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iPhone 13 Pro Max!翻拍了一場《無間道》
- 2021 年 11 月 11 日
- 資訊
- iPhone 13 Pro Max, iPhone手機
蘋果iPhone13系列正式發布後,其全新的「電影模式」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而這一次我們也決定細細地體驗一番「電影模式」,使用一台蘋果iPhone13 Pro Max拍攝了一部小短片,一起來跟隨短片看看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吧。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拍攝全程只是使用了一個簡易的固定支架來輔助蘋果iPhone13 Pro Max,在手持狀態下畫面也非常穩定,足以見得蘋果強大的防抖能力。
基礎配置
在「電影模式」的預覽窗口中,它的介面非常簡單,只有1x與3x的切換按鈕、調節景深的按鈕以及一個閃光燈開關按鈕。在影片畫質上,目前在電影模式下是只支援「1080P+30幀」。
編輯功能
這一次的「電影模式」支援在相冊中進行影片編輯,支援調節景深、切換焦點、設置焦點關鍵幀等等操作。
但相冊里的後期處理存在一些小問題,就是操作的介面不太容易上手需要點學習成本,畢竟只是一個內置的編輯功能,還是很難像電腦端的剪輯軟體一樣操作方便的。
剪輯部分
因為蘋果iPhone13系列的「電影模式」最高只支援1080P+30幀的影片規格,所以剪輯整體來說還是能夠順剪的,對電腦的負擔不會太大,沒有出現過於卡頓的情況。
電影模式拍出來的片子在調色上也非常舒服,樣片基本可以滿足你一些比較輕度的調色,甚至是一些風格化的調整,片子也不會出現嚴重的畫面崩壞。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電影模式的影片默認是HDR,所以在剪輯前記得要設置好正確的色彩空間,不然就很容易出現顯色不準的情況,這樣會增加後期調色的難度。
實際效果
使用蘋果iPhone13 Pro Max的「電影模式」拍攝出來的小短片,還是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的,我們也是挑出來了幾個較為典型的鏡頭進行分析。
首先是核心功能「智慧轉移焦點」。如下圖所示,在兩個人同時出現在畫面時,隨著鏡頭向右移動,畫面的焦點也慢慢變換到了右邊的角色,整個過程非常絲滑流暢,這也是常見的電影鏡頭,利用鏡頭語言來表達此時此刻畫面的主體內容。
邊緣智慧虛化效果也是比較完美的,人物與背景之間有明顯的層次感,對於突出人物主體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默認的景深下,下圖中的兩個人前後站位拍攝,但站在前面的人物虛化似乎有些重,顯得略微有些突兀與不和諧,感覺像是P上去的一樣。
在多人情況下的「電影模式」便稍顯吃力了,彷彿有點手忙腳亂,就像下圖的片段一樣,不知道該對準誰才好。這應該也是「電影模式」目前的一大難題,怎麼解決多人同時出鏡時的準確聚焦?
下面的截圖應該就是這次的「電影模式」翻車最嚴重的部分,可以看到我佩戴的眼鏡直接砍掉了一半,跟背景融為了一體。
這兩個翻車的地方共同點就是眼鏡所反射的畫面為背景環境,所以手機將其判定為背景然後直接虛化,最終導致了眼鏡被砍半的情況。
而下圖同樣是戴著眼鏡回頭,但由於眼鏡反射的內容為後面的人物,而不是背景畫面,所以這一次就沒有將眼鏡直接抹掉,沒有出現虛化過度的情況。
總結
電影模式整體體驗下來,可以看出的確有不少技術含量在裡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噱頭,例如「智慧轉移焦點」功能等等,蘋果似乎重新定義了「電影模式」,如果後面還有別的廠商想要加入這個功能點,那就得好好花點心思了。
當然,「電影模式」的問題也是存在的,諸如1080P的解析度、30幀的幀率等等,希望能在蘋果iPhone13的後續更新中看到畫質的提升,別讓我們等到下一代了,畢竟憑藉A15的算力支援個「4K+60幀」應該不成問題吧?如若能夠實現這個功能將會大放異彩,特別是在這個「人人皆是創作者」的時代,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拿起手中的小設備去創作自己的作品。
其實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我們在創作中慢慢開始打破「技術壁壘」,讓許多曾經難以觸及的電影效果「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人們不再因為設備不行而與一部好作品擦肩而過,讓「內容為王」、「創意至上」的理念落到每一位創作者的身上。在此刻與未來,你只需要擁有一台蘋果iPhone13或其他手機,與一個好的創意,你也可以創作一部精彩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