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問我:你做事仔細嗎?
引子
2015年的時候,我去58面試。因為有前同事的介紹,面試官不用問就對我各方面能力什麼的都很了解。本身那個同事級別就比較高(如果我面試通過,大概他大概是我領導的樣子)。所以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去面試前級別什麼的都定好了。面試就是走個過場。
其中一個面試官,級別應該是我那位同事的領導。就問我:「因為咱們是做金融的,需要非常仔細,你做事仔細嗎?」當時我只要回答是或者否就行了。但是現在想來,是否仔細不是一道判斷題,而是一道思考題。
對仔細的意識
領導這個問題聽起來無關痛癢,誰遇到這種送分題不會回答一句:「我很仔細。」呢?而我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最後沒有去58。因為這不僅是一道題,而是領導向我透露的他們團隊的生存指南。不是送分題,是送命題。
沒去58的原因之一是那時候我做事還很沒有章法,這點從寫的文章也可以看出來:結構是亂的。因為這道題,我打怵了。
個人之見:中國互聯網技術人員整體而言對品質的意識要落後與傳統軟體技術人員、落後與國外相同領域的技術人員。這種意識的不足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有關係。中國互聯網過去十幾年發展太快。早幾年講究:唯快不破、大力出奇蹟、快速試錯。多數產品如曇花一現,還沒有到達需要做好的階段就完成了整個生命周期。
從0到1的項目,評價技術的標準是:會做、做得快。十年前這種意識還是可以找到不錯工作的,可以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這種意識是非常危險的。
對於意識對人的影響,舉個別的例子:三觀正對人的影響。
我媽是有良心的醫生。窮人來看病,幾塊錢能治好的病不會給他們開貴的葯。貴的葯,其實醫生是有提成的。那麼多年我媽也抱怨。說她在醫院裡業務能力強,但是掙錢不多。一個科室的,其他人早都從醫院分的房子搬走,換更好的房子了。但是,她也很清楚骨子裡的正讓她贏到了最後。
她培養出的孩子還都不錯,我哥山大畢業,現在當了個小縣長。雖然我們兄妹彼此看不上,老死不相往來。但是,每次回老家看我爸,一下火車站就能看到我哥對縣裡規劃的廣告。火車站對面就是「互聯網小鎮」。他還是想為大家做點事情的。
我媽在世的時候經常欣慰的說:論培養孩子,那些早早換了更好房子的同事都不如她。
意識最難培養,除非遇到什麼大事,突然頓悟了。不然,遇到思想不到位的員工,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領導對下屬要:正其心、立其志、用其長。正心最難,如果是別人意識上的盲區,可能說了很多人家就是不明白、沒感觸。說多了還可能會引起抱怨。
回歸主題說對仔細的意識。從之前《進行一個sql優化需要做哪些準備?-Metadata Lock和online DDL》和《在別人寫的程式碼上做修改我是這樣保證正確性》兩篇文章的回饋來看,一些朋友還是沒有意識到寫的事情是必要的步驟。我就打算隔一段時間出篇這樣的文章,耳濡目染,把這顆種子種下去。不時的澆水,說不定哪天就發芽了呢。
對仔細的理解
針對仔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很多事情上,我使用「扣數字」法,來保證流程規範性和傳達的有效性。
保證流程規範性
舉個例子:《進行一個sql優化需要做哪些準備?-Metadata Lock和online DDL》里提到,我要進行生產變更,加個索引。生產變更前後都發生了什麼呢?
從公司流程上,生產變更要提工單,層層審批和部門架構師把關,相關團隊備註。之後開始操作的這一天,我拉了一個群,在群里發了一個消息:
大家好,XX工單將於今天下午4點35分30秒執行(只有14分鐘,請務必遵守時序),
請大家按照下面時序進行
以上嚴格順序執行,
@G @H 以上執行完後辛苦確認業務情況,有問題及時回饋
保證傳達有效性
舉個例子,公司讓我負責整個部門的一項工作,我從各個團隊徵集了負責人來完成工作。拉了一個群,先簡單再次介紹事情背景拉齊認知,同步相關資料。
請大家於XX月XX日前完成XX工作,
有任何技術問題可以諮詢 XX和XX 兩位技術專家。收到請扣1
有效時間內沒有回復的,輕量級溝通,確保所有人都回復。
總結
正其心、立其志、用其長。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