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兩次重大誤判 ARM付出昂貴代價:痛失660億美元

2016年,當孫正義(Masayoshi Son) 試圖說服投資者,讓他們相信收購全球最成功的晶片公司之一的ARM是明智之舉時,這位軟銀集團CEO對外傳達了一個明確的資訊:「在物聯網時代,我認為ARM將成為冠軍。」

然而,志在將數以十億計日常和工業設備連接到互聯網的物聯網,實現起來比預期要慢得多。

孫正義為了物聯網試圖奪取晶片設計市場的努力,是他在ARM身上押下的第一個沒有取得回報的賭注;第二個就是以660億美元將ARM出售給NVIDIA的失敗交易。

軟銀在放棄出售交易時稱,儘管雙方做出了真誠的努力,但重大的監管挑戰阻礙了交易的完成。

押注物聯網、錯失伺服器晶片市場

目前,ARM在智慧機晶片設計領域仍佔據主導地位。智慧機依舊是最普遍的計算形式,但近年來其增長速度已大大放緩。

在最早可能於今年啟動首次公開招股(IPO)之前,ARM正加緊鞏固其在迄今尚未充分開發的新市場的地位,同時努力提高利潤以吸引一批新的投資者。

ARM候任CEO勒內·哈斯(Rene Haas)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軟銀收購公司時相比,ARM的產品目前在數據中心和汽車領域要「遠遠更具競爭力」。

當孫正義發起以310億美元收購ARM的交易時,他認為這是對整個科技行業未來的押注。

當時,圍繞物聯網概念的未來正在逐漸成形。他繼續推動執行團隊堅定地朝著為機器連接的未來設計晶片。

五年半後,越來越清晰的是,物聯網賭博是一場代價高昂的災難,而且,它還讓ARM在規模大得多的數據中心市場攻擊Intel的主導地位時分散了注意力。

孫正義兩次重大誤判 ARM付出昂貴代價:痛失660億美元
被軟銀收購後ARM營收增長停滯、利潤下滑

隨著孫正義的願景與現實發生衝突,軟銀悄悄地修改了自己對市場的估算。2018年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6年,物聯網控制器市場價值將達到240億美元,伺服器市場價值220億美元。

但是,2020年的一份類似報告預測,到2029年時,物聯網晶片市場的規模將僅為160億美元,而伺服器市場——ARM目前僅佔5%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20億美元。

軟銀還下調了對物聯網市場價值的估算,從2017年的70億美元下調至2019年的40億美元。

為出售給NVIDIA 強烈反對IPO

去年12月,ARM在提交給監管機構的文件中強烈反對IPO,支援將公司出售給NVIDIA。

ARM在文件中概述稱,上市帶來的股東壓力會遏制公司投資數據中心和PC市場的能力,這些市場一直「難以攻克」,公司只取得了「有限進展」。

ARM在文件中補充稱,公開市場投資者會「要求利潤和業績」,這就意味著公司要削減成本,缺乏財力投資創新型新業務。

「我們一直認為,NVIDIA的收購將為我們提供一個極佳的機會來投資,並做更多的事情,」哈斯表示,「既然我們已經進入(IPO)階段,我對我們的前景感到非常樂觀。」

低估創新成本

孫正義還低估了在半導體領域進行創新的成本可能有多高。軟銀的數據顯示,儘管ARM並不自主生產晶片,但是ARM的成本從2015年的7.16億美元飆升至2019年的16億美元。

到2019年時,ARM營收增長20%至19億美元,而利潤暴跌近70%至2.76億美元。

最近,ARM已經開始採取自我修正措施,加大對過去四年一直增長的伺服器和PC市場的投資力度,贏得蘋果、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等盟友。

AWS正在開發基於ARM架構的第三代Graviton晶片,而蘋果則將整個Mac系列產品線從英特爾處理器過渡到基於ARM架構的M1自研晶片。

哈斯承認:「雖然物聯網對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但我們非常、非常專註於電腦領域。」他指的是伺服器和PC晶片。

他拒絕透露ARM的營收中有多少來自核心移動業務以外的領域,理由是與NVIDIA的交易存在「嚴格的監管程式」。

孫正義兩次重大誤判 ARM付出昂貴代價:痛失6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