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存儲市場展望:又要變成我買不起的樣子?
- 2020 年 1 月 6 日
- 資訊
2019年,對NAND顆粒大廠來說絕對是驚心動魄的一年。固態盤、記憶體條價格持續走低,舒服了百姓,涼了廠商的心。
2020年,又是各位廠商與用戶希望滿滿的一年。PLC顆粒問世在即,國產存儲廠商技術能力日漸壯大,用上國產好產品的日子不遠了。
2019年,存儲領域到底有哪些事情不堪回首,2020年,又有哪些新技術值得期待,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SSD篇:大船靠岸,人手一片,全面提速
SSD如今已經成為玩家裝機必備之物,而2019年SSD的價格用“真香”來形容在合適不過了。
隨著快閃記憶體晶片製程的轉換完成,從2018年開始,SSD的價格就持續性的走低,到了2019年,整個SSD市場更是被這波降價浪潮席捲,無論是M.2介面的NVMe SSD,PSSD還是SATA介面SSD,它們價格都是非常的“香”,不少SSD價格甚至下殺到了0.6元每G,等等黨們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白菜價”。
唯一遺憾的就是,自11月底開始相關NAND Flash產品的價格就開始漲起來了,部分SSD產品甚至還創下2019年的價格新高。這對於裝機玩家來說可不是啥好消息,有剛需的可以提前上車,不要等到2020年底再來遺憾。
▼512GB SSD成為主流,M.2 NVMe SSD成為主角
眾所周知,前幾年由於技術和價格的關係,固態硬碟市場由小容量型號佔主流。大部分消費者在選購SSD的時候,都以128GB和256GB的SSD為主。
而最近幾年得益於3D NAND技術得到巨大的發展,大容量SSD的單價變得越來越具吸引力,性價比甚至超越了小容量SSD的單價,目前500—512GB固態硬碟成為了最受玩家青睞的容量規格。
至於介面方面,SATA介面SSD依舊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其介面兼容性可以讓老電腦輕鬆提升性能。與NVMe SSD相比,除了順序讀寫性能較弱,日常使用的體驗其實不差上下。
而新裝機的朋友,更加會偏向選擇M.2介面的SSD,對比於SATA SSD,它的體積會更加小巧,省去安裝SATA SSD需要外接數據線與電源線導致的走線問題。再加上其售價比SATA SSD貴不了多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出貨量處於持續增加的狀態。
據消息了解,未來索尼PS5和微軟Xbox Scarlett主機會大概率採用NVMe M.2 SSD,主機遊戲載入慢的老大難問題終於不用靠自己拆機換硬碟來解決了。
▼TLC 快閃記憶體依舊是主角,更多新技術正在路上
熟悉SSD行業的玩家,都知道TLC當年到來的時候,MLC被迫“死亡”了,因此去年QLC到來的時候,不少玩家也擔心TLC會面臨類似的命運。可由於QLC本身體質的緣故,對比於TLC,前者的寫入性能和壽命會更差,尤其是在消耗完快取的情況下,它的連續寫入性能甚至降到了100MB/s左右,與HDD差不多水平了。
正因如此,2019年的DIY圈子流傳著一句話:QLC=科技倒退的表現。
事實上,雖然不少廠商都發布了消費級的QLC SSD,但買賬的消費者並不多,如今TLC依舊活的很滋潤,MLC也存在於個別品牌旗艦型號中並沒有滅絕。
當然這也並不妨礙廠商們對於QLC的推進,畢竟雖說QLC速度、壽命、穩定性等方面可能會比TLC差,但是更便宜的成本、更大容量的優勢是無法忽視的。只要你不是經常進行大容量數據傳輸的操作,那QLC SSD在它壽命終止之前,使用體驗跟一般SSD體驗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
目前144層堆棧的QLC NAND已經在來的路上了,而英特爾更是將QLC與自家的傲騰技術合二為一,帶來了全新的特色方案,目前已經優先應用於伺服器市場了。
QLC的小弟PLC今年也出來“冒泡”了,就問你怕不怕?與QLC快閃記憶體相比,PLC快閃記憶體可以幫助廠商降低25%左右的成本,這意味著PLC SSD的價格將進一步向HDD價格靠攏,SSD的容量則將會向8TB、16TB的方向邁進。
固態快閃記憶體顆粒由MLC向PLC演進,不就是機械盤由PMR向SMR演進的過程嗎?
▼不能不提的PCIe 4.0
眾所周知,無論是圖形處理器還是存儲設備在內的硬體都因為走了PCIe通道,而獲得了更快的傳輸速度。SSD由SATA通道改走PCIe通道以後,順序讀寫性能從原來550MB/S飆升到現在的3500MB/S,數據傳輸速度得到了質的飛躍,內容工作者也減少了素材傳輸時的等待時間。
隨著今年AMD旗下支援PCIe 4.0的第三代處理器和X570系列主板的全面開售,PCIe 4.0時代也正式宣告到來。PCIe 4.0傳輸速率高達16GT/s,比3.0翻了一倍,雙向傳輸速度可達到64GB/s,這意味著SSD的傳輸速度上限將再次拔高。
不難想像,PCIe 4.0將是DIY硬體廠商、尤其是存儲廠商著重開闢的市場。目前不少硬體廠商已經量產PCIe 4.0 SSD,像影馳HOF Pro PCIe M.2,技嘉 AORUS NVMe Gen4 SSD,這些PCIe 4.0 SSD的最高連續傳輸速度已達到5000MB/s,同時,它們的隨機4KB性能也有一定提升,是目前性能最強悍的SSD產品。三星也已經推出了PCIe 4.0產品,但只面向企業,相信下放到消費級市場後能從價格與性能上引起不小的波瀾(買不起)。
▼國產SSD,不小的突破
2019年國產SSD領域還是比較令人驚喜的,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在其官方微信正式宣布,已經量產64層256 Gb 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以滿足固態硬碟、嵌入式存儲等主流市場應用需求。長江存儲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採用全新的Xtacking架構設計而成,可以顯著提升產品性能、縮短開發周期和生產製造周期。
雖然64層堆棧技術距離主流的96層堆棧技術,以及最前沿的128層堆棧技術還有不少的距離,但對於國產SSD領域來說已經是一次不小的突破。
至於國產SSD主控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不少國產SSD上面早就已經在運用了,我們離純國產SSD量產可謂是越來越近了。
▼展望2020年SSD市場 便宜大碗會來嗎?
2020年的SSD市場主線將繼續圍繞著“大容量”的大方向進行,市場供需關係與技術升級將會導致價格波動,但國產新血液的加入很有可能會將價格導向低的方向。
正如上面國產SSD所說,紫光如果能憑藉純國產SSD打入現在的SSD市場,其他品牌的SSD多多少少會以降價或者是技術的更新換代方式來應對(使用成本更低的方案)。
但企業的本質都是為了盈利,我們並不能因為它是中國企業就對它要求過多或者是打上“愛國”的標籤,現在可以做的就只有等待了。
AMD穩健發展,在今年也會有比較大的可能將不那麼親民的PCIe 4.0 SSD拉低門檻,雖然它更新換代後對大家的影響並不如當年IDE介面升級成SATA介面那樣令人震撼,但說白了,現在的PCIe 4.0 SSD只能算是半成品,僅僅是提高了一下順序讀寫速度讓大家過過眼癮。目前銷量比較低迷的情況會刺激廠商進行主控顆粒的研發升級,大家關心的4K隨機讀寫提速也有望在今年看到。
基於雷電3技術的USB 4.0在今年會陸續推廣,對存儲產品的影響莫過於傳輸速度上限了,目前最快的USB介面是USB 3.2 Gen2x2,傳輸頻寬上限為20Gbps,即2GB/s,要餵飽3GB/s+的NVMe固態硬碟顯然不夠,雷電3的頻寬有40Gbps,但支援雷電3的移動硬碟價格死貴,USB 4.0的推行能有效降低這種高端玩意的門檻。
2記憶體篇:128G有戲、但可能要漲價記憶體篇:價格速降有如跳水,次品顆粒魚目混珠2019年最讓消費者高興的事莫過於記憶體降價了,畢竟SSD貴了我們還能先裝個HDD熬一熬,記憶體貴了是真沒辦法。記憶體價格在2018年的基礎上記憶體價格進一步下跌,部分8G DDR4記憶體條價格甚至跌到了200元以內。
但消費者始終是韭菜,廠商不斷縮減產能,下半年記憶體的價格也有所反彈了。不過經歷了2017年的那一波以後,任它再漲價,內心已經毫無波瀾。
上年Q2、Q3季度的記憶體很可能是歷史最低價了,今年理論上不會更便宜,甚至會有略微漲價,畢竟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有剛需的朋友直接買就行。
▼消費升級,128GB更有快感
雖然從容量關注度方面來說,8G容量記憶體還是最受關注的那位。可隨著記憶體價格的下跌,以及軟體、遊戲的硬體需求變高,16G記憶體受到越來越多玩家的關注,4G記憶體總算是淡出主流玩家視線中了。
但很多廠商就瞄準了這個機遇,使得今年記憶體市場還冒出了大量低價16GB記憶體,200多就能拿下一條。可經過我們評測室的深入測試,發現這些低價16GB記憶體,其實都是使用三星C-die顆粒偽裝成B-die,成功讓主板識別開機。但在主流平台上並不能確保穩定使用4bit顆粒記憶體,使用的穩定性實在是令人堪憂。建議用戶還是選擇大牌子記憶體購買,例如芝奇、美光、金士頓等。
雖然這個16G是不靠譜的,但上游端顆粒廠商三星、海力士、美光卻在2019年已經能夠正式量產單顆16Gb(2GB)的DDR4顆粒了,單條32GB容量的記憶體變為可能,插4條記憶體就能夠享受到128GB的快感。不過正好遇上記憶體漲價,老百姓想用上便宜的大容量記憶體,還有比較長的時間要等。
▼國產記憶體在路上,耐心等等……
國產3D NAND進步飛躍大家有目共睹,可隔壁的中國DRAM記憶體晶片卻還一直在開拓當中,目前DRAM記憶體生產主力依舊掌握在三星、SK Hynix及美光三大公司手上。不少玩家應該知道,中國之前成立了三大記憶體廠商,分別是福建晉華,合肥長鑫和長江存儲。其中長江存儲主攻NAND快閃記憶體,福建晉華、合肥長鑫主攻DRAM快閃記憶體。
但福建晉華由於與美光的專利糾紛,被禁運後陷入了困境,可以說整個DRAM領域就只有合肥長鑫在支撐。而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合肥長鑫已經研發出19nm製程的DRAM記憶體晶片,雖然與美光、三星等公司先進的第三代10nm製程記憶體還有一兩代的差距,但已經能夠量產並應用於部分市場了。同時,其與國際主流DRAM產品同步的10納米級第一代8Gb DDR4也在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上亮相。此外,紫光也決定重新殺入DRAM記憶體晶片領域,全力加速發展國產記憶體。
總體來看,目前國產記憶體起步定位雖然較低,但前景比較明朗,值得期待。
▼DDR5殺到,2021預計能用上
不知不覺中距離第一代DDR4記憶體面世已經過去9年之久,其後輩DDR5也籌備有段時間了。美光、三星和SK海力士都陸續展示了DDR5的樣品,SK海力士更是在去年公布了一顆DDR5-6400記憶體晶片,其頻率高達6400MHz,是現在主流高頻DDR4 -3200記憶體的兩倍速度。
照這個速度,記憶體要比CPU或者顯示卡這種硬體要更快到達10GHz的里程碑。(別問,問就超10G,人類感謝你)
看起上可以說是非常的美好,不過根據目前各家的情況來看,預計2020年開始才會有DDR5記憶體應用以及量產DDR5記憶體。而消費級市場使用的話,預計要等到2021年了,畢竟無論是Intel還是AMD目前都沒有平台支援DDR5記憶體,一切都需要等英特爾、AMD、高通等廠商準備完畢才行。而且,雖然2018年就正式發布DDR5標準,但實際上並沒有明確,最終規範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
▼展望2020年記憶體市場 又要變成我買不起的樣子
2020年,記憶體市場更多的會圍繞著大容量的主題進行。越來越多人加入自媒體的行業,對高性能主機的要求將會有所增加,單條32GB記憶體出來後應該會有比較可觀的市場。
3000MHz以上頻率的記憶體將會成為主流,並且因為三星B-DIE的顆粒停產,變相提高B-DIE顆粒記憶體條的價格。不過相應的,使用美光與海力士的高頻記憶體條價格會更加親民。
2019年也出現了很多令DIY玩家瘋狂的記憶體顆粒型號,比如海力士的CJR,美光的C9BJZ,它們非常能超,且價格實惠,稱之為平民法拉利也不為過。廠商的技術研發能力增強,今年也會出現至少一款體質直逼B-DIE顆粒的新產品。
最後就是價格,多方新聞都指今年記憶體成本要漲40%,預測上半年各個媒體都會就這個事情寫一大堆新聞了。
反正都見慣了大風大浪,又不是沒見過六七百的8G記憶體條,上年抄底記憶體的就偷著樂,現在還有剛需的就趁早吧。
提速的一年,你會不會“加錢保平安?”
總的來說,2019年存儲市場還是友善的,無論是SSD還記憶體價格都在相對合理的區間,而國產領域也算是初有建樹,未來可期。
2020年,最有看點的當屬國產顆粒應用在各個領域,能夠量產固然可喜,可最關鍵的還是要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立足市場。
SSD和記憶體,依然是中端佔領大部分市場份額,並且也如上面所說,快閃記憶體顆粒減產,漲價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會影響到大量普通用戶。
只能說,希望漲得不要太狠。
跟存儲相關的還有近年興起的智慧穿戴設備。
走在街上,人們手上戴著的已經不是當年爛大街的街表G-Shock天梭……而是各種智慧手環,手錶。聯通已經獲批開啟esim服務,意味著很多人平時只是拿來計步看心跳然後就吃灰的智慧表終於能讓你少掏一次手機。只要加上esim,智慧手錶就已經具備手機的一切基本功能了。
別看這些設備體積小巧,存儲容量其實很好解決,關鍵是如何將智慧設備普及至大部分人都用得起的程度,減少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採購成本應該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不過看著行情,今年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價格變動。
“加錢嗎?” “還是算了,能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