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科技智慧認知的「中台戰事」

  • 2020 年 1 月 21 日
  • 筆記

作者 | 平安科技智慧認知產品團隊總經理宋晨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本文為CSDN即將推出的《新戰場:決勝中台》專刊的第 1 篇文章。

2019年,中台浪潮之風呼嘯而來,風起雲湧。一線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巨頭紛紛入局,數據中台,業務中台,技術中台……眾多中台名詞不斷湧現。

如今人們對中台的理解進入深水區,儘管概念繁多,但是都繞不開其本質:打通前後端的資源,對內形成共享,對外達到開放。

平安科技也在構建AI智慧認知中台來實現業務銜接,與其他中台所不同的是,它不僅是一個能力中台,也是一個戰略中台。作為能力平台,平安智慧認知中台向下作為整合者融合AI技術能力,向上作為方案提供者賦能業務,上下資源的整合即體現出中台的價值。作為戰略中台,不僅要實現AI技術的可落地方案,更要實現能力的復用,通過「業務場景複製」來進行業務擴張,取得規模化效應。總體而言,平安智慧認知中台並非只是面向能力領域,而是基於AI能力領域面向業務輸出價值。

1.「金融+生態」催生平安智慧認知中台

平安作為金融起家的巨無霸企業,擁有金融全牌照。僅在金融領域,平安就有壽險、銀行、產險、證券、普惠等眾多業務模組,多項目並行,各模組和項目在智慧化升級中有共性需求,這就需要一個平台進行資源的整合和能力沉澱,對不同專業公司和部門之間進行總協調和管理,如此一來,建設中台的價值不言而喻。

近年來,平安以金融為基點,延伸業務觸角,拓寬邊界。在「金融+生態」的戰略下,打造「金融、醫療、汽車、房產、城市」五大生態圈。平安科技作為集團科技內核,對集團業務體量和融合進行綜合考量,提煉業務共性,平安科技智慧認知中台應「金融+生態」戰略而生,對AI技術進行能力融合,賦能集團內外生態建設。另一方面,則是降本增效;平安多個專業公司也意味著各種錯綜複雜的系統和架構,從技術層面而言,多種AI技術在同一場景中的融合應用是大勢所趨。

以智慧認知技術為例,包含人臉、活體、聲紋、語音、OCR等多項認知能力,在金融場景中做實名身份核驗時,會涉及人臉識別比對、身份證OCR識別,還會涉及唇語、聲紋等活體檢測,如果同時對接多個系統介面,需要多次系統開發,通過構建智慧認知中台可以對AI技術能力 「攢」在一起進行整合包裝,輸出標準化的介面和SDK,項目只需要對接智慧認知中台即可調取所有相關的介面和服務,降低了系統的重複開發和維護,架構變更等成本;而在業務對接方面,避免了單點的對接和溝通,極大提升了溝通效率,加速業務的智慧化升級。例如平安產險「黃牛識別」項目,項目中需要應用到1:n、活體檢測、語音質檢等多種技術,通過平安智慧認知中台只需要做一次對接溝通即可完成整個項目的落地,對於項目後續的推廣和維護極大降低成本。

平安有一個「更小距離」的說法,也就是說各單元模組之間要相互打通,形成深度融合,產生協作,聚變出新的能量,建設智慧認知中台,所謂「更小距離」也。

平安智慧認知中台

2.平安智慧認知如何打造「更小距離」?

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為平安這頭大象的生態提供堅實的地基,而這一地基具體是如何打造的?

首先,雲和端雙PaaS平台涵蓋線上線下場景,雲PaaS 「平安π綜合身份核驗平台」主攻雲端業務應用,融合多模態AI演算法和多因子,提供大陸ekyc、海外ekyc、私部署、CA認證等能力整合包裝,構成實人、實證、實名、實聲多維度的身份核驗,並通過平安雲輸出易於業務調用的能力介面;端PaaS「平安π 感知物聯融合平台」負責邊緣段能力融合輸出,實現感知物聯,助力企業快速入局AloT市場;兩端聯動,構成中台核心能力;雙PaaS平台下接人臉、活體、OCR、聲紋、語音語義等眾多演算法能力,向上賦能集團內外生態。

儘管行業目前都在談AI落地,可是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仍然存在落地難題,究其根本,企業對業務的理解和AI技術之間存在鴻溝:標準化解決方案難以滿足業務實際需求,訂製化解決方案則意味著研發、伺服器、維護等高成本投入,且難以實現複製和擴大。說到根本還是涉及到對於場景業務理解深度以及投入產出比的衡量。

平安智慧認知中台構建PaaS層架構之後,提出行業獨有的PaaS+,業務方只需對接一個組合後的PaaS+API介面,即可實現通用功能

PaaS+實際上實現的是系統的模組化,平安智慧認知在多個項目落地的經驗中,提煉出業務場景中涉及到的通用能力進行分類整合封裝。從業務角度,整合了技術資源,使業務方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開發時間完成AI的落地。

基於PaaS+,在標準化產品打造和訂製化解決能力上可以做到更好的平衡,對有二次開發能力的業務方而言,可在更低成本投入的情況下,自定義流程,滿足個性化需求,同時對接起來更簡單,縮短近一半的開發時間。這一有效的機制讓平台上的能力復用和組合,以支撐業務的拓展和複製,尤其是適應AI業務眾多的訂製需求,驅動業務落地

以智慧樓宇PaaS+而言,智慧樓宇解決方案中員工考勤和訪客登記,這兩個業務功能在技術上是相通的,有「平安π 感知物聯融合平台」的底庫介面、人臉特徵介面、硬體設備介面實現,那平安科技就可以制定一個包含了這三個π平台介面的「套餐」,即平安科技PaaS+層提供的註冊入庫API介面。

在AI的創新落地應用中,平安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平安π 智慧樓宇PaaS+」升級完成後已經率先落地平安多個內部樓宇職場,如位於平安金融中心南塔的平安銀行深圳總部等,在訪客管理、人員通行等功能中,銀行通過重新自定義流程,將原先消息簡訊推送改為辦公App推送,同時,還可自定義前端UI,而整個開發過程相比之前節省了近一半時間。同時,「平安π 智慧樓宇PaaS+」還可以適配智慧機器人等智慧終端,通過軟硬體結合,綜合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PaaS+在內部已經應用成熟,正在通過生態夥伴加速向外部賦能推廣。

「平安π 智慧樓宇」 PaaS+

平安科技基於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的PaaS+模組,為客戶提供了多項AI能力的樂高「積木」,通過積木的配置和組合,解決AI業務場景個性化的需求,實現業務擴展和複製。

3.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的跨界融合

縱觀AI行業,市場非一家獨大,打造AI生態成為巨頭們共同的選擇和方向。平安科技在AI中台中引入生態夥伴來打造完整的中台服務,通過雙向型的「三明治生態」,開放上下游的生態夥伴接入,實現合作共贏。

平安智慧認知中台這套獨特的打法,也與平安科技本身的特點和優勢有關。

首先,作為行業「賦能者」的角色,平安科技擁有多維度的技術和全覆蓋的演算法賦能能力,對於AI新規或者是技術積累不足的合夥夥伴來說,能夠為他們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提供最強的智慧分析演算法組合;對於技術積累足夠但缺乏實戰經驗的合作夥伴,平安科技深耕行業多年,熟悉業務的需求本質和工作方式,實戰經驗豐富,能夠為他們帶來指導性建議。

其次,場景資源豐富,更懂業務能加速場景落地。 建立中台的基礎是是能客觀理解業務的本質並快速落地,量化技術帶來的價值,實現演算法和場景的強結合。基於平安32年的業務積累,觸角延伸至各領域,形成五大生態,沉澱大量的項目經驗,平安科技作為平安集團的科技內核提供各業務技術服務支撐,對行業有比較深的理解,成為既懂業務也懂技術的平台。

如車貸或是車輛理賠,很多企業都沒有機會體驗這種流程和環節,沒有辦法真正做分析。而智慧城市的調度就是要靠大數據分析,平安科技的優勢,就在於基於過去32年的保險業務經驗,能更準確地把控整個理賠速度,讓理賠實現從五天到一個小時。

在智慧認知中台架構設計之初,注重項目的「做成」:充分考慮了技術實現和客戶理解的差異,輸出標準的能力並通過PaaS+提供業務個性化服務的能力,既實現AI的落地,也知道在哪可以做AI賦能並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

再次,平安獨有的「金融+科技」模式,可以幫助業務減少投入。金融是「交易之王」,任何業務場景落地都離不開資金交易;科技是「效率之王」,業務的智慧化升級和效率提升離不開科技賦能;生態則是「成本之王」,實現低成本獲取增量業務,三者的協同能產生價值的最大化。比如目前火熱的樓宇園區等場景中,商業競爭容易陷入價格戰,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的模式是提供樓宇運營方解決落地方案,樓宇運營方也可以將物業管理費、租金等收入存入平安銀行,生態夥伴從中也能獲取收益,這三者協同產生良性基因的突變,也與平安的「價值最大化」思維息息相關。

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生態模式

最後,智慧認知中台在AI生態建設中有一套系統做法,開放上下游的同時,讓自己成為生態的主導方,在生態上為合作夥伴解決問題,實現價值最大化。平安科技本身並不生產硬體,基本上以軟體業務為主。但優勢在於擅長系統方面且客戶資源豐富。軟體需要載體,與提供匹配的載體的企業及集成商完成30~40%的訂製部分。這些廠商相當於為平安科技提供一個容器,這個容器可能是安防攝影機、伺服器、門禁面板、抓拍機、識別機等甚至更多。

平安科技兼具軟體實力和客戶資源,形成業務閉環,因此生態更為牢固。目前吸引了上百家演算法、硬體、集成合作夥伴,至今平安AI生態已為合作夥伴帶去上億元的豐厚收益,不僅如此,通過實打實的場景磨鍊,整個生態的參與者都提升了自己在金融、智慧城市、教育等諸多行業的實戰能力。

4.平安智慧認知中台的發展

「善謀者謀其勢,勢成則事成」,平安在發展的過程注重以先知先覺現行的思維來驅動業務增長,這就要求平安的AI智慧認知中台能夠把握住技術發展趨勢,把握大局方向變化,預先研判以快速響應業務需求並落地。因此會重點在平台能力生態建設兩個方面拓展和延伸,預備好充足的子彈以便能隨時響應業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技術和產品屬於科技平台的糧草、城牆。要穩固城牆,必須具備不斷迭代和創新的能力,從行業經驗出發,確定標準後構建更多PaaS+模組化能力,形成更多的積木來穩固城牆,實現更多可複製的快速落地。另外一方面,平安將持續在AI生態圈的建設上擴大建設,容納更多生態夥伴參與,通過生態延展獲取增量客戶,也就是未來的客戶,從而實現合作共贏。

AI的下半場,中台賽道還是會持續向前,落地也仍存挑戰,無論是數據中台、業務中台還是AI中台,面對變化的市場環境,始終要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腳踏實地的從實際場景出發才才是制勝的長遠之道。

(*本文為AI科技大本營約稿文章,轉載請微信聯繫 10927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