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十年後的日本福島:野生動物天堂 畫面慎人
- 2020 年 1 月 8 日
- 資訊
美國喬治亞大學最新研究稱,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帶來一場災難,該地區一片荒蕪,沒有人類生活的跡象,但是現今10年過去了,這裡變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存在著大量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
一份基於相機記錄的研究報告發表在《生態與環境前沿期刊》上,該研究報告稱,日本福島26.7萬多張野生動物照片記錄了20餘種動物,包括:野豬、日本野兔、獼猴、野雞、狐狸、狸(狐狸的近親物種)等。
喬治亞大學野生動物生物學家詹姆斯·比斯利(James Beasley)說:“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事故發生數年之後,科學界和公眾非常關注該區域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希望了解核輻射對野生動物構成怎樣的影響。”
之前一些研究報告揭曉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野生動物生存狀況,近期科學家也開始關注核泄漏事件發生10年之後的日本福島。
比斯利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證實,儘管福島存在著輻射污染,但在疏散區,仍有大量野生動物生存,並且種類達到20多種。相機拍攝到人類疏散區存在與人類發生衝突的物種,尤其是野豬,這表明當人類撤離之後,這些物種數量大幅增加。
福島大學環境放射性研究所教授托馬斯·辛頓(Thomas Hinton)等人在福島發現具有生物多樣性的3個區域,相關攝影數據來自3個區域的106個拍攝點,這3個區域是:高輻射污染的無人區;中等輻射污染的人類活動限制區;較低環境輻射污染的人類可居住區。
在相機觀察的120天里,相機拍攝了4.6萬張野豬照片,其中2.6萬張是在無人區拍攝的,1.3萬張是在人類活動限制區拍攝的,0.7萬張是在人類可居住區拍攝的。
在無人區和人類活動限制區拍攝次數較多的其他物種包括:浣熊、日本貂和日本獼猴。辛頓指出,最新研究報告並不是對動物健康的評估分析,僅是對該區域野生動物種群的觀察記錄。這項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其調查了核輻射對野生動物種群的影響,而此前大多數研究都是觀察分析對單個動物的輻射危害,在此次研究中無人區作為研究控制區,儘可能減少人類進入次數。
科學家稱,雖然之前沒有關於疏散區野生動物數量的統計,但其與人類可居住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相似,因此該區域是最佳觀察地點。
研究小組還評估了其他變數的影響:與主道的距離、相機記錄的活動時間、植被類型和海拔高度等。比斯利說:“從山地至沿海棲息地,地形各不相同,我們知道這些棲息地存在著不同類型的物種,為了考慮這些因素,我們在分析中加入了棲息地和景觀屬性,例如:海拔高度等。”
基於這些分析,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活動水平、海拔高度和棲息地類型是影響物種數量的主要因素,而不是輻射等級。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物種的活動模式與已知行為模式一致,浣熊是夜行動物,它們在晚上更活躍,而野雞是白天活動的動物,白天更活躍。然而,在無人區的野豬比人類可居住區的野豬更加活躍,該物征顯示它們可能在沒有人類活動的情況下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但是日本鬣羚是一個例外,它是一種類似山羊的哺乳動物,平時會遠離人類,但在福島有人居住的高地區域頻繁發現它們的活動蹤跡,研究人員稱,這可能是一種動物行為調整,鬣羚會避開疏散區數量較多的野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