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華萊士被中消協點名:膽量究竟從何而來?
10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提到,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食品」類負面敏感資訊240967條,9月30日負面敏感資訊量較多為61989條,10月1日至9日資訊量較平穩,日均2.4萬條左右。
9月30日「食品」類負面敏感資訊集中主要與部落客爆料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材料有關。
典型案例1:茶百道更換標籤使用過期原材料
@三秦都市報:【#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材料#】#茶百道更換標籤使用過期原材料#,宣傳鮮果製作但部分產品用果漿替代 @內幕糾察局 暗訪了不同城市的4家茶百道店鋪,都存在過期材料更換標籤使用的情況,並且店員聲稱是為了防止工商檢查。
典型案例2:華萊士被曝漢堡中吃出蟑螂
@沸點影片:【#華萊士被曝漢堡中吃出蟑螂# #華萊士店員回應漢堡中吃出蟑螂#:不可能 店裡有嚴格的流程】10月1日,北京東城,網友爆料稱在華萊士北京搜秀城店吃漢堡吃出蟑螂,商家踢皮球不負責。10月3日,華萊士搜秀城店工作人員稱,那是不可能的事,店裡有嚴格的消殺流程,怎麼會跑到肉里呢?該店員表示當時具體處理情況不清楚。
中消協稱,網紅產品、流量美食的「人設」人氣與誠信、守法的展業營商底線要求不適配。
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料的膽量究竟從何而來,漢堡中的蟲子到底「出身」誰家……「十一」期間幾起食品安全輿情案例的出現儘管有偶發性,但本質上可能還是相關經營者平素食品安全這根弦就綳得不夠緊。關注自身經營收益多,關注消費者合法權益少;專註流量聚集轉化多,專註品質堅守提升少。
無論是以線上社交營銷聚攏人氣,還是通過線下口碑傳播變得又「熱」又「紅」,網紅爆款們從消費者腰包里掏走的都是真金白銀,而其「回饋」給「衣食父母」的,不應是利益驅動下無視紅線底線的投機取巧、藐視法律法規牙齒的膽大妄為。表裡不一的人氣經不起時間檢驗,名不副實的流量禁不住人心稱量。沒有修身琢業的匠人匠心,最終無法適配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