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者雪山露營突遇雪崩:慌忙逃命途中還不忘拍下絕美瞬間
同樣是自然災害,比起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災難發生時的恐怖場景,雪崩相對來說則顯得美麗了許多。
據媒體報道,近日,一群探險者在吉爾吉斯斯坦一處雪山露營時突然遭遇雪崩,探險者們在慌亂逃離中還不忘拍下雪崩的絕美瞬間。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探險者的露營地處於雪上的一處窪地,而此時不遠處的雪山上方發生了雪崩。隨著雪崩的巨大衝擊力,掀起了巨大粉末狀雪雲,可謂是聲勢浩大。
而探險者們則放棄了帳篷等物品,紛紛向雪山的另一高處躲避雪崩。其中一名探險者速度緩慢,但仍在拚命逃離。與此同時,也能夠清晰的聽到拍攝者不斷喘著粗氣,驚魂未定。
幸運的是,在此次事故中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據了解,當山坡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作雪崩。
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積雪太厚。積雪經陽光照射以後,表層雪溶化,雪水滲入積雪和山坡之間,從而使積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
與此同時,積雪層在重力作用下,開始向下滑動,積雪大量滑動造成雪崩。此外,地震運行踩裂雪面也會導致積雪下滑造成雪崩。
雪崩雖然看似美麗,但在高山探險遇到的危險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為經常、慘烈的,常常造成「全軍覆沒」。因雪崩遇難的人要佔全部高山遇難的1/2~1/3。
遇上雪崩是很危險的,在雪地活動的人必須十分注意以下幾點:
探險者應避免走雪崩區。實在無法避免時,應採取橫穿路線,切不可順著雪崩槽攀登。
在橫穿時要以最快的速度走過,並設專門的瞭望哨緊盯雪崩可能的發生區,一有雪崩跡象或已發生雪崩要大聲警告,以便趕緊採取自救措施。
大雪剛過,或連續下幾場雪後切勿上山。此時,新下的雪或上層的積雪很不牢固,稍有擾動都足以觸發雪崩。大雪之後常常伴有好天氣,必須放棄好天氣等待雪崩過去。
如必須穿越雪崩區,應在上午10時以後再穿越。因為,此時太陽已照射雪山一段時間了,若有雪崩發生的話也多在此時以前,這樣也可以減少危險。
天氣時冷時暖,天氣轉晴,或春天開始融雪時,積雪變得很不穩固,很容易發生雪崩。
不要在陡坡上活動。因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動,在1:5的斜坡上,即可發生雪崩。
高山探險時,無論是選擇登山路線或營地,應盡量避免背風坡。因為背風坡容易積累從迎風坡吹來的積雪,也容易發生雪崩。
行軍時如有可能應盡量走山脊線,走在山體最高處。
如必須穿越斜坡地帶,切勿單獨行動,也不要擠在一起行動,應一個接一個地走,後一個出發的人應與前一個保持一段可觀察到的安全距離。
在選擇行軍路線或營地時,要警惕所選擇的平地。因為在陡峻的高山區,雪崩堆積區最容易表現為相對平坦之地。
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聲或低沉的轟鳴聲,雪球下滾或仰望山上見有雲狀的灰白塵埃。
雪崩經過的道路,可依據峭壁、比較光滑的地帶或極少有樹的山坡的斷層等地形特徵辨認出來。
在高山行軍和休息時,不要大聲說話,以減少因空氣震動而觸發雪崩。
行軍中最好每一個隊員身上系一根紅布條,以備萬一遭雪崩時易於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