輛電動車貴6000元 那對混動意味著什麼?

電池成本上漲會影響混動車型成本嗎?

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鋰、鈷、鎳都出現大幅上漲,來自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搜集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17日電池級碳酸鋰市場綜合報價在48萬元/噸至52.2萬元/噸,而在2021年初碳酸鋰價格僅為5萬元/噸。與此同時,鈷價也從去年初不到30萬元/噸上漲至56.8萬元/噸,導致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每度上漲200元左右,帶來50度電的車型電池上漲近萬元。

同時,硫酸鎳的價格變化,使三元材料價格每噸上漲16萬元至25萬元,三元鋰電池每千瓦時價格上漲31元至47元。崔東樹舉例,70千瓦時的電動車近期的電池成本上漲幅度達2000元至3300元不等。

但是,從目前混動車型的電池成本來考慮,崔東樹認為,其成本上漲對混動車型的壓力並不大,與此同時,油價上漲,可能會刺激混動車型市場。

以剛剛上市、搭載大容量電池的摩卡DHT-PHEV為例,其搭載的電池容量為39.67kWh,其成本漲幅預計在1000-1500元左右。

在3月18日舉辦的2022車用動力系統國際高峰論壇上,從未來發展和技術先進性角度,關於混動的發展趨勢,也引起了行業專家們的討論。

每箱油多32元、一輛電動車貴6000元 那對混動意味著什麼?

混動車型的發展會持續幾年?

過去幾年,中國對混動路線從游移,到將其確定為一個長期的技術路線,開啟了中國品牌混動市場化的進程。

事實上,目前中國和歐洲對待混動的發展,尤其是這一技術路線對於降碳的真正意義,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歐洲更傾向於對燃油車一刀切,直接實行全面電動化。在中國市場漸漸火熱的混動究竟會具有多久的生命力?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看來,混合動力本身的特徵和優勢,使其在電動化的市場化發展過程中,會有相當一段時間具有很好的優勢和生命力,在市場上也存在很大的剛需空間,隨著產業迭代發展,混合動力在未來至少五年都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

近來受到國際大環境影響,油價也迎來了歷史高峰。

對於這種不確定性因素引發的波動,上海交通大學汽車研究院副院長、智慧網聯電動汽車首席專家殷承良提出疑問:如果國際形勢平穩可控,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影響下,未來5-8年,都是混動的上升期。如果出現油價上漲到混動都無法承受的情況,混動就會出現迅速的下降期。

殷承良認為,目前歐洲的情況,正代表了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變化對於歐洲電動化戰略的影響。

此前歐洲很多國家宣布在2025年停止生產燃油車,實行全面電動化。以前外界認為歐洲的電動化戰略有點過,但是今天看,石油的上漲已經達到過去的十倍,從這個角度看,歐洲的電動化路線就不顯得激進了。

混動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孰優孰劣?

最近兩年,從理想、比亞迪、到吉利、長城、長安都推出了混動車型。

每箱油多32元、一輛電動車貴6000元 那對混動意味著什麼?
星越L雷神智擎混動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向陽說,目前從中國乘用車混動技術路線來看,基本分為功率分流式的專用混動變速器,串並聯的專用變速器,以及增程式的混動變速器。

從節能的效果來看,徐向陽也給出了其團隊的研究結論:

對比來看,以整車的動力性相同作為標識條件,分析不同的A級車、B級車、C級車,得出結論,從節能的角度來看,串並聯模式的變速器功率分流節能效果要好。

增程式變速器的節能效果最差,特別是在高速行駛的時候,車型級別越高,那麼增程的能耗效果就越差。

對於目前主流的DHT專用變速器的差別,徐向陽給出的結果是:三檔要比兩檔好,兩檔要比一檔好。

從技術角度來看,殷承良表示,純串聯式的增程式應該第一個被淘汰。隨著補貼徹底退坡,在失去政策刺激後,它的不合理性會顯現出來。

然而,從市場需求角度來看,節能並不是用戶購車需求的唯一指標,同時,對於車企來說,基於技術積累和車型成本角度考慮,技術路線的選擇也不是單一的。

技術終究要回歸市場,比如看來是落後的增程式路線同樣在市場上找到落腳點。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說,動力先進性可能要適配於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用戶需求,然後去做產品投放。

在油價上漲與電池成本上漲的夾縫中,混動或許會憑藉鑽研技術,以及精準的產品定位,找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