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更事愛前端,每天都想著轉後端。

  • 2021 年 10 月 25 日
  • 筆記

我的故事

我叫Jeff,是一個軟體專業學生,學習前端滿打滿算兩年了,大二接觸了三大件,當時寫一個go的全棧項目,當時看著影片做了個連起來的webapp,但是還是一知半解,後因為當時(2020.1)網路上沒有啥go的資料,(學了gin和orm,當時也不想學java)我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就學了react,之後在某老師的實驗室做前端,react,老師很有想法,做的是實際項目,蠻累的,但是很有收穫,後來我如願在大二下拿到了某一線大廠前端實習生offer,暑假入職,實習中leader和mentor都很照顧我,我也能勝任這份工作,也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但是蜜月期一過,哪些光鮮亮麗的光環褪去,我看到了前端程式設計師發展前景殘酷的真相。

前端程式設計師發展空間很窄,晉陞難

現實

高級前端很少,T9/P7以上前端就是風毛菱角,前端組長,一般是某個後台組的組長兼任或者找個前端當副組長,總之,真正前端組長很少,在往上的管理者都是後端或者產品,前端真的見不到。我唯一看到的高級前端是做文檔的,有且只有做文檔這種真正重前端項目才有高級前端的晉陞機會,其他做CMS系統的前端就很難晉陞,做一個項目,1個產品,1個前端,5個後端,做完上線了,績效不錯,分功勞,後端5個中3個能升級,產品能升級,前端沒有份。前端晉陞難也就導致前端為了晉陞需要做的更多,後端把項目高品質的完成,不出錯就能晉陞,前端不行,前端必須造輪子,這就導致了前端輪子多,但是能跑的不多,圓的輪子被造完了,就只能造方的輪子,還要吹方輪子比圓輪子跑的溜,晉陞上去了,輪子就可以丟了,地位就很尷尬,一個組,10個人,就一兩個人是正經造輪子的,正經造輪子的也升到高級的門口就有點升不動了,同年齡的senior開發者,做後端的一般比前端高。所以現在前端就很多用node搶後端工作的,不管合適不合適,造就完事了,前端也就圖一樂,真要看技術還得寫服務端(nodejs/Ts),redis集群,分層架構都搞起來。前端想晉陞就得比誰更像後端,晉陞卷不了的前端就去搞社區影響力和轉行教課去了。

原因

至於前端為什麼會落到這步田地,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1. 前端程式設計師離業務遠。網上有討論一說前端離業務遠就一堆人出來說前端的發展快,難度不必後端低啥的,少不更事的我被這些花花言論迷住了眼。確實,前端難度不必後端低,但是,前端離業務遠,這是前端最大的弊端,老闆要的是業務,不是開發,會跟老闆討論流程和業務的會更得到老闆的青睞,後端,產品,都是深入交流業務的角色,你不找老闆老闆也會來找你,他們天生就帶有「向上管理」的屬性,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會得到賞識和認可,就是老闆眼中的功臣,就可以升職加薪
  2. 前端程式設計師很多時間要做不屬於自己明面上工作內容的瑣事。產品的需求直接體現在前端,產品一般不懂前後端職責,一般都是指著頁面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前端在這裡就承擔了需求到技術評審的第一環節,需要溝通很多東西,更不要說產品很多時候沒想清楚需求要改需求一般也是從頁面入手,介面改的不多;客戶和測試出了問題先找前端(除了介面壓測),前端是現網問題的第一個經手者,你可能不需要onCall,但是出了問題,他們一定會先找你,你要定位問題,再周知各方;後端經常不管前端的需求,後端常常會隨意修改api欄位名,有很多問題也會拋給前端,比如讓你查詢列表項所有項目的詳情來獲取某些資訊,比如從a介面和b介面查詢不同的資訊聚合在一起,你要做很多「服務聚合」的工作,即使這應該是後端的工作,還有的糟糕後端把樹形結構化,很多計算問題都拋給前端,會給前端帶來困擾,還有的時候你們定好了介面,你用mock數據做好了頁面,但是後端說他要改實現,你那他沒辦法,鬧到產品哪裡,一般產品不懂後端在幹啥,知道前端在寫頁面,後端咬住說做不了的時候,就會讓前端「辛苦辛苦」。前端來來回回這些時間都付出了,彙報的時候老闆覺得這是你分內的,不是你的「功勞」,你得給我看點別的東西,比如你的「輪子」。(我聽過後端最離譜的理由:標籤和查詢是不一樣「重要性」的服務,不能放到一起,你自己查詢一下吧)
  3. 前端技術自動化水平不足,前端工作主要內容差別不大,不需要太複雜的設計。前端雖然有很多組件化之類的工作,也有很多公司專門分出UI前端開發,專門寫樣式,但是由於ui難以進行合理的自動化抽象,前端仍然擺脫不了原始的生產模式,組件的位置,組件的狀態都是要仔細的一個一個放上去,這是一個臟活累活,前端其實很大的工作在這裡,直到今天還是擺脫不了,前端很多工作其實還是寫頁面,一兩年經驗的前端和五六年經驗的前端在主要工作上基本沒有區別,多的是CI/CD工具使用,安全工具的接入方式,接入層部署的知識,node寫服務的技能,所以前端其實很容易被替代,要換個人來,也能很快的通過調試工具找到各個程式碼寫在哪裡,上手沒有什麼問題,不像後端,寫的不太直觀,要一個一個介面找也有很大上手成本,所以換一個前端項目頂多推遲1個月,換一個後端項目可能要推遲3個月,老闆更想留住這個後端,就會給他升職加薪。
  4. 前端程式設計師整體水平參差不齊,成為了團隊推行新技術的阻力。前端確實很缺人,所以會點就會往上趕,非科班,轉行的,能用就行,這就導致前端程式設計師水平參差不齊,你要換技術棧,他得學半天,你要推行BFF寫服務node接入層,他連sql和nginx都不懂,網路協議也只會常見的那點,更他說rpc更是對牛彈琴,新技術推行阻力巨大。
  5. 前端變化太快導致前端程式碼包袱嚴重。前端模組化方案現在不說啥了,但是我看到很多項目都要要用CMD的,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還有用react16導致和基於react17的庫不兼容報錯的,更有的是react15,需要單獨拆分兩個模組,更不要說Ts的問題了,以前沒有Ts,程式碼維護起來真的是很困難,介面欄位都沒有定義,還有有的程式設計師程式碼寫的真的不太講究,各種不該混一起的混在一起用if/else進行分支,各種對象手動賦值,維護老項目常常心裡憔悴。
  6. . 老闆在前端身上付出的成本低,會認為從前端身上得到的效益低。後端掌握的是數據,公司的伺服器數據集群的開銷主要是後端在用,後端就像老闆的理財助理,投入在他身上的資金,流水更多,自然看他更順眼,前端頂多用個cdn,老闆在感情上就沒有付出,就覺得這些回報都是後端賺來的,而且後端的東西就像老闆的私有財產,前端的東西,別人一下子就能保存和拿到,自然感情上有意無意有所偏向。
  7. 終端技術大發展,前端性能瓶頸較少。前端的app工作在客戶機上,現在客戶機性能上去了,沒啥性能問題了,性能主要是網路和後端,這就導致前端又少了kpi和貢獻值了。

破局

很多人研究圖形學,研究跨端,研究交互,在我看來其實這些都沒有真正達到真正擺脫前端困境,現在前端最主要的不是如何畫的更好看,好看不好看是產品和UI/UX的工作和功勞,和你沒太大關係,前端要破局只有兩個方向:1. 親近業務,成為業務的主導。2. 提升前端開發效率。

  1. 親近業務:現在很多公司都是一個前端對接3-6個後端,前端活兒很碎,又因為上手新項目快,所以一個前端常常要支援其他項目,所以前端身上掛3-4個項目也很常見,在這種情況下,前端很難熟悉業務,產品後端跟一兩個業務,搞明白業務和需求也夠嗆,更何況前端還有很多時間被其他人的事務擠占,前端想要親近業務有兩個路子
    推行BFF,前端業務化,後端服務化,前端變成JS全棧,前端負責打通業務流程和邏輯,後端負責提供高性能存儲,解決「存儲」這個最大的性能瓶頸。
  2. 優點:開發更快了,介面都由你定,開發很順暢;前端也能更熟悉業務,更能專註理解互聯網運營和商業模式,更了解後端服務的知識,為以後轉架構和管理做鋪墊
  3. 阻力:前後端開發者水平有限,後端往往不能很好的設計和劃分服務,前端很多開發者對後端一竅不通,阻礙了架構的轉型,讓團隊用個graphql都夠嗆,還要前端業務化,後端服務化。
  4. 缺點:NodeJs終究扛不住很高的並發量,開發效率是高,運行效率一般,但是一般業務都夠了。不過這些我都懂了我直接進行一個轉後端不香嗎?
  5. 做重前端業務:比如比如gis系統,數據大屏,WebGl,甚至轉行做遊戲。
  6. 工具建設:前端也想少點「勞動密集型」的工作,老闆也想少雇兩個前端,你能通過工具建設能少幾個前端還能把項目推進和完成,就是大功臣,現在前端主要目的不是交互,不是跨端,就是交付!交付!交付!你能按時上線,給產品變卦和後端拖延留足空間,你就是最靚的前端仔,所以瀏覽器插件,IDE插件,Webpack插件,低程式碼平台,性能監控和日誌上報系統是造輪子的好方式
  7. 轉後端:我要轉後端了,等我背八股文和演算法題出去亂殺。

翻開高級前端秘籍,裡面寫滿了學後端


感謝大家的關注,沒想到一點小小的牢騷,居然能獲得大家如此的共鳴,我真心的希望所有的程式設計師都可以跳出自己的圈子,有所涉獵,開眼看世界,成為獨當一面的程式設計師,而不是一個單獨定義自己為的前端或者後端。長路漫漫,與君共勉。


ps : 前端好找工作是真的。薪資水平也差不多。

Keep curious, keep learning

【Jeff 在寫程式碼】有關程式碼的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