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有駕照的老司機,可能永遠無法拒絕這種影片的誘惑:看別人考科目二的實況影片。

畢竟,當螢幕里響起「 扣 100 分,考試不合格 」時,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優越感的事了。

不知道從啥時候起,網上誕生了一批科二迷惑行為合集,不看完這幫新司機的騷操作,你根本想不到還能有這麼多掛科的奇葩方式。

有倒庫前太緊張,直接把安全帶給扣到副駕駛的: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還有像考試沒過,學員教練當場崩潰破防的,更是數不勝數: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甚至還有人在科二前來一波無實物表演,祈求倒庫之神的庇佑: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反觀評論區里的老司機們倒是開始談笑風生,表面上挺著急,其實看看自己手裡的駕照,一種難以言喻的爽感頓時湧上心頭。

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科二這種東西不應該一把過嗎?這幫人卻凈整一些腦溢血操作,怕不是壓根不適合開車?

原本鯽魚也這麼想,直到我去小紅書上搜了搜,好傢夥,為了考個科目二,何止是嚴陣以待啊,這簡直比考研還要下功夫啊!

普通點的,從流程到注意事項都有人給安排了事無巨細的經驗分享。

進階版的,還有這種傻瓜級操作的注意事項: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王者級別的,居然有人為了教你考駕照,直接整了一系列手寫筆記??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這類筆記不僅點贊數好幾萬,評論區里還全是感謝部落客的莘莘學子,甚至有人拿了駕照還要單發一條筆記,炫耀一波,自己也講講通關心得。

老司機此時可能想吐槽,這類筆記雖然內容挺詳實,但是有啥意義?有這功夫,不如多練練車,小紅書上的這幫年輕人,自理能力就這麼差?

不過吧,鯽魚細讀了一下這些筆記才發現,自己可能是有點倖存者偏差了。

我查了下數據,其實很多地區,科二的通過率只有 60% 多,很大一部分人是沒法一次過的。

然後因為當時鯽魚報名找了熟人,對比了不同人發布的攻略才知道,這裡邊門道還真不少,各地規則不同、車況不同,甚至還有細化到各項費用,甚至和教練打好關係的經驗分享。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運氣好就罷了,如果運氣不好也不知道要試車,兩眼一抹黑地去了,側方時候一腳離合熄火了,你冤不冤?

該說不說,如果身邊沒有過來人,看幾篇自己城市的駕校攻略,沒準還真能少走點彎路。

當然了,說一千道一萬,對於鯽魚這個老司機來說,考駕照的經驗再詳細,對我來說也沒啥用了。

不過就在我刷完一波存在感,準備關掉小紅書的時候,首頁里刷到的一條儀錶指示燈教學吸引了我的目光,裡邊居然有好幾個自己都沒鬧明白的。

好嘛,本來抱著嘲笑新司機心態進來的鯽魚,居然增加了新知識??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帶著試試看的心態又刷了刷,鯽魚發現除了已經拿駕照的分享經驗以外,小紅書上也有挺多生活其他方面的老司機。

有人分享了自己買高鐵票的經歷,並且告誡大家選擇復興號的種種優勢:WiFi 覆蓋、充電口不同等等。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誒,原來高鐵的車型不同,裡邊的功能服務還有區別的嘛??對於鯽魚這個常年出差,永遠是看價格盲選的愣頭青來說,這還真是開了眼了。

不僅是買票,也有很多人會實時更新各地出行的最新隔離政策,這些資訊雖然都可以查到,但肯定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懂。

除此之外,還有像滑雪裝備怎麼選啦,智慧家居該怎麼布置啦,某某景點到底值不值得去,咋買票便宜,應有盡有。。。

你可能想說了,景點也好,簡歷也罷,網上不是到處都是?想知道怎麼寫簡歷,看各種大廠 HR 分享的經驗,不比這香多了?

但鯽魚倒是覺得,小紅書上的這些生活經驗,還是挺特別的。

仔細想想,大多數平台上的教程和分享,都是由部落客們的選題主導的,雖然他們也會分享各種知識,但不一定適合你遇到的問題。

比如一期講談判技巧的影片,即便乾貨再多,也不一定能像這份實況砍價聊天記錄實用。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況且,很多人都在吐槽駕考、裝修、寫簡歷的難,不是因為大家缺乏理論知識,而是這些事往往壓根就是人治,沒有標準答案,看運氣、看人品,看靈感。

更重要的是:看經驗。

而這種個性化、普適性比較強,沒有標準答案的生活經驗,在很多平台都是空白的,被忽視的。

所以,很多年輕人就在小紅書上形成了一種圍爐夜話的氛圍,遇到問題去小紅書上搜搜,過來人講講心得,按你說做了效果不錯,我也來講講。

都普通人,報團取暖,咱誰也別瞧不起誰。

不過話又說回來,很多普通人分享的生活經驗,看上去都還挺接地氣的,是不是和小紅書精緻的標籤有點矛盾?

但這種氛圍的出現並不是偶然,而是他們一直在主動求變。

早年間,小紅書主打跨境電商和電商社區,當時有句slogan 是「 找到全世界的好東西 」,購物和消費是主流內容,也讓「 種草 」一度成為小紅書身上的標籤。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2017 年,小紅書開始向生活分享社區轉型,但他們主打的生活方式類目,不僅不夠實用,而且因為品類有限,也沒辦法覆蓋太多人群。

小而美髮展到盡頭,就出現了畸變和失真,也就形成了大家心中濾鏡、過度美化的印象。

於是從去年開始,小紅書就開始和大眾進行了一系列溝通,重構大眾對小紅書的認知。

首先是美食。去年春節,小紅書發布了一支「 為愛做飯 」宣傳片:

講故事的同時,也在告訴大家:小紅書上有 2000 多萬篇和做飯有關的筆記,其實小紅書上也有很多特別有用的烹飪經驗。

然後是知識。五四青年節,小紅書發布知識新青年宣言。

「 去大城市就業,還是回老家?」

「 996 有必要嗎?」

以此來告訴大家,他們在知識領域已經有 150 萬創作者,遇到難以回答的疑問,你同樣可以來小紅書尋找答案。

接下來是運動。藉助奧運會的東風,小紅書又通過運動生活季,強化了一波大眾對自身運動品類的認知。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吸引了運動員入駐的同時,更強調普通愛好者和運動的勾連,囊括跑步羽毛球,以及像衝浪等極限運動多種品類。

像裝備選擇、新手入門這樣的實用乾貨也成了小紅書上的熱門話題,當時關於運動鞋的討論,小紅書上就有超過 32 萬的筆記。

冬奧會在即,各種關於滑雪裝備推薦的內容也順理成章地湧現出來。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小紅書並沒有做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是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強調了自己品類的多元化,傳達了自己的價值導向,就產生了連鎖反應。

從小眾的消費價值、審美價值到大眾實用價值的轉變,讓原本沉默的大多數從觀看者變成了參與者。

畢竟,經驗是個眾化的需求,無論有沒有人強調,用戶們都會用腳投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社區的氛圍。

單純分享照片的內容,有時候反而不如這種樸實無華,直接貼個地圖的攻略受歡迎。

科目二好難 小紅書居然成了上萬年輕人的救命稻草

氛圍和文化是一個社區成功與否的關鍵,更廣泛的品類,也讓小紅書得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分享生態,從深挖一群人的需求,轉變為了挖掘更多人的需求。

新用戶能學到東西,也就有了分享新觀點、新經驗的動力,產生了良性循環,小紅書也在向實用、有用的價值進化。

話說,劉昊然前兩天說自己考駕照一遍過,不會就是在小紅書上取過經吧。。。

說正經的,小紅書的主要目的,還是想通過真實場景告訴大家,方方面面的生活經驗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年後該找工作了,怎麼才能做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的簡歷?可以來小紅書找找靈感。

過生日定餐廳怎麼選?提前點菜又怕翻車?照著過來人的經歷做就完事了。

藉助這幾個場景,小紅書想說的是,如今的自己,已經成了一本能給你建議、參考和啟發的生活指南,更重要的,也是對用戶們成千上萬的乾貨筆記做了一次翻譯:這是筆記,更是大家的「生活經驗」。

仔細想想,我們所處的互聯網一直在分層,人們逐漸習慣從 KOL 的觀點中學習知識,獲取答案,小紅書在告訴我們,即便每個普通人的視角是有限的,經驗是不足的——但當兩億人的生活經驗彙集一處時,它一定是有力量,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