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與晚睡晚起 哪個更健康?專家一句話放心了
一位朋友跟華子抱怨睡眠不好,說爸媽讓她晚上8點半睡覺,早晨5點半起床,說是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她早起之後,整個人都是暈的,一整天都沒精神。
華子說,雖然有很多宣傳早睡早起可以養生的觀念,但是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每個人的睡眠規律不同,不要強迫自己遵守固定的睡眠時間。
一、什麼決定了我們的睡眠時間
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規律,人類是地球生物,自然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規律。這種規律稱為晝夜節律調節,也稱為「生物鐘」。
清醒與睡眠,就如同一個天平的左右兩端,總是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如果長時間處於清醒狀態,就會產生疲勞感,促進睡眠。如果長時間處於睡眠狀態時,又會促使自己清醒,這種規律稱為睡眠穩態調節。
我們的睡眠時間,就是在晝夜節律調節以及睡眠穩態調節共同影響下形成的。
二、早睡早起與晚睡晚起都健康
晝夜規律調節是靠皮質醇與褪黑素兩種物質實現的。在光線刺激下,人體中皮質醇類激素分泌增多,就會使人變得警覺、清醒。當處於黑暗環境時,褪黑素分泌增加,就會讓人變得睏倦、更容易入睡。
每個人的皮質醇與褪黑素分泌時間是不同的,比如說晚上7點太陽下山,有人可能在晚上8點就分泌褪黑素,也有人可能在晚上10點才開始分泌褪黑素,兩個人的入睡時間就不一樣。
褪黑素分泌的時間與基因相關,每個人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都是天生的,所以不需要強行規定睡眠時間,只要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規律就可以。
睡眠品質的好壞,與睡眠穩態調節相關。也就是說,睡眠與清醒的「天平」,需要保持平衡,只要不總去折騰這個天平,這個天平就越不容易壞,睡眠的品質也就越好。
睡眠時間的早與晚,與營養吸收或是「內臟排毒」也沒有關係,只要可以規律睡眠,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就對健康沒有影響。
三、導致失眠的常見原因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躺在床上後就會有各種雜七雜八的想法,輾轉反側也睡不著,還會出現尿頻。很多人認為是自己想得太多或是因為尿頻,所以才睡不著覺。但實際上,是因為睡不著,所以才想得多和出現尿頻。
導致失眠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焦慮。表現為入睡困難,或是睡著之後容易早醒。主要是因為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的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以及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緩解失眠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有抑鬱症,會100%伴有焦慮狀態。但使用抗焦慮藥物可能會加重抑鬱癥狀,需要使用抗抑鬱藥物才能得到有效治療。焦慮症與抑鬱症,需要由心理醫生進行診斷。
如果有午睡習慣,建議午睡不要超過60分鐘,否則可能對正常睡眠造成干擾。
在失眠的時候,可以試試「呼吸助眠法」。具體做法為用鼻子吸氣時心中默數從1~4,然後屏氣心中默數從1~7,之後再用嘴緩慢呼氣心中默數從1~8。如此反覆,可以產生助眠和減壓的效果。
總結一下,每個人適合早睡早起或是晚睡晚起,是由基因決定的。只要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無論早睡或是晚睡,都不會影響健康。破壞了自己的睡眠規律,才有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如果有焦慮症或是抑鬱症導致了失眠,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