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健身教練轉行程式設計師:拿到年薪76萬offer

從健身教練到碼農,從年薪不足4.5萬美元到12萬美元——

國外小哥32歲才開始從零學習電腦的經歷在Reddit引發圍觀。

其實這位小哥並非什麼學霸,高中畢業成績只夠申請社區大學。

在經歷參軍、學醫兩次夢想破敗後,又做了幾年健身教練,才終於找到了自己願意為之努力的電腦行業。

有趣的是,不少網友們看完他的故事,最好奇的是他30多歲怎麼有這麼多精力來平衡工作和學習:

「我才31歲,就感覺『多任務處理』的能力大不如21了。」

經歷兩次人生大失敗,對機器學習產生了興趣

小哥自述家庭出身並不好:中下階層,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監護權之爭一直不斷,警察經常上家裡來。

他也經常轉學,沒有朋友,總是被欺負。

好在上了高中之後,情況終於穩定。

而一直對未來沒有規劃的他在一部日漫的影響下,開始變得自律起來。

不過學習成績不好的他(GPA 2.1),選擇努力鍛煉身體,在高中畢業時參軍。

然而他有一個天生的腎臟方面的問題,落選了。

沒有放棄的他選擇接收兩年的治療,但最終還是被告知,有這個疾病歷史也不行。

好吧,又回到原點了。

迷茫的他做起了健身教練,然而他發現自己還是對學習有興趣。

不過鑒於高中成績不好,他只好進入社區大學學習。

這次他的成績非常好,畢業之後轉入了更「體面」的大學開始讀生物學學士學位。

他還準備以後讀個醫學博士(MD),當醫生。

然而這行激烈的競爭壓力和學業壓力讓他陷入了自我懷疑,得了抑鬱。

5門課有3門不及格的他差點被退學,最後他咬牙堅持把績點提到2.7,勉強畢業。

那時的他,剩一屁股學生貸款債,又只能在實驗室找到一些工資很低、得不到什麼鍛煉的打雜工作。只好再次做回工資還算可以的健身教練——人生再次回到原點。

但這樣不行啊,他心想,這就是個死胡同,健身教練雖然賺錢但是在智力上沒啥挑戰性,我也厭倦了天天和人打交道、推銷課程。

偶然的機會,他聽說了機器學習。從來沒有學過編程的他一下子激發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大概了解CS領域後,他變得更加感興趣(當然,豐厚的報酬也是一部分原因)。

32歲轉入CS,獲得76萬年薪

希望再次燃起。

小哥研究了一下,認為讀個CS碩士再轉行是最佳選擇,這樣前面讀的本科也沒浪費。

不過他碩士的績點不夠3.0,沒資格參加大多數研究生課程,進了一所只要2.5GPA就可申請的私立高校——美國德保羅大學。

他心知該校的電腦專業並不厲害,為了在畢業之後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得學習和實習兩手抓。

在學業方面,除了自己學校的課程,小哥不斷補充額外的材料,旁聽其他課程,包括reddit、edx、coursera和youtube上的大量在線資源,以及他發現的最有價值的伯克利、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精英大學的開源材料和講座。

實習方面,他刷了超過2月的LeetCode,在平台上進行多次模擬面試,不斷四處投簡歷,不管自己是不是「夠格」。

最終他在一家專門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大學研究中心拿到了一份編程實習。

「雖然面試失敗了很多次,但是我只需一次成功,最終我抓到了那一次(就足夠了)。」

除此之外,小哥還說,生物學的本科學位果然沒白費,幫了他不小的忙。

而就這樣一邊實習一邊學習,34歲的他最終以3.9分的GPA順利畢業,以畢業生的身份在醫學領域拿到了12萬美元(摺合76萬多人民幣)年薪的軟體工程師offer——人生終於「開掛」了。

有網友表示,這真的不少了,美國初級程式設計師的平均收入才在5萬美元到8萬美元之間。

而面對網友最好奇的「30歲如何處理工作、財務、學習時間和人際關係」的問題,小哥沒有擺啥大道理:

主要是新冠疫情幫我節省了很多上班/上學的通勤時間,我幾乎沒有什麼人際關係要維護。

多任務處理能力和時間管理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的工作時間安排都是固定的,其餘事情可以靈活安排,比如學習的話就在工作之外看錄播課。

32歲健身教練轉行程式設計師:拿到年薪76萬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