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年年地比自己優秀?

  • 2019 年 10 月 4 日
  • 筆記

新 iPhone 發布後有感。

今年 Apple 一如既往地發布了新的 iPhone,除了降價 1000 的新 iPhone,我彷彿找不到新的亮點。當然了,它還有更快的處理器、更多的顏色、更多的攝影機、更好的續航,但是這應該也算 『擠牙膏』 吧,哈哈。要是按這種說法而言,我們每年都在『擠牙膏』。

我並不是說『擠牙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牙膏之外,尋找一些新的亮點。

儘管我們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 但是這是一個事實。沒有新的亮點,就是在『擠牙膏』一般。哪怕是我們寫了比去年多的程式碼、參加了更多的售前活動、引入了更多的新技術……。經常了 0 ~ 1 的階段,我們只是在嘗試做 60~ 100 分的事情,這部分是需要時間來提煉出來的。更可怕的是,這是每個公司績效的一部分——比去年的自己優秀。而績效可怕的一點是,為業務帶來價值

所以,『我們真的比去年優秀了嗎?』當我發出了這個疑問的時候,我發現我正在一個瓶頸期里,嘗試往下一個方向邁進。因為『擠牙膏』是一種可怕的事情,哪天就擠沒了——哈哈哈

問題 1:如何衡量是否更優秀?

去年,我們寫了 5 萬行程式碼,今天我們也寫了 5 萬行程式碼, 我們怎麼證明今年寫的程式碼比去年的好?程式碼品質 ?bug 率 ?

所以,我們就陷入了一個困境:如果我們每一兩年寫一本書,那麼是算成長呢?還是算沒有成長?我們是不是只在復用自己的經驗而已。或者說,有沒有更好地方式來評測我們是成長的,比如書的銷量,書的評價?

問題 2:新的領域是優秀的開始嗎?

我總以為跨技術棧,或者是跨端是一個新的亮點。我們作為一個後端開發,學習了前端開發的技能,這算不上是什麼新的亮點。因為你所能做的後端的事情,一個普通的後端開發能做得比你好。而如果我們能將後端的知識,帶入到前端中應用便算是一個新的亮點?

問題 3:如何尋找、創造成長點?

用 React 寫的項目,再用 Angular 去寫一遍,這本身就不是成長——除非你是出於學習 React 的目的,寫出一個更好的工具。那麼問題來了,我每個項目都是用 Angular / React 去實現功能,那麼在這方面來說,我是不是就沒有成長了。

既然如此,那麼如何才能在每個項目中都成長?引入新的技術實踐,嘗試新的架構模式?那麼,這些模式是否會有一源頭?

問題 4:新的方式真的管用嗎?

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總會嘗試一些方式旅行、閱讀、換個環境、發展新的愛好、做點不同的事等等。這些新的方式都是我最近在採用的模式,但是並不見得非常管用。因為你把一些方式重複使用了多次之後,你就對這些葯免疫了。

那麼我們是尋找新的方式?還是找一個更好的方式,比如多維度回顧?

Then ?

Growth && Happiness

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