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感》報告 僅三成互聯網人認為自己不會被裁
1月21日消息,拉勾發布《互聯網人職業安全感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僅32.4%的被調研人員認為「如果公司發生裁員,自己會是安全的一個」,而近7成認為自己「不安全」。
據拉勾介紹,本次調研對職業安全感的自我評分中,共設置3分以下(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求職沒有信心,焦慮情緒已影響生活)、3-5分(缺乏安全感,對未來的職業判斷消極)、6-8分(相對有安全感,相信會有穩健的職業發展)、8分以上(心態較穩,堅信能夠獲得穩定持續的職業回報)4大區間。
報告顯示,從年齡來看,72.8%的80後缺乏職業安全感,其中「極度缺乏沒安全感,焦慮情緒已影響生活」的佔比高達27.2%。而95後心態相對穩健,78.6%的95後具備6分以上的職業安全感。
拉勾職場規劃師指出,職業安全感源自於對當下職業的掌控力和價值溢出。
互聯網是眾多年輕人的賽道,80後和85後從年齡上來講,不再佔有優勢,但是職位和話語權決定著職場人的職業安全感,如果已經具備帶團隊經驗和專業壁壘,即使遇到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和業務裁撤,也沒有焦慮的必要,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換個平台,萬物生長。
與普遍認知不同的是,互聯網行業的「金飯碗」技術人才心態面臨危機——28.6%的技術從業者十分缺乏安全感,僅31.4%覺得安全。相反,作為行業通用職位的市場人才心態更為積極,64.7%具備安全感。
「從職能線角度,通用職能的職場人似乎在求職上更具優勢,不過請注意一個事實,如果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職能線屬於成本中心,企業更願意將人、財、物投入到利潤中心,所以在大面積裁撤的情況下,建議職能線的同學宜靜不宜動。」上述職業規劃師表示。
受疫情及政策影響,旅遊及教育行業從業者依舊處在嚴重的安全感危機中。數據顯示,43.8%的旅遊行業人才安全感在6分以下,其中27.9%的「十分沒安全感,感到焦慮」。而教育行業人才的焦慮程度更甚,安全感嚴重缺失影響生活的佔比高達32.1%,6分以下總佔比63.6%。
從收入結構來看,處於6分以下的安全感缺失人群基本集中於中高收入人群。其中,月薪3萬元到4萬元的人才,僅有25%相對有安全感,是不安全感覆蓋範圍最大的群體。而月薪5萬元以上的高級人才,七成極具安全感。
人才收縮、架構調整並不是只屬於中小企業,今年大批頭部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人才革新,對從業者心態產生了直觀影響。
報告顯示,2000人以上的超大公司僅有48.1%人員職業安全感大於6分,位居倒數第二,超大企業員工的職業安全感回落。而50-150人規模的企業中57%的員工安全感在6分以上。在互聯網行業,雖然大廠吸引力依舊,但中小型企業卻更讓人覺得安心。
企業裁員對員工的職業心態直接影響顯著。有裁員情況發生的企業員工中,有55.5%缺乏安全感,而在不裁員的公司中,這個數字僅為17.8%。職業安全感越低,互聯網考慮換工作的次數越多,但互聯網人實際離職的人數反而相對更少了。
報告表示,在對互聯網人職業安全感影響因素的調研中,行業環境、公司業務發展對職業安全感的消極影響最大,而公司福利薪酬制度與升職加薪機會則是互聯人的「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