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雷神號」衛星成功發射,華為雲分散式雲原生「天地一體」首次組網成功

2022年2月27日,中國在文昌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將「創新雷神號」衛星等共2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資訊、海洋環境監測、森林防火減災等服務。其中「創新雷神號」 作為「天算星座」計劃的第二顆先導試驗星,主要基於由北京郵電大學、華為雲、北京大學聯合研製的星地融合分散式網路驗證平台開展試驗驗證。

file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圖片來源於國家航天局官網)

「天算星座」計劃,由北京郵電大學深圳研究院與天儀研究院共同發起,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際科技前沿探索為目標,通過對衛星智慧化、服務化、開放化設計,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空天計算在軌試驗開放開源平台,為推動中國6G網路、衛星互聯網等技術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雷神號」通過部署基於KubeEdge的邊緣計算智慧基座,將與去年12月發射的第一顆先導星「寶醞號」實現星地分散式組網,用於構建天地一體化分散式計算平台,以應對未來空間互聯網爆炸式的數據增長和衛星業務的多樣性需求。

據「天算星座」首席科學家、北京郵電大學王尚廣教授介紹,此次試驗部署使用KubeEdge為衛星應用提供網路、通訊、計算等雲原生基礎算力,以及雲邊、邊邊協同能力,完成星地感知計算、遙感推理、服務計算等應用場景的部署、管控與協同。同時,針對衛星光學影像的雲層遮擋問題,「天算星座」使用KubeEdge子項目Sedna提供的分散式AI技術提升在軌影像推理能力,提高影像的識別準確率。

「天算星座」一期共6顆衛星,包括2顆主星、2顆輔星及2顆邊緣星,其中,主星「北郵一號」將於今年7月發射升空,計劃2023年完成星座一期組網建設。華為雲作為「天算星座」首批合作共建單位,將與北京郵電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將「分散式雲原生」解決方案運用在「天算星座」一期的6顆衛星中,在太空中形成協同計算網路,未來有望更好地服務於應急通訊、生態監測、防災減災、城市建設等。

華為雲始終積極投身雲原生開源社區建設,支援政企、互聯網、金融、科研等多領域的前沿創新。隨著雲原生技術更為廣泛的應用,華為雲率先提出雲原生2.0,鼓勵企業雲化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從以資源為中心轉為以應用為中心,讓業務生於雲、長於雲。

從2019年開始,華為雲先後將雲原生邊緣計算平台KubeEdge、雲原生批量計算平台Volcano、雲原生多雲容器編排引擎Karmada捐獻給CNCF基金會,與全球開發者及合作夥伴共同助力各行業走向快速智慧發展之路。

本著深耕數字化,一切皆服務的理念,華為雲將各行業高品質高效率的雲原生實踐經驗歸納為雲原生2.0十大新範式,希望為政企數字化轉型提供最優解。在產業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讓雲無處不在,讓智慧無所不及,共建智慧世界雲底座。

本文由華為雲發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