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開發3年了,竟然不知道什麼是 Vue 腳手架?(上)
一、腳手架認識和使用前提
CLI 是什麼意思?
CLI — Command-Line Interface 命令行介面,俗稱腳手架。
腳手架就是一個大概的框架,是建築學上的一個概念。
1.1、什麼是Vue-cli?
Vue-cli 是官方發布 vue.js 項目腳手架,使用 Vue-cli 可以快速搭建 vue 開發環境,以及對應的 webpack 配置。
1.2、使用腳手架的前提有哪些?
1、安裝 node.js,同時安裝 npm。
npm(Node Package Manager),是 Node.js 包管理和分發工具,已成為非官方的發布 Node 包標準,現在經常使用 npm 進行安裝一些開發過程中依賴包。
由於中國使用 npm 官方鏡像非常慢,推薦使用淘寶鏡像,淘寶訂製的 cnpm 代替 npm。使用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 =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安裝完成之後就可以使用 cnpm 了。
cnpm 與 npm 使用命令是一樣的,只是在執行命令時將 npm 改為 cnpm。
2、安裝 webpack
對所有的資源都會壓縮等優化操作,在開發過程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功能,能夠使開發效率更高。
使用命令進行安裝
npm install webpack -g //全局安裝 npm install webpack --save //當前目錄安裝
3、安裝腳手架
npm install @vue-cli -g //全局安裝
安裝完成之後,輸入 vue 回車,就能看到 vue 中的命令行,如圖:
官網文檔介紹 vue-cli 安裝時,可以使用的命令有兩種:
yarn 工具,類似 npm 的基本使用,在性能上比 npm 更好。相同意義命令可能不同。
二、Vue CLI 2.x 初始化項目
vue-cli 3 已經發布一段時間了,現在安裝腳手架,都會安裝 Vue-cli 3.x 版本,如果我們想要使用 vue-cli 2.x 版本時,需要拉去 vue-cli 2.x 的模板,使用命令如下:
npm intstall -g @vue/cli-init
此時,就可以開始使用 vue-cli 2 創建項目了。
1、創建項目文件夾 vue-cli 2
2、在文件夾內打開 cmd 窗口,輸入命令:
vue init webpack learn
此時已經開始下載模板。
根據提示資訊,輸入對應的資訊內容,如圖:
vue 項目打包的時候,Runtime+compiler 與 Runtime-only 是有區別的,第一個解釋,該命令適用大多數用戶,所以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後邊講解區別。
回車繼續創建項目:
提示是否使用 vue-router(路由)、Eslint(程式碼規範化檢測工具),最後提示我們選擇使用什麼命令進行項目管理,最後一個是手動處理,我們選擇大家熟悉的 npm 就好了。
現在等著項目創建完成之後,會提示我們進入項目,然後使用命令運行環境。
三、Vue-cli 2.x 項目結構解析
首先從 配置文件 webpack.json 文件入手:尋找 scripts ,scripts 中存放的都是一些項目運行、打包、測試等腳本。程式碼如下: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dev.conf.js", "start": "npm run dev", "build": "node build/build.js" }
3.1、為什麼使用 npm run dev 啟動服務?
webpack-dev-server 是啟動一個webpack本地服務。
–inline 運行本地命令
–progress 進度
–config build/webpack.dev.conf.js 配置執行腳本入口文件
所以我們執行 npm run dev 的時候,其實執行的是: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progress --config build/webpack.dev.conf.js
啟動一個本地服務。啟動服務的時候,展示項目進度。如果把 –progress 去掉之後,啟動服務的時候就不會顯示進度了。
3.2、項目運行後,為啥埠號是8080
找到 config 文件夾內的 index.js 文件,查找 dev中的配置項,就是專門為 npm run dev 執行時的配置項。
dev: { //編譯輸出的二級目錄 assetsSubDirectory: 'static', //編譯發布的根目錄,可配置為資源伺服器或cdn域名 assetsPublicPath: '/', //使用 proxyTable代理的介面 proxyTable: {}, // 開發時候的訪問域名,可通過環境變數自己設置 host: 'localhost', //開發時候的埠號,如果被佔用會隨機分配 port: 8080, //瀏覽器是否自動打開項目 autoOpenBrowser: false, //是否使用eslint loader檢查程式碼 useEslint: true, //在瀏覽器展示錯誤蒙層 errorOverlay: true, // 是否展示錯誤 notifyOnErrors: true, poll: false, // //webpack.js.org/configuration/dev-server/#devserver-watchoptions-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cacheBusting: true, cssSourceMap: true }
3.3、為何使用 npm run build 能夠自動打包項目?
npm run build 運行時,其實執行的是: “node build/build.js”。
我們之前開發的網頁,執行 js 文件的時候,必須引入 某個 html 文件內,瀏覽器訪問 html 文件,渲染的時候才會執行js文件。
在node中:node 為 js 執行提供了環境,node 是 C++ 開發的 V8引擎,可以直接把 js 文件運行成二進位程式碼,所以運行起來很快。node 中執行 js 的時候,直接使用:node xx.js 文件就可以運行了。
所以打包項目的時候,執行的是 build 文件夾內的 build.js 文件。
四、項目其他文件介紹
整體的項目目錄結構很簡單,如圖所示:
- build – 存放執行腳本入口
- config – 文件夾內的 index.js ,更多的dev、build配置
- node_moudles – 存放依賴包資源
- src – 存放開發資源
- static – 存放靜態資源
- .babelrc – 對 ES6轉ES5的限制
- editorconfig – 編輯器配置
- .gitignore – 提交 git 時忽略內容
- index.html – 單頁面應用的主入口
- package-lock.json – 記錄依賴包的真實版本
- README.md – 使用文檔
五、Runtime+compiler 與 Runtime-only 區別
我們再新建一個 runtime-only 的項目,發現兩個項目只有 main.js 中有區別。兩個 main.js 對比如下圖:
要問 template 與 render 的區別,這就需要了解 vue 程式的運行過程:
- template 經過解析(parse) 成 語法抽象樹(abstract system tree)
- 再通過 render 函數進行渲染操作虛擬 DOM (Virtual dom)
- 然後虛擬 DOM 操作全部完成之後生成真實 DOM
通過 vue 運行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使用 template 時,多了第一步操作,使用 render 時直接進行第二步。
Runtime+compiler 與 Runtime-only 相比,runtime-only 性能更高,寫的程式碼量更少。命令行中已經提示我們,能夠壓縮 6kb 的程式碼。
render 到底是什麼呢?
render 函數實質就是生成 template 模板,通過調用一個方法生成,而這個方法又是通過 render 的參數來傳遞的。
用法1:普通用法
傳遞的 createrElement 方法有三個參數,分別提供:標籤名、標籤屬性、標籤內容
render:function(createElement){ return createElement('h2',{class:'box'},['內容']) }
通過上述方法,就可以生成一個完整的模板。
用法2:組件用法
傳入的是一個組件對象
import App from './App' render:function(createElement){ return createElement(App) }
我們實際 main.js 中,其實是對上邊的簡寫,改寫成箭頭函數。
render: h => h(App)
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此結束了,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哦!
下篇文章 — 介紹 vue-cli 3.x 搭建項目