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畢業生人數近千萬:大家就業這麼選擇!壓力山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近日公開表示,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群體就業一直面臨不小壓力,今年高校畢業生達到909萬人,同時受疫情、洪澇災害等影響,部分中小企業出現減招慎招的現象,招聘形勢相對緊張。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下稱「景氣報告」)顯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向好、經濟發展持續恢復,2021年三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環比下降,但同比上升。

909萬畢業生將湧向哪裡?「慢就業」現象突出 大家熱衷考研、公務員

另一家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近日發布的《2021中國重點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報告》還顯示,2021年的就業機會明顯多於過去兩年,在受訪的123家大學生僱主中,有80%對畢業生的需求量超過了去年。受訪的這些211或是985高校畢業生中,有79%將「最願意工作的企業」首選投給了國有企業。

大學生就業求穩,畢業後考研、考公務員比例過高等「慢就業」的現象是中國青年失業率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哈增友表示,針對青年群體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等問題,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開發更多適合青年群體的高品質就業崗位。

景氣報告顯示,第三季度高校畢業生進入秋季求職高峰期,就業景氣指數環比有所下降,表明本季度求職競爭較為激烈。今年以來,中國對一些行業加強監管,在規範的同時也造成一些行業崗位的流失,最突出的是教培行業,而該行業又是年輕人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

909萬畢業生將湧向哪裡?「慢就業」現象突出 大家熱衷考研、公務員

與往年相比,今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的一個變化是「雙減」政策對教培行業就業的影響。前程無憂今年上半年調查時,教培還是大學生僱主所在的16個行業中招聘2021屆畢業生最多的行業,但在2021年7月國家「雙減」政策正式出台後,各地方政府也陸續發布了具體實施文件,教培行業的就業供需情況發生了逆轉。

從職業來看,三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職業為房地產交易、中小學課程輔導、銷售顧問、醫療器械、普工/技工等,但房地產交易、銷售顧問、普工/技工等職業的工作性質或內容較單一,技術含量不高,薪酬待遇對於高校畢業生求職者的吸引力較小,因此出現較大的供給缺口。

中小學課程輔導職業排在高校畢業生十大就業景氣職業的第二位,「雙減」政策的實施,對中小學課程輔導職業的高校畢業生帶來明顯的影響。從招聘需求來看,2021年7月到9月,中小學課程輔導的招聘需求人數連續下降,特別是在9月份下降人數較為明顯,9月份景氣指數也下降到二季度以來最低點。

除了教培行業之外,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積體電路晶片和製藥醫療行業的招聘量連年上升,房地產建築和能源行業今年校招量達到近5年來最高。銀行/保險和汽車/零配件行業今年的應屆生招聘量高於去年。

909萬畢業生將湧向哪裡?「慢就業」現象突出 大家熱衷考研、公務員

復旦大學全球科創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凱表示,909萬畢業生的就業市場競爭壓力加大,部分行業和頭部用人單位出現就業內卷現象,使得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在青年就業群體中也存在結構性失業,大學生學校里獲得的知識技能與企業用人單位需求有一定的脫節。

前程無憂的調查顯示,國家教育部公布了2021考研報考人數377萬人,再創新高。受訪的本科畢業生中40%表示第一打算是繼續求學深造,76%的碩士畢業後首選「畢業後進入職場」,也為近三年來的最低,但最想成為「公務員」的研究生高達11%。

在「學歷避險」成為大學畢業生重要選擇的同時,去就業的學生則最青睞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這類較為穩定的工作,有8成大學生在選擇「最願意工作的兩類企業」中首選國有企業,首選國企的人中半數也傾向「政府機構」的工作機會;首選「政府機構」的畢業生中超過六成也更願意在「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尋找合適機會。

雖然大學生們更加傾向於去國有企業工作,但實際上國有企業能夠解決的就業崗位非常有限。景氣報告顯示,本季度民營、上市公司、股份制企業就業景氣較好,國有企業就業競爭激烈,國企就業景氣指數只有0.39,民營企業則為1.54。

在求職供給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漲幅較大,分別為27.4%和26.0%,但在需求端,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等受畢業生青睞的大企業招聘需求均環比持平或環比明顯下降。

909萬畢業生將湧向哪裡?「慢就業」現象突出 大家熱衷考研、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