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 喜羊羊再戰春節檔:票房慘不忍睹
時隔七年,《喜羊羊與灰太狼》再戰春節檔。
根據燈塔專業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早9.50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總票房僅為7992.7萬,還未破億,票房佔比為2.5%,排名第七。同此前燈塔預測總票房的1.32億-2億相比,相差較遠。
另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曾有關於喜羊羊突破5億票房的說法。
由此看來,喜羊羊近期的票房表現不足預期。相較於同類可比熊出沒系列IP超4億的票房,喜羊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經典國漫IP回歸,本是一件讓大眾喜聞樂見的事情,但是對於《喜羊羊與灰太狼》而言,IP再也無法回到當年的巔峰時刻,其背後母公司也困難重重。
將時間撥回2013年,那一年上市四年的奧飛娛樂以5.4億元的價格收購「喜羊羊」品牌及製作團隊。
奧飛娛樂出手收購喜羊羊,是意在打造中國最具價值的大動漫文化企業。奧飛動漫表示,將以經典動漫形象為引擎,激活奧飛構建的動漫價值鏈。
當時的喜羊羊IP確實可以承載奧飛娛樂對其的期待,那一年憑藉《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大電影,在春節檔拿下1.66億票房,喜羊羊IP迎來巔峰票房時刻。
但天不隨奧飛娛樂願,故事的發展並未走向預期。
收購當年的大電影《喜氣羊羊過蛇年》首次出現了票房下滑的情況,最終以1.33億的票房敗走春節檔。
奧飛娛樂也開始轉身將重心移到遊戲業務,2014年,奧飛娛樂的泛娛樂業務藉助遊戲實現快速增長,已經上升為公司第二大營收板塊。
接下來故事的走向更為波折,喜羊羊大電影揮別春節檔,母公司奧飛娛樂股價接連下跌,甚至在今年Q3財報中利潤驟降2385%。
面對如此一波三折的故事發展,七年之後喜羊羊能否承載公眾對其國漫經典IP的期待,仍是個未知數。但毋庸置疑的是,母公司奧飛娛樂正在面臨重重困境。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那時候她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茨威格《斷頭王后》中的這句話,放在奧飛娛樂的發展史中頗為貼合。
將喜羊羊系列IP納入麾下後,奧飛娛樂好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不受控制地開啟了自己的買買買之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2016年,奧飛娛樂先後進行了超10次併購,耗資超20.00億元。
奧飛娛樂這條瘋狂「買買買」之路,不僅數量多且涵蓋面非常廣泛。收購喜羊羊後,奧飛娛樂並未專註在動漫IP運營上,而是急於通過收購打通商業閉環。
2014年,成立奧飛影業,起初也是通過參與投資的形式,從中國外電影項目的製作環節切入,隨後發展電影業務,投資製作電影項目。
幾乎同時,奧飛娛樂又出手6.92億元,收購方寸科技、愛樂游兩家遊戲公司100%股權。這兩家遊戲公司為移動網路遊戲開發商和休閒遊戲開發商,旗下擁有《魔天記》《雷霆戰機》《水果武士》《英雄OL》等爆款手游。
至此奧飛娛樂圍繞IP運營,通過收購整合IP+遊戲+電影的商業閉環逐漸形成,但是奧飛並沒有停下投資的腳步。
2015年奧飛再向IP進軍,奧飛創造了當時動漫產業最高收購記錄,以9.04億元的交易作價,收購中國頭部原創漫畫平台「有妖氣」的母公司四月星空100%股權。這次收購,象徵著奧飛娛樂不再局限兒童動漫產業,逐漸向成人動漫產業進軍。
為了更近一步運營IP,擴大IP商業價值,奧飛也在內容IP上下游產業布局,先後投資了,北美領先嬰童出行品牌Baby Trend、東莞金旺兒童用品、收購廣州市執誠服飾有限公司51%股權等。除公司動作外,董事長蔡冬青還以個人身份投資了A站、鬥魚等互聯網公司。
2016年奧飛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公司全年總營收,奧飛瘋狂併購的腳步也被凍住了,2016年之後奧飛娛樂再無當年併購的氣勢,隨之而來的是爆雷跡象逐漸顯現。
2016年,奧飛凈利潤3.393億元,2018年出現上市後首次虧損,凈虧損達到16.3億元,2018年6月,奧飛娛樂的負債規模達34.76億元,占凈資產比重71.08%,短期借款17.18億元。2019年至2020年,其凈利潤分別為7345萬元和-4.676億元。至2021年前三季度,再次虧損9327萬元。
大肆拓張、瘋狂併購使得奧飛娛樂的成本居高不下,財務費用的上升虧損也一同到來。併購業務線過於複雜,被收購的子公司日子也不好過。
2019年,奧飛發布公告稱,在奧飛娛樂投資的8家子公司中,共有六家遊戲子公司面臨核心團隊解散、遊戲上線失敗等問題。而其餘兩家子公司也出現債務纏身、資金短缺的困局。2021年末,奧飛娛樂發布公告稱,將旗下原創漫畫平台有妖氣100%股權以6億元出讓給B站。
1月29日,奧飛娛樂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8億至-3.50億。
子公司虧損、有妖氣賣身B站、遊戲上線失敗…,當年瘋狂併購的雷已經爆發,奧飛娛樂正在「為命運饋贈的禮物」,清算賬單。
頻繁換定位,奧飛娛樂到底是什麼公司?
瘋狂併購埋下的雷,並不足以導致奧飛娛樂持續低迷,除此之外還有業務線不清晰,重點混亂等原因。
奧飛娛樂以玩具製造起家成立於1993年,2003年奧飛首次嘗試動畫領域,推出首款動畫《火力少年王》,逐漸形成「動漫+玩具」的IP運營模式。
隨著《火力少年王》迅速風靡大街小巷,奧飛娛樂也看重了動漫產業的發展,大手筆收購中國多家動畫製作公司,開始由下游製造端向上游內容端轉型。
但奧飛娛樂最初就是以玩具起家,並沒有足夠多的內容基因,來支援其併購後的龐大IP矩陣。
2013年,奧飛娛樂提出向泛娛樂產業轉型,收購有妖氣之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將平台旗下的《雛蜂》進行影視游改編。可這次改編辜負了奧飛的期待,根據《雛蜂》改編的手游只上線6個月、《雛蜂》動畫播出六集便停止製作、真人大電影也再無後文。
急於商業變現使得有妖氣系列IP踩下剎車,錯過了國漫發展的最佳時期。同樣停滯不前的還有遊戲業務。
2013年奧飛娛樂的《雷霆戰機》迅速爆火,帶來了巨大的營收,2014年奧飛遊戲業務收入3.08億元,毛利率高達85.09%。但2015年遊戲類業務收入開始下滑,對此奧飛表示原因在於「未推出市場人氣突出的遊戲所致」,2016年《雷霆戰機》遊戲收入減少,導致遊戲類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同比下降39.46%。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此時奧飛娛樂高舉泛娛樂業務,但其主要營收仍來自「老本行」玩具銷售。2015年—2017年,玩具銷售營收比重分別為62.42%、57.5%、53.67%。換言之,在外嘗試的眾多業務,並未給奧飛娛樂帶來過多的營收,反而重資本的運營模式,為其帶來了營收隱患。2018年奧飛方面表示,「遊戲和電影的投入很大,我們之後會採取輕資產的方式做遊戲,減少成本風險。」
就在遊戲和電影這條路仍處於摸索期間時,奧飛娛樂又在2015年為自己立下了新的目標–打造具有中國特色風格的迪士尼。
目標提出兩年後,2017年底奧飛娛樂首家「奧飛歡樂世界」開業。彼時奧飛娛樂總裁蔡曉東表示,將在3年內開出50家兒童室內樂園。但這50家兒童樂園還未如期而至,2020年9月奧飛娛樂又計劃在36個月的時間內分三批建設50家「奧飛歡樂世界」。
2020年底,奧飛娛樂累計門店不超過30家。根據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奧飛歡樂世界等線下樂園收入為3318.23萬元,成本為3426.7萬元。簡單來說,線下樂園帶來的營收還不及成本投入。
中國的迪士尼還未建立,多次調轉業務方向的奧飛又將目光放在了盲盒市場,但目前還尚未激起水花。
縱觀奧飛娛樂這幾年「我全都要」的發展,不難發現如今越來越難精細化定位奧飛娛樂。通過投資全面布局,上下游產業迅速拓張後,留給奧飛娛樂的似乎不及預期。面臨如此多的困境,喜羊羊系列IP重戰春節檔,能為奧飛點燃新的曙光嗎?
重戰春節檔,喜羊羊回得去巔峰時刻嗎?
時過境遷,卷土重回的喜羊羊已經不是當年的喜羊羊了。
由於奧飛自身發展受阻,喜羊羊系列IP也未迎來騰飛。曾許下做出十二生肖系列,但也因種種原因而暫停。
從2013年的《開心方程式》起喜羊羊IP的作品品質開始下滑,到了2015年,喜羊羊IP10周年的時候,劇情品質回升的大電影《羊年喜羊羊》最終6800萬票房慘淡收官,甚至還未達到第一部電影《牛氣衝天》的水平。
從喜羊羊系列IP自身來看,前些年因作品品質和傳遞價值觀等問題引起爭議,2021年末推出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勝利》系列動畫片播出後,再度引起熱議,不少觀眾表示品質明顯回升,今年大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也是同一題材。前期動畫片外加經典IP積累的流量,似乎能幫助喜羊羊IP打好春節檔這一戰。
然而喜羊羊缺席院線電影這幾年,正是國漫院線電影騰飛的幾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超50億票房收官,創造了國漫票房新紀錄。和喜羊羊同屬一個賽道的熊出沒IP中的三部大電影也分別斬獲5、6、7億票房,從票房記錄來看,喜羊羊系列錯過了太多。
喜羊羊再戰春節檔對於其日後的發展,定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否能回到巔峰時刻仍需要觀眾做出決定。對於母公司奧飛娛樂而言,眼下面臨的營收困境,急需喜羊羊IP帶來新的故事。
人們喜歡為情懷買單,但情懷不能一直被消費。急於商業變現的奧飛娛樂,似乎也該停下腳步,仔細思索未來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