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紀念——為什麼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

好久沒有寫感悟類的文章了,本來考完研就打算寫一篇文章,對大學四年做一個「復盤」的,但複試被調劑了,難受了很久,之後也實在沒什麼由頭寫。在1024程式設計師節前夕,我終於不打算再拖沓了,準備好好整理一下,做個紀念。一方面,審問一下自己的初心,整理一下思緒;另一方面,思索未來的方向,慕然回首時,不回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初次接觸

我和程式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學。

上的小學是我們縣裡最好的私立小學,當時還很潮,有微機課。現在回想起來,還記得上課時要穿鞋套才能去機房,調皮的男孩子扣出滑鼠里的軌跡球當彈力球玩。那時的微機課學了好多東西,但到現在我記得最深的是老師在一個框框里演示一個小烏龜爬呀爬,畫出了各種圖形,那個框框老師說叫Turtle。之後老師讓我們自己操作,我照著書敲擊鍵盤,畫出了圓形、方形,三角形,很有成就感。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等多年以後我在python里發現了turtle庫的時候,猛然如雷擊,這竟然是在編程?

後來初中為了考電腦等級,學了excle,裡面的函數有求和、取平均,最大最小,甚至還有if-else結構,其實這也算是編程了吧。

上了高中學習壓力大增,雖然學校也有微機課,但只在高一上過幾節,講了一些電腦基礎和剪輯影片。後來了解到當時高中重點班裡就有一些人,在搞NIO(資訊學奧賽),他們在高中應該就學完C語言和數據結構了,聽說在南方這很常見,但對我們這些北方小縣城的學渣是不敢想像的。

選擇專業

高考算是人生第一次重要選擇,我高考成績很差,理綜考了有史以來的最低分(17年理綜生物的一道道橫線永遠也忘不了),只能上一個二本。那時候,知乎和B站還很小眾,沒有這麼多專業勸退的文章和影片。家裡也沒有走出小縣城的人做指導,我只能靠那本學校發的一本全國高校分數線的書,按圖索驥,找和自己分數匹配的學校專業。當時大部分選擇還是省內的學校,那就找找合適的專業吧。我開始選了一堆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爸爸看了看,緊鎖眉頭,問了我一句:你以後想去工地還是去工廠?啊這,我想了想我自由體弱多病,也不愛運動,肯定做不了體力活。看了看剩下的還有電腦、數學、統計之類的專業,家裡一位當老師的大姨說可以學學數學,但我又想到我高考剛一百出頭的數學成績,學了數學豈不是會被累死?最後權衡之下選了電腦科學與技術,現在回想起來,還挺好玩的,電腦並不是當時的首選項,如果當時選了數學或統計,研究生再轉電腦,又會是怎樣?

可惜沒有如果,最重要的一次人生路線,我就這樣陰差陽錯做出來選擇,去了離家公交兩小時的一所財經類高校,慶幸學校重視電腦,計科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老師和學校也儘力提供了各種資源。

大學生活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