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Volvo的到底是什麼一群人?
「Volvo」(Volvo)這個詞出自拉丁語,意為「滾滾向前」。從1927年成立至今,這個來自北歐的豪華汽車品牌已經走過了95個年頭。
提到Volvo,很多人腦海里蹦出來的第一個詞就是「安全」。1959年,Volvo的工程師尼爾斯·博林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成為人類歷史上對拯救生命發揮最大貢獻的發明之一。之後的幾十年,「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的形象深入人心。
過去10年,Volvo在全球的銷量翻了一番,中國銷量更是增長到原來的5倍,成為Volvo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Volvo在中國生產的車型,已經出口至包括歐美髮達市場在內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將產品出口至歐美成熟市場的豪華汽車品牌。
除了這些,關於Volvo品牌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呢?
你不知道的Volvo
「生命奇蹟俱樂部」
在汽車工業史上,每一個百年汽車品牌都積累了一大批自己粉絲和受眾,或因豪華,或因運動,或因優雅,但Volvo的死忠可能是忠誠度最高的那一撥,因為Volvo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Volvo的車主們有個組織叫「生命奇蹟俱樂部」(Volvo Saved My Life Club),成員都是在車禍中幸免於難的用戶。它早在1900年的紐約車展上就成立了,迄今為止已擁有1500多名會員。在2012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Volvo也建立了中國的「生命奇蹟俱樂部「。
這個有關生命奇蹟故事要從上個世紀70年開始。Volvo北美公司的鮑勃·奧斯丁接到了一位母親的來信,她說:她的兒子因為乘坐了Volvo汽車,才在一次非常嚴重的車禍中幸免於難,她太感激Volvo汽車了!這封信給鮑勃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之後的工作中,他總是能收到這樣的信函。
20年後,已經升任為公關總監的鮑勃偶然聽到同事說,Volvo依然還會收到這樣的感謝信。於是,他著手建立了「Volvo生命奇蹟俱樂部,並成立了一個團隊,專門了解倖存者事故是否確實危及生命,如果事故被證實,這位倖存者將正式被邀請成為生命奇蹟俱樂部的會員。
類似「生命奇蹟俱樂部」這樣的組織,在Volvo眾多擁躉中有著很高的凝聚力。除了「安全」這個DNA,我們很好奇它還有哪些特質吸引如此多的中國車主為之買單。
帶著這些疑問,在和Volvo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運營部高級總監劉若清溝通和探討的過程中,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開Volvo的到底是什麼一群人?
三師三高之外 還有一個特殊屬性
稍微熟悉Volvo的人應該都聽過「三高」、「三師」。前者代表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後者則意指教師、律師、醫師。兩個詞很生動地刻畫了Volvo典型車主的社會地位和職業類別。
電氣化時代,Volvo是豪華品牌中沖的「最猛」的那一個。那開Volvo的人變了嗎?
「我們用戶人群並沒有什麼變化,三高三師人群還是Volvo車主的典型畫像。」 劉若清坦言。在他看來,不管用什麼出行方式,用戶對安全、環保、健康的訴求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滿足這些訴求的方式有些變化。
「就像以前聽音樂用CD機,隨身聽,現在用蘋果手機,其實我們對音樂的訴求是不變的,只是實現的方式變化。」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從來沒有哪個豪華汽車品牌的用戶群體能被刻畫的如此形象精準。而接下來劉若清的一句話,更加深了這種認知。
「除了三高和三師,我們用戶普遍具有一個特點,就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這和我們的企業形象也完全匹配。」比如他們熱衷環保,對公益有極高的熱情,而且往往不求任何物質上的回報,精神層面有高度的共鳴。
有一句話叫「選擇哪一輛車,意味你是哪一種人」,我覺得形容Volvo的車主很貼切。
為什麼要買Volvo?
你需要的安全 不僅來自車輛本身
在不了解的Volvo的人眼裡,購買Volvo的車,因為車足夠結實,安全係數好。但其實,車能帶給你的安全,不只局限於車輛本身,更多是品牌和服務帶來的安全感。
去年的成都車展上,一位買過三輛Volvo的車主陳林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2020年暑假之旅的第六天,陳林的車在青海無人區拋錨了。在保險公司無法調動拖車、當地汽修廠也無法解決問題時,Volvo官方緊急道路救援給了他最後的希望。
撥打完道路救援電話後不到10分鐘,Volvo總部就打來電話說從格爾木市給他調了一輛拖車。他詢問自己需要支付的費用,答案是不用,並且後續機票和酒店都給予報銷。更讓他感動的是,他的V90從格爾木運到900多公里外的西寧Volvo4S店進行維修後,Volvo官方又從成都派了一輛拖車往返2400公里,將他的V90免費拖了回來。
「我們給他提供的服務不僅超過他之前所認為的能夠給他的幫助,也超越一般車企對用戶的承諾。「
劉若清表示,當車主處於危險,需要伸出援助之手,Volvo會盡全力調動資源,想辦法幫助。「我們一定做得比說得更多、更好。」
他坦言,總歸有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況,當車主生命受到威脅,有危險的時候怎麼辦?這對一個組織、對一個企業都是很大的考驗。
「Volvo內部有一個快速舉手機制,一旦判斷車主處於高危險狀況,我們會舉手,向上彙報,快速決策。」在用戶需要的時候,遇到危險時,Volvo一定會站出來。
高復購率的背後是認同感
溝通中,劉若清還特別提到了一個詞,復購率。「如果大家去高校、三甲醫院包括律所看看,Volvo車的比例非常高。」
通常情況下,車主在購買第二輛車的時候往往會選擇新品牌嘗鮮,但很多Volvo的車主卻表現出了一種近乎「固執」的忠誠。
在劉若清看來,車主和Volvo的連結不僅是物理上的連結,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連結。
他表示,Volvo的用戶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講究個人的獨立空間,喜歡開車自駕游,所以Volvo成立了「瓦罐聯盟」,主要針對V系列車主。
今年,Volvo還針對教師、律師、醫師群體成立了「三師俱樂部」。儘管成立成立不久,但用戶的參與熱情非常高,用劉若清的話來說就是「水到渠成」。
Volvo瓦罐聯盟
「我們發現有很多車主有這個訴求,所以搭了這個平台」,劉若清說,這些人群不一定在一個城市,但他們精神層面是有共鳴的,不是只有線下一起參與活動才能產生共鳴。
或許,這也是為何那麼多車主願意為Volvo站台。除了Volvo的產品獲得認可之外,還有彼此的感情和超越一般車企對車主承擔的責任而產生的認同感。
一位買過三輛Volvo的車主說,他選擇Volvo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在理念的契合,也就是Volvo一貫以來倡導的以人為本。極簡的設計,極致的環保,極限的安全,相比浮誇的內飾和外觀,才是更具內涵的豪華。
或許,這也就是用戶買了Volvo,真正體驗以後,第二第三輛都還要買Volvo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