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寶收款碼仨月後要「變身」?我發現了一點新商機
這幾天不下十個人來問,這條完全不講人話的新聞,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一部分朋友被標題黨給唬住了:我的收款碼以後還能用嗎?
另一部分朋友在擔憂那些小攤販:老爺爺老奶奶怎麼收錢啊?
其實我們先跟業內人士聊了一下,說影響不大,不要害怕,總有辦法,會通知噠。
這次也趁著周末,給大家說道說道這個事兒。
這條政策,其實來自於今年10月13日,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即「259號文」)。
所以是為什麼隔了一個多月突然衝上熱搜,誰在搞事
原話是「個人靜態收款條碼原則上禁止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確有必要的實行白名單管理。」
有些文章標題,把這句話簡略為「微信支付寶收款碼不能用於經營收款」,這可能就有點離譜了。
先說一下,微信支付寶出的收款碼,分為個人碼和商戶碼。
個人碼,就是你打開支付寶、微信,點進「二維碼收款」,顯示的那個介面。
商戶碼,會複雜一點。它會多出一些流程和介面,比如商戶認證、營業執照提交,經營報表的數據呈現等等。
大家有時候看到店主用了個還挺精緻的收款碼亞克力牌牌,多半是在商戶碼這裡申請的。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在用商戶碼的人了,那問題不大。
那麼,啥叫「靜態」?通常下方會顯示「保存收錢碼」,這張二維碼圖不變,你也能收到錢。
相應地,「動態」的意思,就是這張二維碼圖不變的話,它過一會兒就失效了。它得一直變。
像付款碼,就是明顯的動態碼。
有時候你在便利店,打開付款碼等著買單,結果前一個顧客和店員突然吵起來了,你又等了幾分鐘,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那個付款碼會自動地變化一下圖案。
所謂「面對面收款」,就是你把手機掏出來,打開App,掏出收款碼給對方掃。
「遠程非面對面」,就是你把收款碼截圖保存,發給別人,或者貼在牆上,總之不是一個「新鮮」的二維碼。
……明明挺日常挺方便的操作,怎麼解釋起來這麼費勁呢。
通知中提到,「對於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徵的個人,條碼支付收款服務機構應當為其提供特約商戶收款條碼,並參照執行特約商戶有關管理規定,不得通過個人收款條碼為其提供經營活動相關收款服務」。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幫朋友買個東西,回頭她把錢通過這個碼轉給你,那沒什麼問題。
如果你要做生意,不管你是賣煎餅果子還是烤冷麵,總之存在售賣商品、提供服務的行為的話,那最好還是去開一個商戶碼,不要指望繼續使用個人碼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使用個人碼招誰惹誰了?和商戶碼看起來沒多大區別啊?
當然有區別啦,商戶碼要錢的嘛。
商戶的收款碼是有費率的,個人碼沒有,如果大家都用個人碼,收單這塊的收入就少了很多。
但個人收款碼,肉眼可見方便了許多,不用額外走複雜的認證流程,還可以直接提現,提現費率也相對較低。
也有熟悉支付寶流程的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解釋了小商戶如何盡量省下手續費,但不少業內人士還是認為,個人碼向商戶碼轉換,多少都會導致手續費的增收。
你往上翻一下那個商戶經營介面,這麼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收你點手續費怎麼了
其實,之所以這麼折騰,和稅務有莫大的關係。
(雷峰網推薦閱讀:《爆鄭爽偷稅億元?我發現了AI金融「幾個億」的新商機》)
企業資金要確保真實性,要明確資金流向。會計里有個相關名詞叫「三流合一」(或稱「三流一致」),指的是:
資金流(銀行的收付款憑證)、票流(發票的開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或勞務流)相互統一,即收款方、開票方和貨物銷售方或勞務提供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而且付款方、貨物採購方或勞務接收方必須是同一個法律主體。如果三流不一致,將不能對稅款進行抵扣。
簡單來說,大家遇到的正經企業,工資通常都走銀行代發。
如果你的老闆,用個人收款碼收付貨款,用個人收款碼給你發工資,這聽起來是不是就不大對勁?很容易導致資金流向不明,存在偷稅漏稅的嫌疑。
也有媒體翻出了三年前的一個案例:某公司是通過個人賬戶取得公司收入上百萬,這筆賬外收入未申報繳納增值稅、城建稅和企業所得稅,最後被罰補繳稅款、滯納金,並剝奪當年稅收優惠。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近年來搞「跑分」(也就是洗錢)、黑灰產、網路賭博和電信詐騙的,實在是太多了。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如果是銀行——網聯——支付機構的通路,網聯基本都能監控到。
但如果是通過支付寶和微信餘額直接支付,那就在支付巨頭的體內直接循環,不會過網聯,這也是洗錢主要的模式。
比如A有一筆錢先轉給B,保留在B的賬戶餘額里;B再選擇餘額支付,轉給C——央行、網聯是很難監控到這些資金流向的。
跑分模式,就是這樣的思路:
租用很多收款碼,將一筆大資金,通過餘額,轉到這些碼,再讓這些人幫忙轉到其他地方,給幾十塊「辛苦費」。
當然,各種風控反欺詐的技術也同步在提升當中,但是如果能在收款碼這個渠道上就加強監管,肯定更能有效打擊違法犯罪。
當時「259號文」出爐,人民銀行也已經做過了回應: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款條碼轉移賭資,為跨境賭博活動提供支付通道。為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風險管理水平,有力斬斷跨境賭博等犯罪「資金鏈」,保障社會公眾利益,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通知》。」
可見這些措施的出台,是為了狙擊不法分子,結果在一些並不準確的報道下,傳出了給大傢伙添堵的效果。
不過,怎麼保證這種嚴厲的措施,不會誤傷到遵紀守法的普通用戶,和搵食艱難的小微經營者呢?
從眾多專業人士的回饋來說,應該不用太過擔心。
一是支付寶、微信已經有了比較成熟完備的商戶碼服務體系,按需「轉碼」不會太難。
二是條例明年3月才生效,至少還有三個月的過渡期,很多亟待明確、討論的細則,相信也會在這段時間裡陸續出台。
業內人士也告訴我們,首先會被針對的,肯定還是大額、高頻的可疑交易。
我:那我還可以靠賣煎餅果子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嗎?
他:八塊錢的煎餅果子,我覺得不算大額。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人民銀行也提到了白名單機制。
如果一定要遠程收款,一定要用靜態碼,就讓收單機構把你拉進白名單,給你的交易開個小小的口子。
但是,怎樣才可以上白名單?准入門檻是怎樣的?個人靜態收款碼的有效期、使用次數和交易限額等會做出怎樣的限制?其實都是未知之數。
業內人士表示:
如果設下一刀切的固定標準,例如交易超過多少筆數、多大金額,就對收款碼做出限制,很容易導致黑灰產「貼著標準做事」,瘋狂打擦邊球。
所以,支付機構有可能採取一些動態的、實時的監控手段。
「其實監管層是給支付機構提要求,怎麼把問題控住是你機構的事,做了就來彙報,監管再根據情況討論或出台相應的細則。」
總的來說,大方向已經明了,剩下的就看支付機構能否平衡好監管要求和用戶體驗了。
當然,這個新聞,不是所有人看了都會憂心忡忡,有些人就一眼抓住了商機。
有網友就開玩笑說「利好銀行」。也沒見銀行股漲啊。
打開大盤,昨天贏麻了的,其實是一群數字貨幣概念股。
為了反偷漏稅、反洗錢、反詐騙嘛,或許只要是打擊犯罪資金鏈的,統統利好數字貨幣概念股。
但目前數字人民幣,還沒有成熟到支援大額支付。
更直接的利好群體,可能是一些第四方支付企業/聚合支付商。
有時候大家會看到商家收銀台上,擺了一個收款碼,底下標了一溜圖標,意思是你打開微信支付寶某某銀行,無論哪個App,都能成功付款,這個碼它就屬於聚合支付。
但這也不等於聚合支付商能成功躺贏,央行也發布過不少關於聚合支付管理規定,支付領域的監管只會日漸向縱深發展。
好了,今天的億點點商機分享就到這裡,咱們下一次賺錢機會(合法的那種)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