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設「省親月」 放假5天歸鄉:緩解工作壓力、焦慮
近兩年,由於疫情在春節期間的複發,多地都出台就地過年政策,很多敏感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因此兩三年沒能回家過年,無法與家人團聚。
而除了春節假期之外,有很難有合適的假期,能空出時間來回家放鬆、探親。
據@中國青年網 消息,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廣播電台播音部主任孫維建議,在春秋兩季選擇清明節或重陽節前後設置「省親月」,放假5天,具體時間可以自行選擇、錯峰休假。
她認為,設置「省親月」具有很多現實意義。首先受疫情因素影響,嚴重影響了春節回老家探親的腳步,尤其是近3年,一些城市工作的人沒能回老家與親人團聚,「所以,設置『省親月』,能很好地緩解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的焦慮,加深親情友情愛情,豐富情感世界,增強社會凝聚力。」
其次是鄉村振興戰略需要。發展鄉賢文化的必要性,在城市工作但老家在農村的群體,需要經常有整塊時間探親尋祖。
設置「省親月」,以城市先進文化影響帶動鄉村文化,並增加對故土的情感,同時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將城市資源帶回鄉村,帶動鄉村的振興和發展。
「再次是資訊化時代的需要。」孫維說,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城市人群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壓力巨大,時常被焦慮情緒包圍,特別是中小學生因缺乏對生活真實感受。
設置「省親月」,家長和孩子回到家鄉,有更多機會親近自然環境,感悟民風民俗,「一方面有助於緩解焦慮情緒,同時能激發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喚醒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厚感情乃至對美麗祖國的熱愛。」
最後,可以促進鄉村旅遊,帶動消費。每年在春季和秋季設置「省親月」,讓城市人群利用返鄉之際,充分領略自然之美、感受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增加對美的感悟力和美的創造力,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一部分城市人群也可以藉此機會赴周邊鄉村休閑旅遊,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